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任帝王,是中原漢族的皇帝,也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天可汗,同時他也是輔佐父親李淵建立唐朝的開國功臣。但是李世民作為唐高祖李淵的次子,卻能當上太子,繼而登上皇位,離不開一次著名的政變“玄武門之變”。
從西周初期,周公旦制定了嫡長子繼承制以來,不乏諸子争儲和權臣篡位的事件發生。但李世民宣武門政變卻是在李淵還尚在人世的時候發動的,而且李世民射殺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之後,李淵卻淡定的說了句“世民啊,這些天我聽信謠言,誤會你了。”李世民立即跪在地上,抱着李淵痛哭。李淵就順水推舟,讓李世民做了太子。沒過多久,幹脆把皇位也讓給了他,自己當起了太上皇。
李世民為什麼不怕李淵,敢在皇宮門口動手殺兄弟?事情發生了,李淵的表現為什麼那麼淡定?玄武門之變當中,其實隐藏着不少謎團,今天筆者就來做個分析。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李淵當時也在太原趁亂起兵,想要分一杯羹。當時跟在他身邊的,就是一群太原功臣。按理說,這批人應該是勞苦功高,唐朝建立以後,應該都加官進爵,獲得了不少回報吧?其實并沒有,唐朝開國以後,李淵對于太原功臣,根本沒封什麼官,他就釋出了一道诏書《褒功臣诏》,“加官進爵之類的,都是老一套了,我就不跟你們搞這些了,幹脆給點别的賞賜,就賞你們‘丹書鐵券’吧,也就是一塊免死金牌。”
李淵這麼做,擺明了是不希望太原功臣進入權力核心。原因很簡單,當初李淵在太原起兵的時候,這群太原功臣根本就沒想着要争霸天下,隻是希望李淵能在太原做個割據一方的軍閥,因為他們都是太原本地人,能找個人保護他們,他們就能老婆孩子熱炕頭,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更何況當時太原還面臨嚴重的威脅,北方的突厥一直虎視眈眈,附近還有個劉武周的軍閥也在打太原的注意。太原功臣自然不願意跟着李淵背井離鄉,萬一後院失火,一家老小可就都報帳了。當李建成和李世民撺掇李淵攻打關中的時候,途中收到突厥勾結劉武周準備攻打太原的消息,這群太原功臣立馬勸李淵退兵回援。也正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力勸李淵堅持攻打關中,這才有了後來争霸天下的可能。此次事件,李淵也就對這群太原功臣記恨在心。
但坐了天下之後,太原功臣不想用,他隻好倚賴自己的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但是這兩個兒子功勞都很大,可太子之位隻有一個,既然給了李建成儲君之位,總得給李世民相應的補償。于是李淵就加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将”,位列百官之上。天策上将統領的機構叫作“天策府”,可以自行招募官員,組建自己的政治班底。我們熟悉的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秦瓊等等都是天策府的成員。而且李淵還給了李世民三座鑄造銅錢的爐子,也就是今天的三台印鈔機啊。
李淵昏就昏在這裡,他怕太子李建成權力過重,就扶持李世民用以制衡李建成。當時李建成因為幫助李淵處理朝政,擁有釋出皇太子令的權力,這算正常,但李淵還允許李世民也享有相同的權力。這麼一來,太子李建成統領下的東宮,和秦王李世民統領下的天策府,實際上都變成了唐朝的政治中心。李淵實行任人唯親的方針,一直沒能建立正常的官僚政治。
到了這一步,唐朝的政壇上正式形成了“一君兩儲”的局面。上面有李淵這個皇帝,下面有兩個皇儲,一個是明面上的皇儲:李建成,還有一個是皇儲的候補,随時可能挑戰皇儲的地位,也就是李世民。出現這種局面,是因為李淵信不過那些太原功臣,于是重用自己的兒子,接着又想在兩個兒子之間玩平衡,導緻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關系越來越緊張。
是以,李世民能夠在皇宮北門玄武門前射殺太子李建成,究其原因是李淵玩平衡玩過了火,才逼得兄弟幾個刀兵相見,釀成了流血事件。這場宮廷政變的火種,其實就是李淵親自種下的,他才是罪魁禍首!
你如何看待李淵玩火自焚
評論區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