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教室的窗外向外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莫過于鼎中的那片蔚藍晴朗的“天藍”。
初春,當我還在鋼筋水泥建築中奮筆疾書時,春已經逃出書頁來到現實中。透過窗外舒展視野:樹枝都鑽出了新芽,如襁褓中的嬰兒,路旁的草叢中,或零星或繁茂地點綴着白色,黃色的不知名的花兒。天空隻有幾朵悠悠的雲彩,把地上的萬物涵蓋。不是畫家,也會覺得這是一幅美麗的畫卷。“翻來書本第五頁……”思緒被打斷,把頭轉向用白色粉筆密密麻麻地均勻分布在黑闆的方程式,繼續拾起筆,為自己的“那片藍天”奮鬥。
時常會閉閉眼睛想象着頭頂的那片天空。有時,是晴朗的,飄着幾片薄紗似的輕雲的晴空;有時,是愁雲慘淡灰蒙蒙的天空;有時,又是懸挂着一抹彩虹的雨後天空。這就是我自己暢想的天空,屬于十七歲自己的天空。
十七歲的天空是幹淨的,還有一輪耀眼的太陽。每天頂着惺忪的睡意,摸黑地回到教室讀書,大約七點,窗外的天徹底明亮。我們開始一天的學習。晚上十點,晚修結束的鈴打響,我們拖疲憊地身體走回宿舍,在路上,擡頭仰望漆黑的夜空,沒有星星卻也能為它增添少許神秘。心中的那片天也是清澈的,沒有任何雜質,理想就如每朝升起的太陽,驅趕黑暗,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十七歲的天空偶爾會灰蒙蒙的,失去了活力。考試的挫敗,生活的壓力,環境的挑戰,無一不向我們進攻,有時候也不是那麼有自信的,總是在摸索中四處碰壁。心中的天空也開始下起小雨,陰陰沉沉地籠罩着一切。也許這就是成長的痛楚,就像小蛇需要一次次地用身體不斷去磨堅石。雖然鮮血淋淋,但隻有用尖石磨去舊的軀殼,才能得到嶄新的身體。這就是蛻變的代價,這才是長大。
從懵懂到長大,從無知到思想,這就是十七歲。
透過教室的窗外向外望去,浮現在我眼簾的是十七歲的我們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懷着心中的理想用力地跳,伸手去觸碰那片藍藍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