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中國好聲音”的舞台上,“小張學友”黃子龍雖用他神似的模仿和激情的表演博得了陣陣喝彩,卻沒能為自己博得一個實作音樂夢想的機會,隻因“太像别人而沒有自己了”。
有人說,黃子龍的失敗是運氣不好,在各種娛樂節目中靠模仿一舉成名的不是很多嗎?然而,是新星還是流星,觀衆心知肚明。盜版終究缺少底蘊,缺少持續發展的後勁。
由此,不能不想到中國的動漫,或驚險刺激,或柔美浪漫,或幽默诙諧,或意境深遠。熒屏上的卡通形象總能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隻是……我卻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了柯南的影子、口袋妖怪的痕迹、數位寶貝的靈魂……
說中國沒有動畫,其實不無道理。充斥着日風、法風、美風卻唯獨少了中國風的動畫能說是中國的嗎?一味的模仿别人而沒有自己的特色,終有一天會被不再天真的人們厭倦,直至消亡。
動漫産業的盜版泛濫實則僅是冰山一角,“中國創造”始終沉在水底、不見天日。
曾幾何時,中國的四大發明、九章算術,趙州橋、都江堰等建築,渾天儀,地動儀等設施,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文化無一不彰顯着中國古人的創新思想,诠釋着中國古代強盛的原因。何時起,我們開始學習、亦或模仿。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我們模仿了别人的科技、制度、甚至文化。我們得到了發展,卻漸漸成為了盜版,失去了創新意識。
好在總有一些大膽的人站出來打破盜版,才帶領着我們走到了今天。
毛澤東打破盜版,翻新了馬列主義,走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走出了新中國的誕生。
鄧小平打破盜版,一國兩制的大膽設想,走出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但是,一個民族的崛起不是靠一個兩個偉人來支撐的,全民素質的提高,創新意識的深入民心,才是一個民族持續發展的有機保證。
模仿曾一度迅速縮短了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但是民族振興的本質力量還在于創新。,遍地的山寨産品,死闆的中國式教育,讓我們不得不感慨着錢學森的感慨。
可喜的是,越來越多地的人認識到了這一點,中國創造已經開始頻頻亮相:中國火箭,中國高鐵,中國宇航……“中國創造”正逐漸成為中國的标簽,讓我們走出盜版,走向偉大複興,實作我們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