天天看點

盤和林:圖書版權“線上傳播”須打破平台壟斷

中新經緯12月24日電 題:圖書版權“線上傳播”須打破平台壟斷

作者 盤和林 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中新經緯研究院特約專家

近幾年,中國版權市場發展迅速,大部分讀者已經習慣了閱讀付費。社會整體越來越重視知識産權保護,著作權、專利權、商标權等等已經成為知識分子的重要收入來源。但随着版權保護的深入,版權人和使用人之間的沖突也在增加,對于版權人維權的結果争議也在逐漸增加。

線上傳播模式加快版權傳播

近期,關于中南财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起訴知網侵權的案件引起廣泛關注。對于趙德馨教授的維權,大多數網友給予了正面評價。這裡的核心在于:知網是盈利性的。和公立學校、圖書館的線上業務性質不同,由于是盈利性質的,知網不給作者版權費是不合理的。在趙德馨教授勝訴之後,知網删除了其相關論文并作出道歉。雖然趙德馨教授作品的傳播度受到影響,但是他維權的同時,也的确給大衆提升了福利,增強了社會正能量。

同樣的問題還出現在幾年前的視覺中國。視覺中國通過圖檔版權去起訴自媒體人,被社會和媒體诟病。但實際上視覺中國最主要的問題在于其沒有獲得圖檔版權授權,就以版權人的名義去訴訟對方,尤其是在自媒體領域。這也涉及到版權登記審查等問題。

而近期鄭淵潔停刊《童話大王》,通過著作權申請商标權,并進行維權的新聞,又成為IP産權的一個新話題。鄭淵潔通過創作締造了很多經典動畫形象,這些動畫形象被一些商家盜用在商品上,而未經創作者同意。

近幾年版權訴訟越來越多,是因為版權意識的覺醒,也是因為線上傳播模式使得版權傳播速度加快。

如何協調雙方關系?

一方面,版權所有人需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另一方面,版權使用人想要合法地擷取授權,能夠正常使用。那麼,如何協調雙方關系?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其一,對非授權使用模式進行重新界定。比如圖檔版權,可以通過“非盈利目的”和“注明出處”的方式,來獲得圖檔使用權;圖書版權,可以通過“非盈利目的”和“校内網絡傳播”的方式,來獲得著作權使用權。這裡強調的主要是“非盈利目的”和有限傳播。同樣是著作,如果引用過來是為了推廣商品,則必須繳納版權費用。《著作權法》中雖然也有相關免授權使用的條款,但目前法官自由裁量權依然較大。

其二,打通授權管道。頻次高而單價低的版權,需要打通快速授權通道。著作權人授權給平台,也是想要平台助推傳播,而不是讓平台阻斷傳播。是以,需要增加授權管道來供使用者使用。目前網際網路平台其實是很好的對接模式,通過多種形式的授權,來促進作品的傳播。

其三,探索試讀模式、會員模式和電子版購買模式。網際網路的特色就是高速傳播、開放共享,這與過去版權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沖突。過去很多年,中國網文領域開啟的試讀章節,後續購買的版權變現方式很好地平衡了版權保護和傳播,以至于諸如日本這樣版權管理嚴苛的國家紛紛效仿。

其四,打破版權壟斷。在音樂領域,獨家授權模式被叫停,平台可以平等擷取版權方授權。這很好地打破了部分網際網路平台的壟斷模式,更加适合開放的網際網路生态。是以在圖書、圖檔領域的版權維權上,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避免平台獲得獨家壟斷而出現資源聚集。

綜上,筆者認為版權利益需要版權方和使用方共同維護,道德限制往往難以産生作用,法律是解決版權利益配置設定問題的關鍵,而法條還需要進一步明确法律細節。尤其是網際網路、數字出版物時代,需要更加适合數字出版時代的法律來規範行為。另外,也可以考慮利用區塊鍊等手段來強化數字出版物的版權,讓數字出版物具備唯一性的特征,能夠在廣泛傳播的過程中維護版權方的利益。(中新經緯APP)

盤和林:圖書版權“線上傳播”須打破平台壟斷

盤和林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機關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