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何為孝?上面一“老”,下邊一“小”。指的是兩代人之間那密不可分的關系。孝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字,而是由我們一生行動組成的。父母是我們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并且他們也有老去的一天,作為子女的我們就必須要孝敬,孝愛于父母,隻有做到孝的人,才可稱為大丈夫。、
“百善孝為先”已成名喻戶曉的道理,卻也是這世界最簡單,最難以實作的道理。那與人類為伴的動物們且知道報恩與父母,何況我們?沒有孝心的人就似一具空殼,就算有再多的知識來充填,也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孔子弟子子路善于政,最為勇。何奈自小家中貧困,從小便與父母吃苦,加冠之後也積極為父母分擔生機。可父母老至行休,卻也未曾品嘗過稻米之香,随口一說“真想嘗嘗大米啊!”。可子路明白,如果連父母這點小小的要求都達不到,怎說自己為人子,怎稱自己大丈夫?可是要搞到米的話,隻能借。但最近的親戚家離自己也有很長的路要走。可這難道子路了嗎?沒有,讓其父母看到的是碗中白如雪,貴如金的白米。子路的父母不動筷,擁抱着子路,他的孝心融于了這頓簡飯,駐進了父母的心田。是以,行孝的時候,任何困難都不會拖住你的腳步。
有了孝心才能擁有責任心。作為孩子的我們或許對責任心這個概念還是有些模糊,可我們卻不知道,孝心也是責任心的一種。古代黃香十歲喪母,父親體弱多病,年少的他早已具備孝心。夏天,他用香扇為父親驅蚊,父親不近夢想,他絕不合眼。冬天,冰床難入,他用自己弱小之軀為父親暖床,雖然床不夠溫暖,到那我相信,他的父親早已被他的孝心所感動。最終,也在預料之中,他學有所成,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以為真正的大丈夫!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古人亦可如此,在科技發達,物質豐富的今天,我們不應該做的更出色嗎?若真如此,那敬老院就不會出現“爆滿”的現象;在法庭上也不會出現兒女為争奪父母财産将父母告上法庭;更不會出現讓老人流浪街頭的現象!《大道之于行也》中也提出“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難道我們還要對此無動于衷嗎?
大丈夫,頂天立地,誠與做人。可成為大丈夫非常難,首先第一條就要做到擁有一顆孝心!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就要将孝這種優良傳統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