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收看了一個電視節目,是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在聆聽着選手們吟誦出一句句季節之悲喜,自然之詠贊,人心之感情時,我便會不禁将自己代入古人的情境,動人心魄的詩句萦繞耳畔,也将古人的多愁善感吹入我的心房。
我不斷在想,我們中國詩詞的魅力的盡頭究竟在哪?賞心悅目的整齊句式,精緻清新的字詞,有古人細察入微的心思,無邊無際的睿智想象,還有長存千年的中華氣韻……中國詩詞的魅力,仿佛無窮無盡。
我所說的氣韻,是一種類似于精神,卻又不似精神那麼明顯的東西。它既可以是離别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深情不舍,也可以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豪邁潇灑,又或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激勵勸慰;既可以是“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默默無私,也可以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鐵骨铮铮,可以是“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的孤傲堅強,還可以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及時行樂。于丹的《重溫最美古詩詞》有這麼一句話:“詩歌教會了中國人一種生活觀念,通過諺語和詩卷深切地滲入社會,給予他們一種悲天憫人的意識,使他們對大自然寄托無限深情,并用一種藝術的眼光來看待人生。”人生百态,有悲有喜,而古人以詩詞抒情,它表現出的,是中國人的美,中國人生活的美,中國人人性的美,這正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氣韻。
古人書詩詞,留詩詞,傳詩詞,今人承詩詞,品詩詞,再書詩詞,流傳下來的,就不隻是詩詞這項文學藝術而已了,今人在得到文學享受時,也在接受着傳承千年的中華氣韻,傳下來的是泱泱中華之民魂啊!
著名學者康震老師曾談到“從前代中國人當中找尋我們對價值的追求,這才是古典文學和古典文化在當代價值的集中展現”。我們常說,以史為鑒。換個說法,以詩詞為鑒,在古典詩詞中對照自己,認識自己,照出自己身上的污濁,照明人生路的方向,無論是小的方面,還是大的層次,詩詞總能給人帶來力量希望,為人指點迷津。而我希望的是,能把這種力量傳遞給後人,不僅後人能從詩詞中找到價值的追求,外族人也受到些許感染,希望中華詩詞為世人所稱頌!
當下,我隻想沏一壺好茶,坐在一張躺椅上,吟詠一首古詞,品讀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