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中國是詩歌的王國,唐詩則是中國詩歌的頂峰。唐詩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有的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有的氣魄雄渾,沉郁悲滄;有的直白如話,通俗易懂。十一假期前的周五一節作文交流會中一篇關于古詩的作文,勾起了我對唐詩的回憶。
周六下午,坐在幹淨整潔的書桌前,看着一本古色古香的《唐詩三百首》。微風習習,吹來了詩書墨香。建構出一處處古樸凝重的文人雅居;筆韻流轉出一首首墨香四溢的傳世之作;描繪出一位位溫文爾雅的文人墨客。才墨之薮之處,文人浮白載筆;給人一種精神的盛宴,似遨遊詩海。以前背誦古詩時,特别是唐詩,便覺枯乏無味,有種“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感覺,但如今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讀着,讀着,我仿佛看到了《玉階怨》中李白透過窗簾仰望着那一抹秋月時“卻下水晶簾,玲珑望秋月。”心中别有一番滋味;又遠望見那“若非群山玉頭見,會向瑤台月下聞。”的美人,彩雲像是她雍容華貴的衣裳,鮮花好比她的姿容,美得無以言表:畫面像古琴的弦音般、蜿蜒的流水般流轉,似乎在對面的山上看到了“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的送别場景和桃花潭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那依依惜别的深情。唐詩有着她獨具風韻的特色,不同于宋詞、元曲,唐詩到達了登峰造極的境界,給人以獨特的享受,讓人久久難以忘卻。
如書中所講“不同的情境下會産生不同的情緒,情緒不同,結果也不同,詩與詩人也是如此。”如“詩仙”李白流放途中,“三朝又三暮,不覺鬓成絲”,與傳回途中“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情緒截然不同,形成了鮮明的的對比。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間。”這是唐詩所帶給我的感受,使我陶醉其中,沉醉于此。唐詩是一顆耀眼的明珠,但是卻蒙上了一層厚重的曆史的塵埃,就錯把她當是不惹人注目的魚珠,她需要我們為她擦拭,擦去那層厚重的往事塵埃,讓她重制那奪人眼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