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圖|王近山将軍
2005年《亮劍》一播出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部劇的感人之處在于把革命英雄的真實形象顯現在了大熒幕上,主角李雲龍敢打敢拼,打起仗來不要命,在他的身上有無數革命英雄的影子,但最讓人能看到的當屬被人們稱之為原型的王近山将軍。
戰場上的“王瘋子”
1915年,王近山出生在紅安縣的窮苦山區,因自小就沒有媽媽,他很小的時候便開始給地主放牛、做長工,以此補貼家用,但他從小就不甘心過這種受人奴役的屈辱生活。
1930年工農紅軍到達了他的家鄉,紅軍的到來讓王近山看到了曙光,為此,參加了當地地下黨人組織的活動,在前輩們的指引下,他離開了家鄉,開始了他的革命戰鬥生涯,這一年,王近山年僅15歲。
王近山雖說是個紅小鬼,但他卻是在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教育和培養下成長起來的,16歲時,他便擔任了連長。
當時,在一次與敵人展開肉搏戰的時候,王近山根本毫不畏懼,他不僅用刀砍,還用牙咬,最後甚至抱住敵兵一起滾落到了懸崖峭壁之下,可即便如此,王近山還是奇迹般的活了下來。
王近山的英勇,引起了當時時任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的注意,他誇贊道:
“哈!我還有這麼漂亮的小營長!好一個‘王瘋子’,把敵人都吓得尿褲子了。”
自此,王近山便有了“王瘋子”的稱号。
後來,王近山在戰場上更是屢立戰功,17歲時就升任了紅十師三十團營長,
很快,又升任十師二十八團副團長
。
到了18歲時,在抵禦蔣介石的“六路圍攻”中,王近山率領二十八團堅守陣地,創造了紅軍一個團殲滅一個旅的光輝戰例。
因王近山總是能在戰鬥中打出自己的風格和水準,每一戰必能讓人出其不意,還能抓住敵人的要害,敢打惡仗、硬仗,是以他總是能受到首長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甚至是中央上司人的高度贊揚。
1945年7月下旬,為了保衛延安,王近山奉黨中央毛主席之命,在陝北淳化縣爺台山戰役中一舉攻占了爺台山,将進犯延安的胡宗南部隊完全擊潰,保證了延安的安全,為此,毛主席接見了王近山,笑着說:
“王近山同志,人家說你是‘王瘋子’,我看那不叫瘋,那叫革命的英雄主義!你這一仗把那位胡宗南将軍打得可快要瘋了啊!”
到了解放戰争時期,晉冀魯豫野戰隊組建了六縱,王近山擔任司令員,
1946年8月,隴海戰役剛剛取得勝利,雖然給國民黨部隊以一定的打擊,但敵人自恃“兵強馬壯”,氣焰十分嚣張,蔣介石親自帶着參謀總長陳誠和新任國防部長白崇禧來到開封,部署鉗制劉、鄧大軍。
圖|劉伯承和鄧小平
為了能夠徹底壓制劉、鄧大軍,蔣介石從徐州、鄭州調兵共30萬人,當時劉、鄧大軍僅有4個縱隊,加起來兵力并不超過5萬人,而當時晉冀魯豫野戰軍的5萬兵力,還都是“疲憊之師”,想要吃掉兵力與自己相差6倍,且裝備遠超過自己的敵人,又談何容易?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劉鄧首長在召開各縱隊首長的戰役分析會上,期待着有人主動請纓,但良久沒人說話,鄧小平隻說了一句:
“如果不打,我們隻好打起背包,回太行山!”
原本靜悄悄的會場上,王近山猛然站起了身,堅定地說:
“我們六縱打!我的部隊年輕,那我們去拼值得。隻要主力部隊儲存下來,晉冀魯豫解放區就能堅持。今天我在這裡立下軍令狀,不消滅趙錫田(國民黨軍隊的絕對主力部隊)就沒臉回來見你們。我們打的隻剩下一個旅我當旅長!打的剩下一個團我當團長!打的剩下一個連我當連長!全縱隊打光了,我們對得起黨,對得起哺育我們的太行山父老鄉親!”
王近山的這一席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這也讓鄧小平和劉伯承激動萬分,他們指着王近山大聲說:“好樣的,我支援你!放心大膽地打!”
就這樣,王近山慨然領命,率部隊直接撲到了大楊湖,在這次戰役中,王近山率領六縱先是以節節抗擊的手段,步步誘敵深入,繼而血戰大楊湖,重創敵整編第三師,後來在敵我雙方都非常疲憊的緊要關頭,王近山毫不猶豫地将縱隊唯一的預備隊投入戰鬥,最後,六縱取得了戰役勝利。
雖然說王近山率領六縱取得了勝利,但是六縱也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六縱負責總攻的18旅的幾個團死傷過半,一千多烈士的鮮血灑在了大楊湖畔,為此,王近山對陪他到大楊湖戰場的同志們說:
“我們書寫六縱隊的曆史,就是要告訴六縱隊的後來人,不要忘了大楊湖,不要忘了長眠在這裡的烈士們!”
