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三年(1924年)10月22日夜,第二次直奉戰争中直軍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突然倒戈回京,軟禁了賄選總統曹锟,導緻了吳佩孚的垮台。這一政變對緩終結束北洋軍閥的統治客觀上起了進步作用。
但馮玉祥很快發現他又處于舊勢力的包圍之中,“革命”舉措步步維艱, 于是,索性于11月5日,無視優待條件,派鹿鐘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并獲得大量宮中财物,曆史上稱這為“北京政變”。
溥儀搬進北府(載沣的居處),繼而于11月29日又逃進日本公使館 。次日,日本公使芳澤謙吉對外界宣布“容留”溥儀。
圖為鹿鐘麟(中)由清室代表引導檢視永壽宮。
收拾行李的宮人
溥儀出宮後,查封乾清宮
圖為要求增加遣散費的太監們在衙門前集會抗議。
被遣散出宮的太監、宮女。
馮玉祥的軍隊下令讓太監和宮女們自謀出路。
壽康宮的宮女們走出神武門外,打開包裹接受守衛人員的檢查。
婉容出宮時,儲秀宮南窗旁桌子上的餅幹匣和未吃完的半個蘋果。
婉容出宮時,儲秀宮内婉容卧室床上的未收拾帶走的繡花枕頭。
婉容出宮時,她在儲秀宮南窗下的炕床。
對于馮玉祥驅逐溥儀出宮這件事,在當時褒貶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