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動脈為什麼會出現鈣化,有沒有風險性,與補鈣有關嗎?

有位老年朋友和華子說,他在做肺部CT的時候,提示主動脈内有鈣化點,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會不會有風險?他有骨質疏松,一直在補鈣,這種情況是不是與補鈣相關呢?

華子說,很多老年朋友都會出現主動脈鈣化、冠狀動脈鈣化的情況,這種表現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與補鈣的關系不大。不同階段的動脈鈣化,所導緻的風險性不同。

動脈為什麼會出現鈣化,有沒有風險性,與補鈣有關嗎?

一、動脈為什麼會鈣化

動脈鈣化是一種病理表現,指的是動脈中的内膜、中膜發生鈣化,少數會出現瓣膜鈣化和鈣化防禦。動脈鈣化多發于高齡、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慢性腎病的人群,其中動脈粥樣硬化是造成動脈鈣化的主要原因。

不過到目前為止,動脈鈣化的形成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鈣-磷代謝異常、鈣化因子影響、血管平滑肌細胞的衰老、氧化應激與發炎反應、代謝紊亂、使用激素和藥物等多種因素相關。而補鈣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直接的影響因素。

動脈為什麼會出現鈣化,有沒有風險性,與補鈣有關嗎?

二、動脈鈣化的風險性

動脈鈣化的不同階段,風險性不一樣。

在鈣化的初期和中期,風險性增高。大多數動脈鈣化發生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處,鈣化處與斑塊之間的順應性不一緻,會影響斑塊的穩定性,容易發生破潰,使急性冠脈事件發生率增加。

有理論認為,在動脈鈣化後期,風險性減少。因為鈣化會使斑塊的發炎反應消退,而且鈣化本身是穩定結構,不容易破潰,在動脈出現大範圍鈣化後,有可能增加粥樣硬化斑塊的穩定性,對血管會産生一定的保護作用。

動脈為什麼會出現鈣化,有沒有風險性,與補鈣有關嗎?

三、補鈣時進行“食補”更安全

在2006年的一項研究中,與不服用鈣補充劑者相比,服用鈣補充劑的冠脈鈣化風險會增加22%。而且總鈣攝入量低,服用鈣補充劑者的冠脈鈣化風險最高;總鈣攝入量高,不服鈣補充劑者的冠脈鈣化風險最低。

也就是說,如果鈣主要是通過“食補”方式攝入者,發生動脈鈣化的風險最低。但如果是通過鈣補充劑攝入,發生動脈鈣化的風險就會升高。

不過美國在2016年的臨床實踐指南中,建議隻要鈣攝入總量不超過每日2000~2500mg,無論是通過“食補”還是“藥補”,都被認為對心血管系統是安全的。

動脈為什麼會出現鈣化,有沒有風險性,與補鈣有關嗎?

四、動脈鈣化可以補鈣嗎

老年人群對鈣的吸收能力減弱,但人體需要維持穩定的血鈣水準,在鈣攝入不足時,就會分解骨鈣釋放入血,容易出現骨質疏松。而造成動脈鈣化有多種因素,補鈣并不是主要的直接原因,是以即使有動脈硬化仍然可以補鈣。

在補鈣時盡量采取“食補”方式,安全性更好,而且對心血管系統有益。但要注意的是,過量補鈣可能有害,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建議,中老年人每日需要補充鈣量為1000~1200mg,可以多食用奶制品、豆制品、蔬菜等含鈣較多的食物進行補充。

動脈為什麼會出現鈣化,有沒有風險性,與補鈣有關嗎?

很多人的飲食中并不缺少鈣,但是缺少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也會造成鈣吸收減少,出現骨質疏松。建議每天曬1~2小時的太陽,可以讓皮膚合成維生素D;也可以通過食用魚、蝦、蘑菇、牛奶等含維生素D食物進行補充。

如果已經出現嚴重的骨質疏松,可以使用鈣補充劑、維生素D補充劑進行治療。避免出現摔倒、骨折的情況。否則老年人一旦卧床,生活品質就會大幅下降,也容易發生緻命的肺部感染。這時候就算動脈沒有鈣化,對健康的意義也不大了。

動脈為什麼會出現鈣化,有沒有風險性,與補鈣有關嗎?

總結一下,動脈鈣化有一定的風險性,但補鈣并不是導緻動脈鈣化的直接原因。有骨質疏松風險的老年人,即使出現動脈鈣化,也可以補鈣,減少骨折風險。隻要不超劑量補鈣,就是安全的。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鈣補充劑,對用藥有疑惑,請咨詢醫生或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