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自從跟着學而優肖老師讀了《笠翁對韻》後,我總是不知不覺地吟誦起其中的一兩段。其實我并沒有刻意背誦,隻是多讀了幾遍,沒料想竟背了些下來。
不得不承認,此書确實朗朗上口,雖然有一些陌生字詞,但有了注音、注解的幫助,也絲毫不影響閱讀品質。有人說,《笠翁對韻》是訓練兒童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工具書,而我卻認為此書是老少皆宜的,可以讓大家領受中國曆史文化,典故的熏陶,大有所益。
而我也從書中學到了許多。“淚彈斑竹,舜妃遺恨和湘江”讓我看見了夫妻之間深厚的情感;“黃蓋能成赤壁捷”使我明白不能輕視、輕信别人的道理;“王裒青柏墓前枯”令我感受到兒子對父親的一片孝心;“人傳滄海幾揚塵”讓我感悟到世事千變萬化的哲理……可謂是受益匪淺啊!
随着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西方文化傳入中國,而我們卻忘記了傳承自己的文化。但現在,許多人意識到這一點,對傳統文化逐漸重視。許多老師、家長會讓孩子們讀,背一些像《笠翁對韻》這樣的國學啟蒙書籍,但有些家長卻不支援,認為讓孩子太早學國學,弊大于利。是以,這個問題至今是大家議論的焦點。
前此日子在看手機時,無意間看到這樣一篇文章:能不能别再用“國學”毒害了孩子?我看見這個題日,吃了一驚,便懷着好奇與疑惑之心點了進去。我粗略地浏覽了一遍,文章内容大緻是作者對一些經典國學作品的批判,像《弟子規》、,《三字經》和“四書五經”,都無一幸免。記得最清楚的是作者對《弟子規》中《入則孝》一篇的批評,說什麼“父母就一定是對的嗎?”“應該敢于挑戰權威”等話。不得不說,作者的話有一定道理,但他忽略了《弟子規》的本質:孝順、禮儀、道德,而不是冒險與挑戰!是以,我認為作者的話并無說服力,反而會引起讀者的反駁。
你可能會說:這跟《簽翁對韻》有關系嗎?錯了,當然有。同為國學,同是啟蒙,盡管古今的生活方式大不相同,但對待傳統文化要有一種同樣的态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習國學,雖不求甚解,但也不能一味地死讀、死背,更要會解理。
無論如何,自己的文化必須白己傳承!這是我由《笠翁對韻》而感悟并展開聯想到的事物。這本書将使我終身求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