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随着網際網路的興起,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許多,生活品質倒也提高了不少。一個國家的日益壯大,科技的飛速發展,這,本應是值得可喜可賀的,但凡事都有利弊——“碎片化閱讀”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大衆化現象。
高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得手機、電腦等電子産品越來越多地進入各個家庭,幾乎每個人都是人手一款電子産品。随之而來的,便是一種新興的閱讀方式——碎片化閱讀,而這種閱讀方式的初衷本應是帶給我們生活便利的,卻又由于越來越多的人們沉迷于其中,引發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和讨論。發生這一現象的緣由是什麼?我想,這與我們的快節奏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生活節奏的變快以及學習或工作所帶來的壓力,使人們已無心再把精力集中在一部長篇的名著中,隻能通過短短的一個片段來娛樂身心,況且,那些個“碎片化閱讀”的電子産品又便于随身攜帶,是以,随處可見的,是人們在地鐵上、公車上、等待紅綠燈期間、走在街上低着頭進行閱讀。如此看來,“碎片化閱讀”已被大衆所接受甚至是推崇。
而現如今,由于電子産品的興起,各式各樣的閱讀軟體也層出不窮,比比皆是,這似乎也更助長了“碎片化閱讀”在這個社會的風靡。人們不再習慣于紙質的閱讀,卻去追求越發便捷的觸屏式的閱讀,此類方式若是長期如此盛行,人們将會逐漸對于市場上紙質的閱讀材料越來越沒有需求,繼而不僅使紙質類的書籍在這個市場上愈發衰落下去,還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所危害。
是社會生活發展過于迅速?這的确有一部分因素,但并不代表,我們就要為了圖友善,而放棄真正的閱讀方式,就像《一個人的朝聖》裡所說的:“一有人做一些你沒做過的事,你就忙不疊地說那是不可能的。”這句話也适應于處在這個社會的人們,人們總是不願拿起書籍,心裡在叫嚣着:不可能。但也總有人會習慣于拿起身旁的書籍閱讀,遠離于這個社會的喧鬧,與這個社會現狀所隔絕。我想,這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無論生活的節奏有多快,總是要擠出一點時間,閱讀傳統紙媒。就像哈羅德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87天,627英裡,隻憑一個信念:隻要他走,老友奎妮便會活下去。
而我們也可以嘗試着改變這個社會,嘗試着放下手中的電子産品,拿起書架上已存放了許久的紙質類書籍,花上一段時間閱讀,你會發現紙媒所給人的精神帶來的快樂與享受是電子書籍所無法替代的。
或許這也就是社會所需要的,少一點理性,多一些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