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審視溫存

溫存與苦難,殘酷與美好在故事中的界限往往沒有那麼分明。于是這兩股力量之間的比例調和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給孩子編選故事時想要控好這個度,關鍵是要去權衡利弊,可更要思考的是:我們想為孩子傳遞什麼?啟蒙什麼?

先從不少教育家的觀點立足,他們認為啟蒙書更應該給孩子傳遞世界的溫存。強調啟蒙是争議的所在,啟蒙于一個人的思想乃像一個指明燈,它日裡模糊卻時刻在提醒掌舵人船要行駛的方向。它是紮根人内心最深處的信念,也是未來價值觀形成的根基。而它是最穩固的也是最脆弱的,最長久也是最短暫的,它萌發于新生之時卻伴随一生。孩子沒有形成剔除好壞資訊,區分正負能量的潛意識,這便是這一觀點持有者的憂慮所在。

首先,這想法确實是無可厚非的,我們無法排除現實的陰暗面會對孩子的心态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我們更多地是想給孩子傳遞正能量,以樂觀的心态面對未來。但我認為“溫存”這個概念定位得太為模糊與籠統。什麼是溫存?講人人互幫互助的故事?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甜蜜的小生活?我覺得這個範圍太過狹隘,猶如讓孩子們坐在井裡看頭頂上的一隅美景。倘若他們爬出井發現爸爸媽媽在吵架,鄰裡小朋友彼此不打招呼又會怎麼樣呢?溫存太過空泛化,帶來的是美而不實的“别人家的故事”,并不會給孩子帶來濃郁的幸福感,隻是像喝白開水一般平淡無味罷了。事物有時是需要相輔相成的,殘酷的存在更能映照出溫存的真實感,在這一點上王安憶女士的話是經得起驗證的。

她選擇以不少表現“苦難”和“殘酷”的故事來“澄澈地映照世界”,讓孩子們在故事裡成長。這與對立觀點的基本差異在于:前者選擇客觀真實地表述,較為客觀地叙述生活但突出溫暖的力量,最後溫暖戰勝了困苦,是本質上的光明和暗黑兩勢力的抗衡賽。而後者是選擇增加溫暖的故事,減少殘酷事件的發生機率、出現的頻率。這是字眼在量上的增添與減少,并不不能真正傳遞出美好的力量。而王安憶女士用的言語十分精确,“澄澈地映照世界”。一是更大程度上清晰地還原現實的模樣。二是注入美好的力量讓孩子盡可能看見一個圓滿明亮的結局。

我們想給孩子傳遞啟蒙的是勇敢樂觀地面對生活,那就應該告訴他們别人如何在困境中挫敗困難,進而激勵他們,而不是一昧傳述空而不實的溫存。

上一篇: 煙與火
下一篇: 溫暖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