除此以外,王近山将軍還指揮過許許多多讓人出其不意的勝仗,時至今日,在中國軍史、戰史上中記載的許多模範戰例,都有王近山将軍指揮作戰的身影,在戰場上,隻要王近山将軍在,首長們便會十分放心,因為他們知道有王近山在準能打勝仗。
為此,後來許多熟悉王近山将軍的戰将,曾對将軍的家人這樣說:“王近山将軍已經不是你們的個人财富了,他是屬于我們軍隊的!”
“儒雅”将軍
雖說王近山将軍是戰将,打起仗來“瘋”的讓人為之震撼,但他并不是一個粗俗的人,相反,他是一個很有“儒将”風範的将軍,平日裡王近山将軍很愛看書、也愛學習,且十分精通兵法。
王近山将軍總是喜歡鑽研戰争史,他所打的每一個戰役都不是憑空而來,也不是靠他的膽大蠻幹,而是通過大量的實地考察、周密的安排部署,掌握戰争的戰略戰術。
1951年在北韓戰場上,因美軍裝備精良,而且時常會派偵察機四處檢視,白天很少有人敢去勘測地形,可王近山将軍卻是一個例外,當有人阻止他白天勘測地形時,他總是生氣怒斥道:
“必須去,看地形必須是白天才能看得清楚,夜裡怎麼能看得見?”
就這樣,在王近山将軍一次次勘測下,他做到了知己知彼,在打仗時,應對方式也如魚得水,有時更是能讓敵人出其不意。
在戰争年代,王近山将對帶兵的主官要求極為嚴格,是以,在他的部隊中,始終保持着優良的戰鬥作風,對完成任務好的部隊,将軍會在表揚的同時,指出一些缺點,以防他們驕傲;對未能完成好任務的部隊,他會仔細分析原因,隻要不是因為害怕在戰場上死亡,将軍總是會耐心幫助教育,給予鼓勵;對于在戰鬥中擔任艱巨任務的部隊,即便是傷亡慘重,将軍也是予以鼓勵,絕不以戰果作為判斷。
每當下級有失誤的時候,王近山将軍更是會主動出面承擔責任,也不會搞不清楚狀況便開始随便指責,是以,在将軍手下工作的同志們,對将軍都十分尊重和由衷的敬佩。
雖說王近山将軍自幼沒有怎麼讀過書,但是他卻一直努力學習,他對知識分子更是十分喜歡,為此,在将軍所在的部隊中曾有上萬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參軍,也正是這些知識分子在部隊的長期發展,使得部隊文化素質有了極大的提高。
王近山将軍常對自己的孩子說:
“我很喜歡有文化的人的人,更欣賞那些會抽煙的知識分子,因為他們一抽煙就能抽出點子來!”
當然,王近山将軍除了喜歡知識分子外,他也十分喜歡讀書,尤其喜歡看有關戰争、戰役方面的書籍,尤其是《孫子兵法》,他喜歡從裡面鑽研東西,更是“活學活用”,基本上在将軍打的許多仗裡,都能展現其運用了《孫子兵法》中的計謀。
在王近山将軍看得書裡,有許多圈圈點點,那都是将軍用心去看的,他的右手因傷殘,本來用筆就十分吃力了,但是在看書的時候,他依舊克服自己的困難,認認真真的做着筆記。
在建國後,王近山将軍除了看書外,也會看電影,當然看電影也是與戰争相關的,但是他最不能看到的電影便是《上甘嶺》,每次一到看這部電影,王近山将軍總是含着眼淚,中途退場,嘴裡還會念叨着:“太慘了,太慘了!”
每每看到這部電影時,王近山将軍總是會給家人講述在抗美援朝戰争中無數英雄們抛頭顱、灑熱血,他們死了之後還咬着敵人的耳朵、鼻子,每當提起這些默默無聞犧牲在炮火硝煙中的無名英雄時,王近山将軍的眼眶總是微紅:
“他們隻是十幾歲的娃娃呀!生活對于他們來說才剛剛開始啊......一将功成萬骨枯啊......”
