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民皇帝陳友諒,陵墓橋下似荒冢,雜草叢生落葉飛,百年無人問津

在老家不遠的武漢長江大橋蛇山引橋的南側,有一個規模并不很大的墓冢,墓高僅僅隻有2.2米,周長也不過12米,陵墓橋下似荒冢,雜草叢生落葉飛,看上去仿佛是個普通人家的墓葬。但誰能夠想到,在這墳茔之下,其實埋葬了一個曾經叱咤風雲,統領過百萬大軍,縱橫馳騁好多年,還曾經一度稱王稱霸的農民皇帝呢?他的名字叫陳友諒。

農民皇帝陳友諒,陵墓橋下似荒冢,雜草叢生落葉飛,百年無人問津

陳友諒,原名陳九四,湖北沔陽人,他于1320年5月5日出生在湖區漁船上。當地人口口傳下來的故事說,他出生的時候,天生異相,狂風大作,暴雨傾盆,天空隐隐似有一條青龍在飛舞。是以,當地百姓都說陳友諒是青龍轉世。

農民皇帝陳友諒,陵墓橋下似荒冢,雜草叢生落葉飛,百年無人問津

陳友諒少時讀書,略通文義,膂力過人,閑習武藝。就在他20歲的那一年,他在當地的一次比武中勝出,一舉奪魁,不僅被縣令錄為縣吏,而且還與才貌雙全的周美人結為夫妻。可謂是權、财、色三收,但這并非他的目标。

農民皇帝陳友諒,陵墓橋下似荒冢,雜草叢生落葉飛,百年無人問津

恰在此時,席卷全國的紅巾軍起義迅速推翻了殘暴的元朝統治,群雄逐鹿,陳友諒也帶着鄉親進入了紅巾軍徐壽輝的部隊,是倪文俊帳下的一名簿書掾,大概是主管總務簿冊一類的小官,随後,逐漸以軍功升任為元帥,其實元帥這個名頭很吓人,當時卻并不值錢,古時候軍主将都叫元帥,元末大亂時,凡是拉起一竿子人馬的人,哪怕是阿貓阿狗,隻要手裡握有百八十個鳥人,便都會自稱元帥,有壯膽吓人、自娛自樂的意思在裡面。後來的太平天國封王、還有民國時期的“司令”,今天滿大街都是“總裁”、“董事長”大體是一樣的。

農民皇帝陳友諒,陵墓橋下似荒冢,雜草叢生落葉飛,百年無人問津

當然,後來有了戰功,陳友諒手上的确掌握了一支軍隊,當時,天完國皇帝徐壽輝與丞相倪文俊合謀,把太師鄒普勝排擠出了決策層。不久,這位丞相便大權獨攬,露出不把天完皇帝放在眼裡的模樣。于是,皇帝徐壽輝準備重新起用鄒普勝來制約倪文俊。倪文俊知道後,将自己一再提拔、如今已經獨當一面的心腹陳友諒找來,商量着索性幹掉徐壽輝,自己來做這個皇帝。

農民皇帝陳友諒,陵墓橋下似荒冢,雜草叢生落葉飛,百年無人問津

就在倪文俊設下圈套,發動兵變,天完皇帝已經陷入走投無路的境地之際,陳友諒卻突然臨陣倒戈,以保駕勤王的名義,率精兵三下五除二便打跑并在後來幹掉了倪文俊,将他手下的力量全部收編到了自己手上。陳友諒就此成為天完國皇帝之下的第一重臣,不但握有重權,而且握有重兵,自稱為平章政事,他的野心也一步步暴露出來。

農民皇帝陳友諒,陵墓橋下似荒冢,雜草叢生落葉飛,百年無人問津

兩年之後,陳友諒再一次同室操戈,殺掉了天完紅巾軍最孚衆望的重要将領趙普勝,随後,他以向皇帝彙報軍情的名義,安排一個衛士用鐵錘擊碎了徐壽輝的腦袋。由此,陳友諒自立為帝,改國号為大漢,改年号為大義元年,以江州也就是今天的江西九江為都城。當年,陳友諒40歲。

