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古代都是13歲左右結婚?原因有三點,不是因為愛好

為何古代都是13歲左右結婚?原因有三點,不是因為愛好

很多人都知道,現在我國的法定年齡是,男性不得低于22周歲,女性不能得低于20周歲。與古代相比,現在結婚的法定年齡真的高出很多。

我國将法律結婚年齡提高至20到22周歲,主要是出于對身體素質的考慮。女性身體發育至少在20歲左右發育成熟,男性則大概在25周歲發育成熟。身體發育成熟之後再步入婚姻,生兒育女,這樣既有利于生育,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而反觀古代,十三四歲成婚是非常普遍的。十三四歲要是放在當代社會來說,才剛國小畢業,正在上中學,還都是隻是一個孩子。再加上,這個年紀的孩子,女性才剛開始身體發育,而男性還沒開始發育。

為何古代都是13歲左右結婚?原因有三點,不是因為愛好

盡管如此,古代十三四歲結婚還是非常普遍的,他們之是以選擇十三四歲結婚,也是一種無奈之舉,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人均壽命低

在古代,人均壽命是很低的。比如,奴隸社會時期的夏商兩朝,人均壽命大概是18周歲;進入封建社會以後,如秦、漢,人均壽命大概是20歲;即使是在盛唐時期,人均壽命是30歲左右;直到民國時期,人均壽命也才維持在35歲左右。

直到2020年,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中國人均壽命是在77歲。男性人均壽命是在74歲左右,女性的平均壽命是80歲左右。

是以古代人和現代人的法定結婚年齡不一樣還是有原因的。古代人早早就成家立業,主要還是擔心,再不結婚,半隻腳就踏進棺材闆了。

就算是在古代活過二三十年,但也難逃英年早逝的風險。要知道,古代不僅人均壽命低,古代戰争也是十分頻繁。

為何古代都是13歲左右結婚?原因有三點,不是因為愛好

二、戰争導緻人口減少

在古代,想要改朝換代的直接方式就是戰争。俗話說:一将功成萬骨枯。能夠勝者為王的,都萬裡挑一。而那死去的九千九百九十九,卻是一個王朝的生命力,這也是導緻古代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

即使在戰場上活了下來,再得個一官半職安居樂業,這樣的機會少之又少。而且,就算國家安穩,沒有什麼戰亂,但是他們還要克服新生兒存活率低這樣的大問題。

為何古代都是13歲左右結婚?原因有三點,不是因為愛好

三、新生兒存活率不高

要知道,在古代社會中,早婚的人比較普遍。很多女性還沒開始發育就要面臨懷孕生子這樣的難關,懷孕生子對于女性來說,就是在鬼門關上打轉的事情,再加上古代醫療條件不高,稍有不慎就會一屍兩命。

就算是幸運地将孩子生下來,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活到成年的。比如清王朝赫赫有名的帝王康熙,他的一生中有55個子女,但是能夠活到成年的卻隻有28個。抛開奪嫡的因素,新生兒要面臨一些傳染病的風險,就比如天花、傷寒等等,這些對于古代人來說都是緻命的。

以上這三點原因,不得不促使古代人在十三四歲就要結婚,提高人口數量。可盡管如此,要是有些人就是不願意結婚怎麼辦呢?

為何古代都是13歲左右結婚?原因有三點,不是因為愛好

這時候,國家就會制定一些獎懲措施來提高人民的結婚生子的欲望。比如西漢時期的劉邦,在他上台之前,連年戰亂導緻人口銳減。是以在他上台之後,為了增加勞動人口,提高生産力,就頒布了一系列措施來促進發展生産。

對于那些十三四歲就結婚生子的,國家不僅免稅,還可以讓他們不交公糧。

而對于那些15至30歲還沒結婚的,就要罰錢。15歲還沒出嫁的,要交150錢,要是30歲還沒嫁的,就要交600錢。這樣的獎懲分明的措施,迫使一般的平民不得不早婚。

而對于一些守寡的或者一些鳏夫,政府還會放寬政策,讓他們自行婚配。

為何古代都是13歲左右結婚?原因有三點,不是因為愛好

再加上古代人重男輕女觀念深厚,女子地位比較低,很多父母都會将自己女兒早早婚配,如果到了年紀還沒有嫁出去,不僅會遭人恥笑,甚至還會遭到官府的罰款。

在這種情況下,古代很少出現現在所謂的大齡未婚女性。如果真的有,那這個人如果不是皇親國戚,就是富可敵國。

古代普遍早婚是為了提高生産力,在他們還沒明白婚姻是什麼的時候,就已經成家立業。反觀現在的婚姻,結不結婚完全取決于個人意願,在這一點上,比古代人幸福很多。

圖檔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