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在如今科技發達的現代化社會,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碎片化。何謂碎片化?即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交流、就連吃飯等基本生活也是碎片化的。那我們應該反思一下,占據主流的時間去了哪裡?

我想應該是網絡和現代生活的節奏導緻的。舉個例子,下課回家的公共汽車上,看着擁堵的道路,想着一小時又過去了。回家再上網看會兒新聞,就該吃晚飯了。碎片化的生活拼在了一起,勾勒成了支離破碎的一天。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将時間分成一小段一小段,弊端大概就是:無法真正靜下心來做好一件事。王羲之潛心研究書法,有一次誤将墨汁當成蒜泥,和着饅頭吃下去還渾然不覺。這種精神和體驗在當今社會自然是不存在的。試想,還會有幾個人抱着書,閉關到偏僻處趁着美景一看就是幾小時的?隻好把時間打碎利用了,但畢竟是不連貫的,好比做數學題到一半,再回來,思路早已被打亂。

如果碎片化“裂”開的不合理,那也會造成不小的麻煩。比如時間碎得太散,一盤細沙,用篩子一挑,什麼都不剩下。同時與别人度過碎片化的一天,但别人籃子裡都放着采摘的果實,自己竹籃打水一場空。

但也不能完全否定碎片化的生活。既然無法避免,那就好好利用。說到前面公共汽車事件,我認為英國做得很好,地鐵裡沒有手機信号,報紙也被放在座位上供大家閱讀。放眼望去,人們都抓住碎片時間,讓時間創造更多财富。同時,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也有利于培養管理時間的能力。就如同前人所說的,“既來之,則安之”。碎片化的生活是種檢驗和篩選智者的工具,适者生存,才會如魚得水。

以前,暢想的是攜着糧食,到鄉下田園,卸下包,在靜谧中潛心往某一領域鑽研。現在,追求的,應當是穿梭在人流中,捧着一本書,吸取精華。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而最終造成後果不同的,便是我們對這種生活的主宰能力了。成為生活的主人,配置設定好碎片,才能利用好更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