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一盞油燈,鑽進“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盡情欣賞《藥師佛經變樂舞圖》惟妙惟肖的每一個細節;坐進周長63米的環繞式光影劇場,看身穿飛天服飾的舞者複原壁畫舞蹈,感受千年敦煌文化的“前世今生”……
2022年新年伊始,敦煌研究院與上海零卡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多媒體光影展《敦煌奇境——傳奇洞窟220窟之謎》在上海上生·新所的百年老建築裡向公衆開放,展覽将持續至3月22日,為新年文旅市場增添傳統文化熱度。
從一幅樂舞壁畫開始,千年之前從敦煌到大唐長安的漫長文化之旅呈現在大衆眼前。
圖為展覽現場。
據介紹,敦煌莫高窟儲存下來公元4-14世紀的洞窟735個,其中有壁畫和彩塑的洞窟492個。莫高窟第220窟建立于初唐,存有貞觀十六年題記。窟内主室北壁藥師經變的樂舞場景占據整幅畫面的三分之一,場面宏大。同時這也是最早真正意義上的經變樂舞圖。
有趣的是,遠在邊陲的敦煌,壁畫中卻有着滿滿的“長安元素”。原來,壁畫中的大型樂隊,被學者認為是當年長安宴會的“經典配置”:樂手們手裡的阮鹹、豎箜篌、筚篥、腰鼓……這些幾乎已經失傳的樂器,都出現在了敦煌壁畫中。
據史料記載,唐代的樂器有300種之多,唐代亦是中國古代音樂史上的輝煌年代,無論規模、樂隊編制還是藝術水準、表現力,都展現出與時代契合的盛大、開放、多元氣象。
此外,壁畫中的大型燈輪燈樹,被學者認為是當時胡旋舞演出的背景。種種線索顯示,壁畫中的樂舞場景,很可能是對唐代長安城上元夜大型燈會的“細膩描繪”。
和人們欣賞真正的敦煌洞窟不同,此次展覽引入了當代的策展理念,把古迹斑駁、沉睡無聲的敦煌洞窟化為體驗感豐富、趣味橫生的當代“光影舞蹈秀”,為推動傳統文化活起來、火起來再探新路。
在展覽中,人們跟随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的供養人尋夢長安,既可以在仿真度極高的“複原洞窟”中打卡拍照,又可以在沉浸式劇場裡欣賞歌舞劇《彼岸花》,還可以穿越時光進入敦煌和長安,穿行于燈樓酒館,享受古人的宴樂之樂。
“上世紀80年代,樊錦詩先生提出了‘數字敦煌’的構想。曆時近40年,我們現已實作200多個洞窟的數字化。當下,敦煌研究院希望借助高科技手段,讓古老的敦煌藝術實作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其走出石窟、環遊世界,在各地巡回展出,以可賞、可感、可聽、可讀、可遊的方式向每一個人傳遞敦煌大美。”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部副部長俞天秀說。
記者:孫麗萍
編輯:冷彥彥、陳冬書
圖檔由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