王近山将軍在戰場上見過的死傷鏡頭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對他來說《上甘嶺》電影裡反映出來的慘烈微乎其微,連戰場真實的百分之一都沒有。
按理說愛打仗的人是不修邊幅的,但王近山将軍身上便有了天生的大将風度,一身正氣,他尤其注重軍容風紀,隻要穿上軍裝,将軍必然會戴上軍帽,風紀扣扣好,永遠保持嚴整的軍人形象。
而且王近山将軍又是個極愛讀書的人,這也讓本就有大将風度的将軍,多了一些儒雅的氣質,甚至給人一種一介書生的感覺。
王媛媛:李雲龍與爸爸有三點不同
1974年,王近山将軍身體漸感到不适,南京軍區總醫院負責保健的護士常常一大早就趕到将軍的家中,趁他還在被窩裡的時候為他打針,并做一些簡單的檢查,但是每當到上班時間的時候,将軍根本不管檢查身體的工作是否完成,也不管身邊人如何勸說,他都會立刻上車到軍區去上班。
10月30日,醫生們為了能給王近山将軍的身體做個全面檢查,便将将軍堵在了家中,無論他怎麼生氣,醫生們都沒有退讓,而是“強制”把他送到了總院進行身體的檢查,經檢查,發現将軍得了癌症。
在得知王近山将軍的病情後,南京軍區便請總參作戰部向鄧小平辦公室報告了王近山将軍的病情,當晚,南京軍區就接到了鄧小平的訓示:
“王近山同志的病要想盡一切辦法搶救,如有困難就送到北京來,還有什麼困難軍區及時提出來。”
圖|鄧小平
但當時為了配合治療,南京軍區還下達了一道指令:
“任何人不許向王近山透露真實的消息。”
雖然病重,但王近山将軍的頭腦依舊清晰,分析判斷能力一點也沒有減弱,一次,一位老戰友來看望他時,同他說:“你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盡管提。”
聽着這句話,王近山将軍意識到不太對勁,又聯想到其他人嚴肅的表情,将軍的心中有了答案。
1978年初,王近山将軍病情越發嚴重,中央上司人十分關心,葉劍英和鄧小平等中央上司人曾多次打電話到南京詢問病情,十分關心王近山将軍的健康,葉劍英還提出“如果南京不行就把将軍送到北京治療。”
除此以外,在王近山将軍病重期間,他的老首長、老戰友、老部下紛紛從各地趕到南京來看望他。
在王近山将軍生命最後的日子裡,他每天依舊關注着當時東南亞的緊張局勢,他甚至忘記自己已經病入膏肓,他依舊渴望着自己能重新回到戰場上,甚至還要帶着自己最小的兒子再次去“殺敵”。
5月10日,王近山将軍進入彌留之際,雖然他神志不清,但是他還是用自己微弱的聲音問道:
“敵人打到哪裡了?我們誰在戰場上?”
陪伴在王近山将軍身邊的是他的小兒子,他聽到父親的話,眼淚一下子落了下來,但他還是忍着心裡的悲痛,俯身在父親耳旁,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是李德生叔叔在那裡!”
王近山将軍聽到這句話時,松了一口氣,喃喃道:“李德生上去了,那我就可以安心睡一覺了!”
這時,王近山将軍安然地閉上了雙眼,聽着悅耳的軍号聲,再也沒有醒過來,這一年,将軍僅有63歲。
圖|王近山将軍去世
将星隕落,無數人為此感到悲痛,但在當時也面臨着一個極大難題——以什麼規格安葬王近山将軍呢?
當時,無論是中央上司人還是将軍的老戰友都認為,如果以軍區副參謀長身份安葬,這與王近山将軍對黨、對國家作出的貢獻相比,太不對稱。
為此,葉劍英、鄧小平和許多部隊上司如許世友、李德生、肖永銀等,對此都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後在他們的要求下,中央軍委任命王近山将軍為南京軍區顧問(大軍區副職級),後事按大軍區上司待遇辦理。
5月17日,王近山将軍的追悼會在南京舉行,葉劍英、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等上司人都送來了花圈,追悼會的規模原定是500人,但是實際來參加的有1000多人,由此可見,王近山将軍生前是十分受人尊敬的。
圖|王近山将軍追悼會
199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出版了《回憶王近山文集》,鄧小平更是親自為這本書題寫了書名——《一代戰将》,“一代戰将”這四個字更是對王近山将軍一生卓越功績的極高評價。
2005年,電視劇《亮劍》的播出,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劇中主人公李雲龍讓很多人看到了王近山将軍的影子,尤其是劇中許多打仗的故事采用的的确是王近山将軍所經曆或指揮的經典戰役,這讓許多人覺得“李雲龍”的原型就是王近山将軍。
但在這部劇播出後,王近山将軍的女兒王媛媛卻這樣說:
“
如果真要拿李雲龍跟我爸爸相比較,二者有相似,但又有三點不同
,首先,李雲龍這個人沒文化,土得掉渣,動不動就說粗口、罵人,說起話來有時像個土匪。其次,劇中李雲龍年齡大概有四十多歲了吧,是個團長,我爸爸可是二十歲就當上師長啦。再有,李雲龍不修邊幅,整天胡子拉碴的,完全可以想象豪氣沖天的李雲龍,在真實生活中不會成為哪個女孩一見鐘情的對象.....”
圖|《亮劍》主人公李雲龍
正如王近山将軍的女兒所言,李雲龍的身上或許有王近山将軍的影子,但不全部都是,真正的王近山将軍不止有打仗時候的勇猛,也有儒雅的氣質,但也正是這部劇讓很多人走近了王近山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