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試分析勤懇的崇祯皇帝——成為亡國之君的曆程

說到“亡國之君”,人們腦海中一定會出現一個沉湎酒色、荒廢朝政、欺壓人民的昏君形象,然而,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檢卻與這種形象迥然不同。

據《明史·本記第二十四》的記載“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聲色,憂勸惕勵,殚心治理。”

說明朱由檢是一個厲行節儉的皇帝,當政17載,從來不在宮中舉辦宴席、欣賞歌舞,也沒有大興土木建設宮室,自己的吃穿用度一律從簡。

試分析勤懇的崇祯皇帝——成為亡國之君的曆程

然而,如此一位勤懇耕耘的皇帝,又為何會成為亡國之君呢?要說崇祯冤枉,其實卻也并不冤枉。

一、崇祯帝繼位時面對的是怎樣的爛攤子?

崇祯帝朱由檢是從哥哥明熹宗朱由校手中接下皇位的,盡管朱由校打算摩拳擦掌好好幹一番事業,但他面對的現狀卻是一堆補不起來的爛攤子:

試分析勤懇的崇祯皇帝——成為亡國之君的曆程

1、朝廷腐敗。

當時的大明王朝早已是積重難返,從朱由校往上數的幾位奇葩皇帝,根本不會管理朝政,緻使文武百官肆意妄為,A錢受賄成風,政府機關運轉不靈,宦官魏忠賢又勾結朱由校的乳母客氏把持朝政,制造了很多冤案,也激起了民憤,以崇祯帝一人之力在短時間内不可能徹底改變現狀。

1、國庫空虛。

“沒錢”是崇祯帝面臨的另一個大問題。當時國家财政總收入大約隻有白銀三百萬兩左右,這些銀子要支付軍饷開支、官員俸祿,還要抽調一部分赈濟災民,完全是入不敷出。崇祯帝最“窮”的時候,竟然拿不出軍費去抵擋李自成的軍隊,她号召富商捐款也無人響應,為了湊軍饷,不得不連皇宮裡的器皿都要拿去變賣,可見缺錢到了何種程度。

2、外患重重。

《雙溪雜記》中記載:“當流賊内亂之時,而胡虜不侵,猶能支也。”,可以得知當時的外患之亂,後金努爾哈赤不斷進犯,還公布了所謂“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公開起兵反明;努爾哈赤的繼任者皇太極征服了漠南蒙古察哈爾部,打服了北韓,數次侵犯明境,遼東陷入危局。

試分析勤懇的崇祯皇帝——成為亡國之君的曆程

二、崇祯帝做錯了哪些事?

可以說崇祯皇帝面對的是一個全方位的爛攤子,亡國的種子早已埋下,想要力挽狂瀾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更何況,崇祯自己也不是什麼治國天才,繼位後,雖然拿出了一些好的舉措,但昏招明顯要多得多:

1、用人輕率。

崇祯繼位後,做的最幹脆最漂亮的一件事情就是除掉奸宦魏忠賢,然而在魏忠賢死後,崇祯竟然沒有找到一個可以媲美魏忠賢的人才。《明史》文獻中記載:“朕禦極之初,攝還内鎮,舉天下大事悉以委大小臣工”這是朱由檢的自辯,事實上在用人方面,輕率無狀讓人震驚,在位17年,竟然任命過五十多個内閣大學士,十一個刑部尚書,十四個兵部尚書,由此必然造成朝令夕改、政局不穩的局面,也無法打造出一套可靠的上司班子,君王臣子離心離德,朝堂内外一盤散沙,而這正是崇祯一手造成的困局。

1、殺戮無度

文獻《明思宗實錄》中有記載,崇祯為了拔除閹黨這顆毒瘤,本着“甯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原則,在朝中大肆殺戮,隻要是他認為和閹黨有勾結的官員,哪怕有真才實學,也做出過功績,卻也不能被免罪。

試分析勤懇的崇祯皇帝——成為亡國之君的曆程

當時被他殺戮的有内閣大學士2人、總督7人、巡撫11人,更有幾十名被判刑、流放的巡撫、尚書、侍郎。史料記載他當政14年時,被關押在大牢裡的三品以上的官員就有145人,此外還有“敗一戰,殺一将”的做法,完全是古今罕見。

2、培植鷹犬。

崇祯最讓人無語的一招是一邊剿滅閹黨,一邊又在自己的信任的宦官中選拔親信,然後繼續利用東廠、錦衣衛的特務系統去控制官吏和軍隊,結果宮中宦官人數一度達到了十萬人,竟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記錄,實在是個莫大的諷刺。此外,他還恢複了太監監軍制度,給了太監莫大的權力,卻也讓在前方拼殺的将士寒了心。

3、加征賦稅。

崇祯嘴上說着憂國憂民,但卻沒有減輕征收賦稅的力度,反而為了補充軍費和政府開支,拼命加征賦稅,給本就掙紮在饑餓和死亡邊緣的老百姓造成了更大的壓力,無怪乎李自成放出了“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号後,饑餓的老百姓紛紛響應,如此失去民心的政權哪有不亡之理?

試分析勤懇的崇祯皇帝——成為亡國之君的曆程

總結:

綜上所述,崇祯帝是勤政的皇帝,但絕不是個好皇帝。一切問題都推給“無用的大臣”,卻從來沒有檢討過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陷。天生缺乏治國才能,沒有足夠的智慧,沒有巧妙的手腕,更沒有帝王應當具備的胸懷和眼界,性格又極度多疑,結果他的勤勉反而加速了明朝的滅亡,這也當真是讓人悲夫哀哉。

參考文獻:

1.

《明史·本記第二十四》

2

.《明思宗實錄》

3

.《明史》

4

.《雙溪雜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