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全職媽媽,一個不斷實作自我價值的全職媽媽。拒絕焦慮,拒絕“内卷”,輕松育兒,理性對待婚姻生活,寬容應對婆媳關系,希望我的一些觀點能夠讓你豁然開朗,能夠帶給你正能量,解決你的現實問題。
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這兩天鄰居奶奶把老媽惹得實在是不高興了,老媽是一個标準的北方老太太,說話直來直去,也最讨厭繞彎子和被内涵。
前幾天我出去辦事,媽媽帶着寶寶吃飯,鄰居奶奶帶着寶寶來玩。
媽媽打開門說:“呀,我們在吃午飯。”
按照她的了解,當她說吃午飯的時候,對方應該轉身就離開,因為說明這個時候不友善。
可是對方根本就沒有理會,直接帶着寶寶進門了。
家裡是地暖,入冬之後地暖打開了,媽媽每天都要把地細緻擦一遍,就為給寶寶提供一個舒适幹淨的環境,鄰居寶寶每次來都穿着鞋子走來走去。
盡管媽媽提醒她脫鞋,3歲的孩子還不知曉這些事,拒絕脫鞋,然後開始走到墊子上踩來踩去。
無奈,鄰居奶奶不管,媽媽也不能去強行給她脫鞋子。
之後鄰居奶奶盯着飯桌上的飯菜說:“你們中午就吃這個啊,這也太湊合了,我們中午吃魚,我們冰箱裡還有排骨。”
這一天媽媽燒了一個青菜蘑菇,一個胡蘿蔔洋芋,加了一些豆幹,因為昨天給寶寶吃了7塊排骨,我提醒媽媽燒清淡一些,是以她就給寶寶燒了青菜。
老太太一句話,媽媽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她才來兩個月,完全不了解這個鄰居阿姨,她有點懵了。
隻說了一句:“她媽媽說讓吃清淡一點,沒接話。”
寶寶因為她們的到訪,沒有心思吃飯了,才吃兩口就拒絕吃飯,媽媽内心惱火,但是不好發作。
寶寶不吃飯,是讓她最發愁的事情。
然後讓老媽鬧心的事情還沒有結束,她繼續聊天:“呀,你家寶寶就吃這麼少啊,我家寶寶吃得可多了!不好好吃飯,怎麼長身體呢?”
老媽實在是忍不住了,回了一句:“平時吃得挺好,有客人,她就不好好吃飯了。再說了,我家寶寶可比你家高半個頭呢,她倆不就差1個月嗎?”
……
玩了大約一個小時,到了12點多的時候,鄰居奶奶終于帶着寶寶回家了。
我回家以後,媽媽跟我一吐為快,說真的沒見過這麼不識趣的家長。
一些家長眼中“自己的娃永遠比别人家的好”
對于媽媽的吐槽,我都笑着聽完了,安慰她說:習慣了就好了。大家都是鄰居,低頭不見擡頭見,不要把關系搞僵才好,這都是小事。
對于這個阿姨,早就領略了她的技能了,是以也就無所謂了。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其實都是大差不差的,基本上都是按照一個軌迹來的,除非少數的天才會另辟蹊徑。
我家寶寶比鄰居家寶寶大一個多月,對2歲以前的寶寶來說,大一個月,發育節點就明顯提前。
小寶寶們通常都有一個見了陌生人就好奇的階段,之後随着一點點長大,可能會出現抵觸陌生人的階段。
記得當初我家寶寶幾個月被小區裡其他人都的時候,哈哈大笑,她會說:“這樣不安全,容易被拐走,我家寶寶就不理會陌生人。”
之後我家寶寶進入怕生階段,她家寶寶進入喜歡不怕陌生人階段的時候,她又會說:“要多帶寶寶出來玩,否則對寶寶性格不好,我家寶寶就喜歡和陌生人接觸。”
羅列起來這些,真的是數不清,在這位阿姨的眼中,自己的大孫女就是最棒的,其他的孩子都遠不如自己的孩子。
但是鄰居媽媽就完全不一樣,她會關注孩子發育的階段,會客觀地看待孩子的問題。
是以通常,這位阿姨口中的寶寶和她兒媳婦口中的寶寶,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存在。
媽媽會說:“寶寶吃飯太難了,操碎了心,以前還能自己嘗試,現在都讓喂飯。”
奶奶會說:“我家寶寶吃飯可省心了,吃得多,完全能夠自己吃。”
媽媽會問:“你家寶寶還醒夜嗎?我家寶寶最近這段時間睡不踏實。”
到了奶奶這裡就變成:“我家寶寶睡一整晚,睡的可踏實了。”
跟這位阿姨在一起聊天,她全篇都是稱贊寶寶,并且連帶着貶斥别的孩子,實在是讓人聽着不舒服,聽得多了,真的是一句話都不想聽。
在家長心中,當然是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可是自己清楚就行了,真的沒有必要讓全世界都認同這個觀點,如果一定要讓周圍人去認同這個觀點,非但别人不會認同,反而會滋生别人的反感。
帶娃社交還是要多加注意的
家長的行為影響的不僅是别人的印象,對孩子也是有影響的。
鈍感力強,在某些時候是好事,但是如果在社交過程中鈍感力太強了,就會讓别人反感,而且可能讓孩子也會成為一個不懂得察言觀色的人,這對孩子未來的社交是沒有好處的。
在帶娃社交的過程中,還是要多考慮别人的感受,盡量不要給别人添麻煩。
即便是帶娃在公共場合玩,也盡量收起“優越感”,因為你認為的“優秀”,在别人眼中都是“普通”。
你覺得自己的寶寶是最棒的,别的家長也會這樣認為,真的沒有必要強調自己的孩子優秀,貶斥别人家的孩子,引起别人的不愉快。
帶娃是門藝術,帶娃社交更是一門藝術,家長要多自覺,才能帶出自覺的寶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