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給大家帶來的是山西省博物館的精品,不要門票,大家趕緊走起!
司馬金龍墓
司馬金龍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石家寨村,為磚動多室基,是北駛貴族司馬金龍與其妻欽文姬辰的合葬墓。1965年發掘,出土有墓志、石雕帳座、貼金木獸頭、陶俑、漆畫屏風闆、石棺床等各類珍貴文物450餘件。其中既有充滿遊牧風情的器物,也有充滿江南意趣的器物,是南北朝時期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一個縮影。司馬金龍下葬于北魏大和八年(公元484年),其父為投奔北魏的東晉皇族司馬造之,其母為北魏河内公主。
孫龍石椁
孫龍石椁出土于山西省榆社縣河窪村,曆史上曾遭盜擾,1976 年發現時椁蓋已破碎,幫闆 2塊、頭擋 1塊基本完整。一側幫闆浮雕圖案以騎龍升天為主體,另有宴飲、出行等圖案;另一側幫闆浮雕圖案以虎為主體,另有百戲、射獵等圖案。頭擋則刻有柩銘及宴飲、樂舞等圖案。孫龍石椁雕刻拙樸,資訊量豐富,尤其是刻有準确紀年,對于認識北魏遷洛後的山西地區的喪葬文化具有重要價值,是研究北朝美術考古的重要素材。
木雕鸠鳥
北魏 永平元年(508年)
山西省大同市東郊元淑基出士
武士俑
陶牛車
牛車,也稱為“犢車”。魏晉時期的士人,沉浸于探究玄學以及享受慢節奏的閑适生活。他們相信老子駕牛車出關的傳說,坐牛車出行漸漸成為一種時尚。牛車看起來沉着穩健,具有一定的儀式感,而且行進速度緩慢,對士人來說是一種享受。牛車也常被士人用來比賽。南北朝墓葬中有大量的牛車形象。模仿墓主生前座駕的陶牛車,常被放置在墓室内靠近墓門的地方,仿佛随時準備載着主人出行。
雜技俑
孫龍石椁前擋
石雕帳座
釉陶擡腿馬
秞陶騎馬武士俑
北魏 太和八年(484年)
山西省大同市石家事村司馬金龍墓出土
跽坐女俑
漆畫屏風闆(複制件)北魏·太和八年(484年)
山西省大同市石家事村司馬金龍幕出土
司馬金龍漆畫屏風闆,是與石床榻一起組合使用的圍屏構件,為木胎漆繪,木胎外以麻布為底,再以漆填平。屏風闆正、背面均繪漆畫,畫面自上而下分為四層,表現列女古賢人物故事,人物旁多有榜題和題記。故事和文字内容取材于《列女傳》《孝子經》《漢書 外戚傳》 等史籍文獻。畫面以朱漆為底,以黑漆勾線,采用渲染和鐵線勾描的手法,色彩非常濃豔。在藝術風格上與傳顧恺之所作的《洛神賦圖》《女史箴圖》較為接近,呈現出鮮明的東晉、南朝文化特征,反映出當時南方繪畫對平城的影響,對于探讨南北朝時期南北文化交融具有重要價值。
智家堡棺闆畫
是繼司馬金龍墓木闆漆畫之後,北魏平城時期又一傑出的繪畫代表作。其題材和技法與司馬金龍墓木闆漆畫完全不同,表現的不是着漢裝的忠節孝子和聖賢列女,而是北方少數民族世俗生活的真實場景。智家堡棺闆畫畫面飽滿而緊湊,車馬出行、狩獵宴飲等内容,豐富而生動地反映了鮮卑民族的生活場景。這三塊棺闆畫雖殘損不全,但仍十分珍貴,為研究北魏定都平城時期的社會生活增加了重要的形象資料。
虎頭門墩
嫈睿墓志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