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作為“皇帝”這一角色,康熙完全擔得起“清朝第一帝”的名号,他不但是一個明君,還是盛世的開創者,他的功績是不容抹殺的,即使在整個中華曆史上,他也是排在第一檔的君王。不過,康熙卻逃不過老舊思想的束縛,對于西方文化,雖說他并非全盤接受,但也絕不容許“外流”,他把所有的先進文化都牢牢掌控在手心裡,這既是為了彰顯他皇帝的優越性,也是為了防止漢人造反,對大清的統治造成威脅。
不過,康熙的私心卻阻礙了整個國家的發展,曾幾何時,學會西方幾何曆算的他還禁止書籍在宮中流通,就算他開設了蒙養齋,培養了20幾個接觸到西學的大臣,也不過是為了給一些皇家子弟當老師用的,他們隻服務于精英階層。此外,若康熙一時興起,還會找蒙養齋諸大臣探讨一下學術問題,但無論怎樣,他都不會把這些知識分享出去,因為在他看來,這些都是皇族内部的不傳之秘。
遺憾的是,康熙卻犯了一個大錯,倘若他沒有輕信比利時人南懷仁的污蔑,把一個天縱之才流放至盛京,大清或能稱霸世界,就算借八國聯軍100個膽子,也不敢跨洋來犯。戴梓,1649年出生于一個官宦之家,他從小就喜歡讀書,尤其是兵法、陣法、武器制造一類。11歲那年,戴梓執筆寫下“有能匡社稷,無計退饑寒”的詩句,他有一個匡扶江山社稷,解決全天下溫飽的遠大抱負。
後來,戴梓慢慢愛上了機械制造,他少年時便研制出了多種火器,能輕而易舉地擊中百米開外的目标。1674年,耿精忠犯上作亂,戴梓毅然投筆從戎,從此開啟了軍旅生涯。據《清史稿》記載,戴梓擅長軍事分析,他曾向康親王獻“連珠火铳”,不但大破敵軍,還取得了輝煌戰果。1680年,康親王班師回朝,戴梓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召見,得以到翰林院入職。
不過,戴梓的能力卻不在書本之上,而是實踐能力。據《清朝文獻通考·兵十六》記載,戴梓造完“連珠火铳”之後,康熙馬上讓他研究“子母炮”,這是一種極其先進的武器,一旦研制成功,就沒有人敢興兵作亂了。不出所料,戴梓果然沒有辜負衆人的期待,他研制出的子母炮威力十足,康熙二征噶爾丹時,僅僅向敵營開了三炮,敵軍便落荒而逃。然而,子母炮乃是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帶來的,他見戴梓如此天賦異禀,遲早是個隐患,便生出了除掉戴梓的想法。
一天,南懷仁向康熙進讒:“陳弘勳者,張獻忠養子,投誠得官,向(戴)梓索詐,互毆構訟。”南懷仁誣陷戴梓“私通東洋”,并編造了一系列罪名扣在他的頭上,使其被康熙猜忌,最後被流放至盛京(沈陽)。就這樣,戴梓一家于1691年初遭到流放,此後30餘年,他始終未得到重要,直到雍正4年辭世。
由此可見,若康熙沒有聽信讒言,依舊重用戴梓,大清的軍事實力還會更上一層樓,八國聯軍也不敢輕易進犯,甚至還會走上世界之巅,隻是,這一切都被南懷仁破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