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調和”這個詞語中,最重要的一個字便是“和”。“和”是中國哲學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國人對一道菜的評價标準。“和”字代表了中國人對最佳平衡與和諧的不懈追求。
“和”的概念在飲食文化上,是對完美與平衡的追求。在中國廚師眼中,組成一道美味佳肴的味道隻有五種--甘、甜、苦、辣,這是五種最基本的味道。
中國人善于吃“苦”,感受苦的味蕾這舌頭根部,但這并不影響中國人對苦味的敏銳感受。人們喜歡吃苦,是因為喜歡尋找隐藏在苦味背後的甘味。在“甘甜”這個詞語中,甘的位置在甜的前面,是以甘味中所帶的甜味是少于甜的。甘味性緩,是以常被用作于中藥中的輔藥。甘味給人以一種清涼的感覺,如果要用詞語準确地描述出甘與苦之間的關系,我認為最好的莫過于“苦盡甘來”。甜味來自于一種物質--“糖”。不論是在國内或國外,甜味都用來表示幸福和快樂,他表達了對勞動者的犒勞,在年夜飯中我們不難發現甜的蹤迹。
準确地說,辣味并不是一種味道,而是物質對口腔刺激所産生的一種酸麻的感受,四川盆地的地形是四川人嗜辣的一大原因。盆地讓水汽在上空大量積攢,四川人為了中和體内的濕寒,大量使用辣椒作為食物,川菜的特點就是在于辣。
不論其他四味如何搭配,能夠調和這一切的,隻有鹹味。鹹味源自于鹽,鹽來自海水。把海水導進步透水的鹽田中,經過太陽的猛烈炙烤,水分蒸發,鹽便開始慢慢結晶。鹽的作用在于維持體内水分的恒定。但對于人們來說,鹽更大的誘惑在于調和,讓食物在原有鮮味上更加美味。
甘、甜、苦、辣、鹹,五種味道各有其味,單一的味道給人的感覺不能盡善盡美,五味要經過調和,才能取長補短,互相作用,達到适口芳香,這便是中國味!這便是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