農民皇帝陳友諒,陵墓橋下似荒冢,雜草叢生落葉飛,百年無人問津

這個地道地道的農民陳友諒之是以能當上皇帝,後來朱元璋在讨伐他的時候,稱他是“三殺”狂人,即殺上司、殺主子、殺部下,最後隻剩下陳友諒,朱元璋,張士誠三大勢力,争奪天下的戰争終于打響了。

農民皇帝陳友諒,陵墓橋下似荒冢,雜草叢生落葉飛,百年無人問津

陳友諒性情強硬而多疑,喜歡以權術控制部下。他已自稱皇帝,而且盡占江西、湖廣之地,便自恃兵力強大,想向東攻取應天府(今江蘇南京)。朱元璋擔心陳友諒與張士誠聯合,在劉基的建議下,遣胡大海直取廣信府(今江西上饒)斷其後路,又設計命陳友諒的老朋友康茂才寫信引誘他,讓他迅速趕來。陳友諒果然率水師東下,到達江東橋,呼叫康茂才,無人答應,才知道自己被騙了。雙方戰于龍灣(今江蘇南京城郊),陳友諒大敗,因為潮落,船被擱淺,死者無數,喪失戰艦數百艘,陳友諒隻得坐小船逃走。馮國勝率五路大軍乘勝追擊,又大敗陳友諒于采石矶。于是陳友諒放棄太平,逃至江州。朱元璋軍乘勝攻取安慶,陳友諒的部将于光、歐普祥都繳械投降。第二年,陳友諒派部将張定邊再次攻陷安慶。

農民皇帝陳友諒,陵墓橋下似荒冢,雜草叢生落葉飛,百年無人問津

1361年(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朱元璋親自率軍讨伐,俞通海、趙德勝大破陳友諒水軍于安慶,長驅直入抵達江州。陳友諒戰敗,連夜攜妻帶子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州,乘勝攻占蕲州,又攻占安慶。他的部将吳宏以饒州投降,王溥以建昌投降,胡廷瑞以龍興投降。

農民皇帝陳友諒,陵墓橋下似荒冢,雜草叢生落葉飛,百年無人問津

陳友諒眼見其疆土日益減少,十分憤怒,于是制造了數百艘樓船。這些船均高數丈,用丹漆粉飾,每艘船都有三層,設有走馬棚,船上船下人語之聲互不相聞,橹箱都用鐵裹住。他親率大軍六十萬,船載家屬百官,盡發精銳進攻南昌,飛梯沖車,百路并進。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及鄭愈堅守南昌三個月,朱元璋親自率軍前去援救,陳友諒聽說朱元璋将到,便撤除對南昌的包圍,向東出鄱陽湖。

農民皇帝陳友諒,陵墓橋下似荒冢,雜草叢生落葉飛,百年無人問津

鄱陽湖大戰打響之後,由于陳友諒的戰船體型巨大,數量驚人,将士們善于水上作戰,朱元璋屢屢損兵折将。後來,朱元璋效仿三國時期赤壁大戰,使用了鐵索連舟,火燒戰船的打法最終一舉擊敗了陳友諒的水軍。曆史驚人的重演,但是當年曹孟德赤壁雖然大敗而歸,卻得以逃脫,并日後成就曹魏大業。而陳友諒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在船上探出頭檢視敵情的時候,忽然被一支流矢射中而死,頓時,陳友諒軍土崩瓦解,最後滅亡。

農民皇帝陳友諒,陵墓橋下似荒冢,雜草叢生落葉飛,百年無人問津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我國漫長的曆史當中,有些人名留青史,豐碑長存;有的人卻黯然退場,如夕陽殘照,最終也隻能接受落入西山的命運。陳友諒安葬之後,朱元璋曾親臨陳友諒墓祭奠,并題下"人修天定"四字于墓前。揶揄之意溢于言表,大意就是說隻有朱元璋他自己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啦,你陳友諒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也沒有什麼用的!

農民皇帝陳友諒,陵墓橋下似荒冢,雜草叢生落葉飛,百年無人問津

陳友諒雖然最後兵敗朱元璋之手,但是以一個漁家出身的農民,卻能自立為帝,在抗元事業當中也立下了不少功勞,總體來說也算得上是一代英雄了。而這樣的曆史名人,最後隻得這孤墳一冢,伫立在這裡,觀看着車水馬龍,百年都無人問津,的确讓人唏噓不已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