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端午懷人

朦胧中,汨羅江畔,一位容顔枯槁的老人在低聲吟唱。灰色的眼角流下滄桑的淚水。他便是楚國大夫屈原。

他擁有“皓皓之白勿蒙世俗之塵埃”的節操。隻可惜每朝有每朝的腐朽,每代有每代的阻礙,縱使他可以承受“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不公,卻終究無法面對“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時刻。在“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之後,最終選擇了懷石投江,用清冷的江水來清洗自己的失意。

千古流傳,司馬遷以生踐志,屈原以死明志,人們在了解司馬遷的同時,不免為屈原的做法感到惋惜。既然擁有“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娴于辭令”的才能,為何不像商鞅一般投奔一個賢明的國主,繼續施展自己的才華呢?

當讀到“餘既不難夫離别後,傷靈修之數化”,真正了解到屈原對國家的愛超乎生死,如同信仰一般後,不解與惋惜瞬間變成了崇高的敬意。屈原就像一朵綻放在冰山上的雪蓮,高潔而美好。正是這種品格,使他無法抱着自己破滅的希望繼續在陰暗的蒼穹下苟活。死對他來說,不僅是一種解脫,他想用死來求贖那些貪婪愚昧的靈魂,以此來換取他們内心的覺醒。

“屈氏以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未饞謗,追欲卻蛟龍。”屈原身死,楚國颠滅。但他愛國的靈魂和那以死明志的精神卻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自古至今有不少文人志士在汨羅江畔寫下對屈子的懷念。邊貢的“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譏離騷不解愁。”張耒的“國亡身殒今何有,隻留離騷在世間。”都表達了對屈原的悼念何惋惜。

時光流逝,許多事情早已是物是人非。但屈子以死明志的愛國精神卻永遠存在人們的心間。或許在了解事态之後,人們會認為屈原的死是必然。但換句話說,在當時,也隻有死才能夠表明他對國家的忠誠,對國家的熱愛吧。

下一篇: 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