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勞動的供需均衡——《可以量化的經濟學》

勞動的供需均衡 内容提要:

本節根據廣義動量定理Fαt=nmV中的力量分析得到勞動的需求定律和供給定律。在廣義動量定理中,合外力F決定成果nmV,合外力越大,成果越大。在勞動需求定律中,利潤π為企業雇傭的動力,勞動者的工資W為雇傭的阻力,π-W為雇傭可以獲得的盈餘,這個合力決定勞動需求量這個成果。K為消費者盈餘轉化率,是以商品的需求量Q=K(π-W),這個公式為勞動需求定律公式。在勞動供給定律中,工資W是提供勞動的動量,勞動者所付出的成本C是提供勞動的阻力,W-C為勞動者盈餘,KS為盈餘轉化率。勞動的供給函數是QS=KS(W-C)。

創新要點:

1.提出了勞動的需求函數,彌補傳統經濟學勞動需求沒有公式的缺陷。

2.給出了勞動需求圖形在坐标系中的形狀,指出了利潤,工資和盈餘轉化率對勞動需求量的影響。

3.提出了勞動的供給函數,彌補傳統經濟學勞動供給沒有公式的缺陷。

4.給出了勞動供給圖形在坐标系中的形狀,指出了工資,成本和盈餘轉化率對勞動供給量的影響。

5.給出了勞動市場的供需均衡,指出了每一種變量對均衡點的影響。

勞動的需求函數

勞動的需求函數為Q=K(π-W)。其中Q為勞動的需求量,π為利潤,W為勞動者的工資,K為轉化率。利潤π為企業雇傭的動力,勞動者的工資W為雇傭的阻力,π-W為雇傭可以獲得的盈餘,K為盈餘轉化率。勞動的需求函數如下圖。勞動的需求函數Q=K(π-W)與坐标軸的交點分别為π和Kπ。π也可以是預期利潤,企業根據預期利潤的情況來選擇雇傭量(如圖5-37所示)。

5-37 勞動需求曲線

為什麼企業要雇傭勞動力呢?從廣義動量定理Fαt=nmV的角度說,企業需要勞動力F來獲得成果nmV,然後将成果nm出售就可以獲得收入,其中m是産生産品或服務的品質,種類等,n是産生的成果數量。在技術水準,管理方法α和工作時間t等不變的前提下,既定的力量F與産出的數量n成正比,與産生的品質m成正比。F=hnm,其中h為比例系數。雇傭勞動力F産生hn個品質為m的産品,每個産品的價格為p,成本為c(不包括工資),則勞動力F創造的利潤為hn(p-c),此處以π來代表産生的利潤,為雇傭的動力,而工資W為雇傭的阻力。π-W的合力決定了雇傭量的大小。

a)原勞動需求曲線為Q=K(π1-W),勞動需求曲線D1D1與坐标軸相交于π1和Kπ1。企業之間的競争使企業的利潤從π1下降到π2,新的勞動需求曲線變為Q=K(π2-W)。新的勞動需求曲線D2D2與坐标軸相交于π2和Kπ2。在相同的工資2000美元每月的水準下,企業的勞動需求量從200人下降到100人(如圖5-38所示)。

5-38 勞動需求曲線的平移

b)工資的變動引起勞動需求量的變動。工資從每月2000美元上升到每月3000美元,企業對勞工的需求量從200人下降到120人。工資的變動使勞動的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線變動(如圖5-39所示)。

5-39 沿勞動需求曲線的變動

c)原勞動需求曲線為Q=K1(π-W),勞動需求曲線D1D1與坐标軸相交于π1和K1π。某種原因,比如災難後的重建使盈餘轉化率從K1上升到K2,在相同工資2000美元每月的水準下,勞動的需求量從200人上升到240人(如圖5-40所示)。

5-40 勞動需求曲線斜率的變化 勞動的供給函數

勞動的供給函數是QS=KS(W-C),其中QS為勞動的供給量,W為工資,C為勞動者所付出的成本,W-C為勞動者盈餘,KS為盈餘轉化率。工資W越高,成本越低,KS越大,則勞動的供給量QS越大(如圖5-41所示)。

5-41 勞動供給曲線

對于勞動者而言,勞動者利益是勞動者所獲得利益,包括工資,工作環境的舒适度,可實作的價值,社會地位,成長空間等等,此處以工資W來代表勞動者利益。而勞動者成本是勞動者付出的力量F,方法α,時間t等因素。由于一個人的力量F和時間具有獨占性,将力量F和時間用在了工作上,就不能将這些時間用在其他地方,是以勞動者成本也是他的機會成本,即放棄這些力量F和時間t用在其他地方可以獲得的最大利益。

a) 成本 C 變化導緻供給曲線的移動

原供給曲線函數為QS=KS(W-C),供給曲線S1S1與工資W坐标軸相交于C點。稅收等原因導緻成本從C上升到C+T,供給函數變為QS=KS(W-(C+T)),供給曲線S2S2與工資W坐标軸相交于C+T點,供給曲線上移T距離。在相同的工資WA下,供給量從QA下降到QB(如圖5-42所示)。

