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單例模式(Singleton)

單例對象(Singleton)是一種常用的設計模式。在Java應用中,單例對象能保證在一個JVM中,該對象隻有一個執行個體存在。這樣的模式有幾個好處:

1、某些類建立比較頻繁,對于一些大型的對象,這是一筆很大的系統開銷。

2、省去了new操作符,降低了系統記憶體的使用頻率,減輕GC壓力。

3、有些類如交易所的核心交易引擎,控制着交易流程,如果該類可以建立多個的話,系統完全亂了。(比如一個軍隊出現了多個司令員同時指揮,肯定會亂成一團),是以隻有使用單例模式,才能保證核心交易伺服器獨立控制整個流程。

首先我們寫一個簡單的單例類:

[java] view plaincopy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 持有私有靜态執行個體,防止被引用,此處指派為null,目的是實作延遲加載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 私有構造方法,防止被執行個體化 */  

    private Singleton() {  

    }  

    /* 靜态工程方法,建立執行個體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如果該對象被用于序列化,可以保證對象在序列化前後保持一緻 */  

    public Object readResolve() {  

}  

這個類可以滿足基本要求,但是,像這樣毫無線程安全保護的類,如果我們把它放入多線程的環境下,肯定就會出現問題了,如何解決?我們首先會想到對getInstance方法加synchronized關鍵字,如下: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  

但是,synchronized關鍵字鎖住的是這個對象,這樣的用法,在性能上會有所下降,因為每次調用getInstance(),都要對對象上鎖,事實上,隻有在第一次建立對象的時候需要加鎖,之後就不需要了,是以,這個地方需要改進。我們改成下面這個: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synchronized (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似乎解決了之前提到的問題,将synchronized關鍵字加在了内部,也就是說當調用的時候是不需要加鎖的,隻有在instance為null,并建立對象的時候才需要加鎖,性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這樣的情況,還是有可能有問題的,看下面的情況:在Java指令中建立對象和指派操作是分開進行的,也就是說instance = new Singleton();語句是分兩步執行的。但是JVM并不保證這兩個操作的先後順序,也就是說有可能JVM會為新的Singleton執行個體配置設定空間,然後直接指派給instance成員,然後再去初始化這個Singleton執行個體。這樣就可能出錯了,我們以A、B兩個線程為例:

a>A、B線程同時進入了第一個if判斷

b>A首先進入synchronized塊,由于instance為null,是以它執行instance = new Singleton();

c>由于JVM内部的優化機制,JVM先畫出了一些配置設定給Singleton執行個體的空白記憶體,并指派給instance成員(注意此時JVM沒有開始初始化這個執行個體),然後A離開了synchronized塊。

d>B進入synchronized塊,由于instance此時不是null,是以它馬上離開了synchronized塊并将結果傳回給調用該方法的程式。

e>此時B線程打算使用Singleton執行個體,卻發現它沒有被初始化,于是錯誤發生了。

是以程式還是有可能發生錯誤,其實程式在運作過程是很複雜的,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看出,尤其是在寫多線程環境下的程式更有難度,有挑戰性。我們對該程式做進一步優化: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Factory{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Factory.instance;           

    }   

實際情況是,單例模式使用内部類來維護單例的實作,JVM内部的機制能夠保證當一個類被加載的時候,這個類的加載過程是線程互斥的。這樣當我們第一次調用getInstance的時候,JVM能夠幫我們保證instance隻被建立一次,并且會保證把指派給instance的記憶體初始化完畢,這樣我們就不用擔心上面的問題。同時該方法也隻會在第一次調用的時候使用互斥機制,這樣就解決了低性能問題。這樣我們暫時總結一個完美的單例模式:

    /* 此處使用一個内部類來維護單例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Factory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擷取執行個體 */  

        return SingletonFactory.instance;  

        return getInstance();  

其實說它完美,也不一定,如果在構造函數中抛出異常,執行個體将永遠得不到建立,也會出錯。是以說,十分完美的東西是沒有的,我們隻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适合自己應用場景的實作方法。也有人這樣實作:因為我們隻需要在建立類的時候進行同步,是以隻要将建立和getInstance()分開,單獨為建立加synchronized關鍵字,也是可以的: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Test instance = null;  

    private SingletonTest() {  

    private static synchronized void syncInit()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Test();  

    public static SingletonTest getInstance() {  

            syncInit();  

考慮性能的話,整個程式隻需建立一次執行個體,是以性能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補充:采用"影子執行個體"的辦法為單例對象的屬性同步更新

    private Vector properties = null;  

    public Vector getProperties() {  

        return properties;  

    public void updateProperties() {  

        SingletonTest shadow = new SingletonTest();  

        properties = shadow.getProperties();  

通過單例模式的學習告訴我們:

1、單例模式了解起來簡單,但是具體實作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2、synchronized關鍵字鎖定的是對象,在用的時候,一定要在恰當的地方使用(注意需要使用鎖的對象和過程,可能有的時候并不是整個對象及整個過程都需要鎖)。

到這兒,單例模式基本已經講完了,結尾處,筆者突然想到另一個問題,就是采用類的靜态方法,實作單例模式的效果,也是可行的,此處二者有什麼不同?

首先,靜态類不能實作接口。(從類的角度說是可以的,但是那樣就破壞了靜态了。因為接口中不允許有static修飾的方法,是以即使實作了也是非靜态的)

其次,單例可以被延遲初始化,靜态類一般在第一次加載是初始化。之是以延遲加載,是因為有些類比較龐大,是以延遲加載有助于提升性能。

再次,單例類可以被繼承,他的方法可以被覆寫。但是靜态類内部方法都是static,無法被覆寫。

最後一點,單例類比較靈活,畢竟從實作上隻是一個普通的Java類,隻要滿足單例的基本需求,你可以在裡面随心所欲的實作一些其它功能,但是靜态類不行。從上面這些概括中,基本可以看出二者的差別,但是,從另一方面講,我們上面最後實作的那個單例模式,内部就是用一個靜态類來實作的,是以,二者有很大的關聯,隻是我們考慮問題的層面不同罷了。兩種思想的結合,才能造就出完美的解決方案,就像HashMap采用數組+連結清單來實作一樣,其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單用不同的方法來處理問題,總是有優點也有缺點,最完美的方法是,結合各個方法的優點,才能最好的解決問題!

4、建造者模式(Builder)

工廠類模式提供的是建立單個類的模式,而建造者模式則是将各種産品集中起來進行管理,用來建立複合對象,所謂複合對象就是指某個類具有不同的屬性,其實建造者模式就是前面抽象工廠模式和最後的Test結合起來得到的。我們看一下代碼:

還和前面一樣,一個Sender接口,兩個實作類MailSender和SmsSender。最後,建造者類如下:

public class Builder {  

    private List<Sender> list = new ArrayList<Sender>();  

    public void produceMailSender(int count){  

        for(int i=0; i<count; i++){  

            list.add(new MailSender());  

    public void produceSmsSender(int count){  

            list.add(new SmsSender());  

測試類: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uilder builder = new Builder();  

        builder.produceMailSender(10);  

從這點看出,建造者模式将很多功能內建到一個類裡,這個類可以創造出比較複雜的東西。是以與工程模式的差別就是:工廠模式關注的是建立單個産品,而建造者模式則關注建立符合對象,多個部分。是以,是選擇工廠模式還是建造者模式,依實際情況而定。

https://mp.weixin.qq.com/s/JlaaFIWaPT28HUvvOzim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