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從悠遠的曆史走來,貫穿生命的長河;它是千百年多人仁人志士追尋的心靈準則;它很簡單,簡單得連呀呀學語的孩子也知道,它又很難使知識淵博的科學家也陷入猶豫;它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社會百态;它是一顆執著的樹,堅守心靈的月亮。
它就是無愧于心,在面對良心拷問的時的正确抉擇後的坦然。
面對自然,我們要無愧于。蘇格拉底曾說過,自然界的每一枝葉,都精心書寫着生命的智慧。芸芸衆生本應平等,花草樹木,山川徑流與人類都是朋友,都是宇宙母親的籠愛。但當工業文明的車輪軋過自然的身軀圍湖造田,過度放牧,亂砍亂伐。河流失去了光澤,樹林鮮活的肌膚變得裸露,湖中的魚兒被農藥吞掉生命…自然在哭泣。為了自己的利益,人們向自然索取得太多,遭到報應;于是人們幡然醒悟,植樹造林,保護生态平衡,以求面對自己的那份無愧于心才能使自然與人類和諧共處。
面對生活,我們無愧于心,擺正心靈的砝碼。
善良的母親甯肯犧牲自己的利益把裝在洗腳盆裡的田螺扔掉,她做到了無愧于心,給孩子上了心靈的一課。
英勇的抗災戰士武文斌窮盡生命的最後力量為災區做貢獻直至累死在災區,他做到了無愧于心,使所有人動容。
某影視明星,無論多忙,總會及時繳納自己演出的稅款,從不隐瞞,真正做到了無愧于心,赢得了人們的尊重。
海德格爾曾說過,生命充滿了芬績,卻也能詩意的栖居。而詩意栖居的前提就是無愧于心。
面對人生,我們要無愧于心,悟出人生的真谛。
在花般年齡逝去的小作家子尤無愧于心,因為他用筆為自己短暫而充實的生命畫出斑斓的色彩。
敦煌學的研究者常書鴻無愧于心,他用自己的辛勤研究向世界證明敦煌學在中國。
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清零”的過程,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扔,扔掉的是私欲、狹隘,收獲的是無愧于心的坦然。
無愧于心,蘊含着人生的三昧真經,是我們面對自然、生活、人生所要遵循的心靈準則。
無愧于心,任它密雨斜傾,我隻坐擁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