5-42 勞動供給曲線的平移 b) 工資 W 變化導緻勞動供給量變化

供給曲線函數為QS=KS(W-C),供給曲線SS與工資W坐标軸相交于C點。競争等原因導緻工資從WA下降到WB,供給量沿供給曲線SS從QA下降到QB(如圖5-43所示)。

5-43 沿勞動供給曲線變動 c) 政策和環境等原因導緻 KS 的變化

供給曲線函數為QS=KS1(W-C),供給曲線S1S1與工資W坐标軸相交于C點。政府的政策鼓勵等原因導緻盈餘轉化率從KS1上升到KS2,勞動供給曲線從S1S1變為S3S3。此處注意縱坐标是自變量,是以S3S3在S1S1下。在相同的工資WA和成本C下,勞動供給量從QA上升到QC。勤勞民族的盈餘轉化率要比安逸的民族的盈餘轉化率大,災難後的盈餘轉化率比平時要大(如圖5-44所示)。

5-44 勞動供給曲線斜率的變化 勞動市場的均衡

将勞動需求曲線和勞動供給曲線在同一坐标系下表示時,就形成了勞動市場供需均衡曲線,勞動需求曲線與勞動供給曲線的交點E就是均衡點,對應的工資WE為均衡工資,對應的勞動需求量QE為均衡勞動需求量(如圖5-45所示)。

5-45

勞動市場供需均衡是兩個負回報的合成結果,與産品需求市場的均衡相同。

a)利潤變化引起勞動需求量和工資的變動

勞動需求量和勞動供給量的均衡點是E點,對應的均衡工資是WE,均衡的勞動需求量是QE。當預期利潤從π上升到π1,新的勞動需求曲線D1D1與坐标軸相交于π1和Kπ1,新的均衡點為F點,對應的均衡工資從WE上升到WF,對應的勞動需求量從QE上升到QF。

當預期利潤從π下降到π2,新的勞動需求曲線D2D2與坐标軸相交于π2和Kπ2,新的均衡點為G點,對應的均衡工資從WE下降到WG,對應的勞動需求量從QE下降到QG。

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認為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如果沒有創新最後經濟就會進入循環流轉。當經濟中産生創新後,新的創新帶來新的利潤,利潤增加導緻勞動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導緻勞動需求量和工資增加,人民變得更富裕和有更多可以消費的資金,經濟進入發展階段。當經濟中沒有創新時,利潤會保持不變或者因為競争而變小,那麼勞動的需求曲線會保持在DD曲線或者向左平移到D2D2。在DD曲線處,經濟進入了循環流轉,即經濟進入穩态的負回報均衡中。如果需求曲線左移到D2D2,則經濟進入衰退期。

凱恩斯主義認為通過投資可以增加就業量和發展經濟,是以主張國家進行投資。那麼為什麼需要國家進行投資呢?私人的投資不足以滿足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的需求嗎?

首先,隻有正确的投資才能使經濟增長,從熊彼特的創新理論角度說,如果投資能增加創新,那麼投資就能使經濟增長。單純的投資不能使經濟增長。

再次,為什麼需要國家投資來增加就業呢?私人投資是以利潤π來衡量雇傭量,預期利潤增加,勞動的需求曲線才能右移。如果預期利潤沒有增加,則勞動的需求曲線不會發生右移,勞動的需求量也不會增加。而國家投資是以增加就業量為主要目的,即使預期利潤π不增加,國家也會為了增加就業量使勞動的需求曲線右移,進而使DD右移到D1D1(如圖5-46所示)。

5-46 利潤變化對勞動市場均衡的影響

b)成本變化引起勞動需求量和工資的變動

勞動需求量和勞動供給量的均衡點是E點,對應的均衡工資是WE,均衡的勞動需求量是QE。當成本從C上升到C1,新的勞動供給曲線S1S1與坐标軸相交于C1,新的均衡點為H點,對應的均衡工資從WE上升到WH,對應的勞動需求量從QE下降到QH。

當成本從C下降到C2,新的勞動供給曲線S2S2與坐标軸相交于C2,新的均衡點為L點,對應的均衡工資從WE下降到WH,對應的勞動需求量從QE上升到QL(如圖5-47所示)。

稅收和福利政策等都會影響勞動供給的成本C。

5-47 成本變化對勞動市場均衡的影響

c)最低工資政策對勞動需求量和工資的影響

勞動需求量和勞動供給量的均衡點是E點,對應的均衡工資是WE,均衡的勞動需求量是QE。當政策規定的最小工資WA小于均衡工資WE,那麼對均衡點E沒有什麼影響,均衡點工資仍然為WE,勞動需求量為QE,就業量沒有改變。如果政策規定的最小工資WB大于均衡工資WE,那麼均衡點會從E點轉移到B點,勞動需求量從QE下降到QB,就業量減少。這也是一些經濟學家反對國家提高最低工資的原因,因為某些行業的均衡工資較低,提高最低工資會使最低工資高于這些行業的均衡工資,減少這些行業的就業(如圖5-48所示)。

5-48 最低工資對勞動市場均衡的影響

摘自《可以量化的經濟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