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量子十問之二:“愛因斯坦幽靈”能用來實作超光速通信嗎?

量子十問之二:“愛因斯坦幽靈”能用來實作超光速通信嗎?

愛因斯坦(圖檔來源于網絡) 

       大家知道,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發展做出極其重要的貢獻。然而,愛因斯坦并不喜歡“量子世界的機率性”,他不相信上帝會以擲骰子的方式創造世界,尤其不能認同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的诠釋。是以,他多次與玻爾就量子力學基本問題發生激烈争論,不過每次他都以失敗告終。後來,愛因斯坦便改變争論的政策,即從量子力學原理出發,推演出一個十分荒謬的結果,以期來證明,量子力學用于描述世界是“不完備的”,這就是愛因斯坦等人1935年提出的著名的“EPR佯謬”。 

量子十問之二:“愛因斯坦幽靈”能用來實作超光速通信嗎?

EPR佯謬(圖檔來源于網絡)

        設想有一個量子系統由兩個自旋為1/2的粒子構成,每個粒子的自旋要麼向上(↑),要麼向下(↓),但兩個粒子的總自旋為零,這意味他們總是處于自旋相反的狀态。現在将粒子A和B分别配置于相距遙遠的兩個地方,例如,A在地球上,B在月球上。按照量子力學的預言,每個粒子的自旋方向是不确定的,在任何方向上測量會有一半機率向上,一半機率向下。但如果地球上的粒子A被測量并發現其自旋向下,那麼月球上的粒子B即便不測量也能确定其自旋必定向上,因為AB自旋總是相反的。可見,地球上A未測量時,月球上B隻有一半機率向上,而地球上A一旦被測量,并發現自旋向下,那月球上的B立刻以百分之百機率處于自旋向上的狀态。月球上B的狀态似乎是瞬時被地球上A的測量所控制,這種控制行為以超光速方式發生。這就是從量子力學原理推演出來的必然結果。

        愛因斯坦由此斷定,“超光速”行為是絕對不可能發生,他稱之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量子力學造就出這個不可能存在的“幽靈”,由此可見“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不足以正确地描述真實的世界,為正确地描述世界,必須從量子力學體系之外引進新的參數(俗稱為隐參數),來消除“量子世界的機率性”,這個“幽靈”也自然就消失掉!這就是EPR佯謬的故事。

        那麼量子力學如何應對EPR佯謬?如何解釋這個神奇的幽靈呢?首先,在EPR實驗中,月球上B雖然測到自旋向上,但僅從這次測量的結果,無法推斷出它是以50%還是100%的機率獲得此結果的,換句話說,它根本不可能由此知道地球上A是否被測量這個資訊,是以這裡根本不存在“資訊傳送”。即使“幽靈”超光速,也不違背狹義相對論“資訊傳送不能超光速”的原理。

        上述EPR實驗中,似乎地球上A的測量是“因”,而月球上B的後測量是其“果”,而“幽靈”擔負着這個“因果”關聯的角色。

        但是,如果同時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分别測量A和B,結果應如何呢?量子力學預言,每次A和B的測量結果自旋總是相反的,而且多次重複這個實驗,單獨看每個粒子測量的結果系列則是完全随機的,A和B兩個随機序列則是完全關聯,自旋總是相反的,是以實驗結果是完全關聯的随機數序列,這時不再存在“因”“果”之别了,“幽靈”并不從某處傳到另一處,而是扮演将兩個随機序列關聯起來的角色!

        設想我們有100份EPR粒子對(AB),其中所有A粒子都在地球上,而所有B粒子都在月球,重複前面的實驗,結果是地球上所測的100個A粒子自旋向上或向下是完全随機的序列,而是大約一半向上,一半向下。同樣的,月球上B粒子的測量結果也是向上,向下完全随機的序列,向上或向下的數量大約各占一半。但是最令人驚奇的是,地球和月球上分别測到的這兩個随即序列是完全關聯的:第i對EPR粒子中Ai與Bi自旋總是相反的。每對EPR粒子都毫無例外是這個結果。

        我們知道,量子世界遵從量子态疊加原理。EPR中的量子系統,是由兩個總自旋為零的粒子構成的,這個系統狀态同樣符合疊加原理。總自旋為零的狀态隻有兩種可能:|↑⟩A|↓⟩B和 |↓⟩A|↑⟩B,是以,AB系統的狀态應當是|ψ⟩AB=α|↑⟩A|↓⟩B+β|↓⟩A|↑⟩B(|α|2+|β|2=1),這個特殊的狀态稱為“糾纏态”。處于糾纏态的粒子,即使空間上分離遙遠,仍然存在内在量子關聯,對其中一個粒子的任何操作都會瞬時地改變另一個粒子的狀态。所謂“幽靈”,就是這種糾纏!一旦兩個粒子存在糾纏,它們的量子關聯與粒子之間的距離無關,與空間環境無關,任何電磁屏蔽、引力屏蔽等都無法斬斷這種内禀關聯。這種量子關聯源于量子世界的一種基本屬性,稱為“非局域性”,這便是“幽靈”的因源! 

        是以,實體學界對EPR佯謬的解釋就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愛因斯坦等人認為:“幽靈”不存在,世界是局域的,量子力學不完備,必須以“隐參數理論”代之;玻爾等人認為:量子世界是非局域的,“幽靈”理應存在,量子力學是完備的,無需引入“隐參數”。世界究竟是“局域”還是“非局域”這是個哲學問題,難以斷定孰是孰非!多虧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理論實體專家貝爾(Bell)的貢獻才打破了這個僵局。貝爾本人實際上是愛因斯坦的鐵杆粉絲,他認為愛因斯坦更聰明,“隐參數理論”應當是正确的。1964年,他推導出一個有關EPR實驗的不等式,即著名的“貝爾不等式”。如果能驗證這個不等式被違背,則“隐參數理論”就不成立。

        1982年,法國學者阿斯派克特首次在實驗上證明,貝爾不等式被違背。其後人們采用各種實體系統和實驗手段開展實驗研究,最終無漏洞地證明,貝爾不等式被違背,量子力學是完備的,非局域性是量子世界的重要基本性質。是以,關于EPR佯謬這場經曆了60多年精彩絕倫的學術争論到了該謝幕的時刻了!愛因斯坦如果在天有靈,看到他質疑量子力學完備性而提出的EPR佯謬,終被證明是“佯”而不“謬”,反而揭示出量子世界的非局域性這個最基本性質,不知會有何感想? 

量子十問之二:“愛因斯坦幽靈”能用來實作超光速通信嗎?

阿斯派克特(圖檔來源于網絡)

        為便于了解量子世界的非局域性,我們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在合肥的母親,當她在深圳的女兒生下頭胎嬰兒的那一瞬間,她立刻升格為外婆,這就類似于EPR效應。這件事并不需要時間就發生了,盡管母親并不知道關于她女兒生下嬰兒的任何資訊。原因在于母女之間的身份關聯,女兒成為母親的瞬間就必然導緻自己的母親變成外婆。

        既然“量子世界”确實存在“超光速”的“幽靈”,那麼人們自然會問,能否将這個“幽靈”引到我們的經典世界中來,開發出“超光速通信”?許多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努力,最終的結論是,這是絕對不會成功的。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業已證明,不可能利用糾纏态來實作超光速通信。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12-30

本文作者:Avery

本文來源:

量子趣談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