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月薪3500,但真正讓我害怕的,根本不是月薪3500

我月薪3500,但真正讓我害怕的,根本不是月薪3500

最近看到這樣一條新聞:小周今年24歲,畢業後在父母安排下做會計,每月到手3500元,工作輕松而穩定。

但小周并不喜歡文職工作,想當一名銷售,父母卻堅決不同意,理由是會計工作穩定,而銷售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小周害怕一眼看到頭的工作,後來偷偷辭職。父母知道後,卻和她大吵一架,小周爸爸威脅她:“你要做銷售可以,但隻要還住在家裡,每個月就必須交1000元生活費。”

無獨有偶,一個女生交往五年的男友隻因為在私企,就被父母逼迫分手,稱對方的工作必須在體制内,最差也要事業編!原因一樣,也是要工作穩定。

還有一個畢業于北京名校的碩士畢業生,千辛萬苦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卻因不屬體制内,被父母要求拒絕工作,繼續求職。

這些社會現象不約而同指向了同一個問題:

穩定的工作,到底是不是護身符?

穩定的工作,真的會永遠穩定嗎?

穩定的工作背後,有什麼讓你更應該擔憂和害怕的?

01

所謂的穩定,更多的是心裡安慰

大多數人認為的穩定,其實隻是因為這個崗位看上去穩定而已。

殊不知崗位再穩定,也不代表個人的穩定。在穩定的崗位上,你也不可能一輩子高枕無憂。

更何況很今天看似穩定的行業或崗位,正逐漸被取代,甚至消亡。

友善面銷量3年下降80億包,幹掉它們的對手真不是白象、今麥郎,而是美團、餓了麼這些新崛起的網際網路送餐平台。

不是因為友善面不好吃或者品質出現問題,而是外賣又好吃又便捷,大家就改吃外賣了,何必去啃口味單一的友善面呢?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美國有一對兄弟,哥哥是五百強高管,收入豐厚又穩定。弟弟是計程車司機,收入忽高忽低,雖然不穩定,但一年下來總收入跟哥哥差不多。

當經濟危機爆發時,哥哥失業,隻能靠存款勉強度日,而弟弟依然靠開計程車維生,完全沒受什麼影響,收入跟以往一樣。

塔勒布在分析類似的大量案例後,得出一個結論:越穩定的越脆弱。

緊随行業衰退之後的,是崗位的消失。

劉強東宣布未來京東的員工數量将減半,全面實作“無人公司”,用人工智能技術改變傳統的管理與服務方式。

很明顯,50%員工将會被淘汰,正是那些貢獻一般、價值不高、可替代性強的員工。而留下來的則是更懂技術、更懂人工智能、更懂未來的人才。

在一個不再是找到“鐵飯碗”就管一輩子的時代,任何崗位,任何人都可能被随時取代,不管你樂不樂意,高不高興。

潮水來臨時,你根本無法改變潮水的方向,你能做的,唯有讓自己具備遊泳求生的能力,降低被潮水淹沒的風險。

02

穩定的工作,是一成不變的收入

26歲在編女教師辭職的事件,曾經刷爆朋友圈,引發争論。她辭職的原因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錢少、事多、離家遠”。

當然有些人認為教師是偉大的職業,不應該拿金錢這個名額來簡單衡量,我們暫時撇開對女教師這種道德層面的探讨,就不難看出這個年輕群體面臨着現實的生活和經濟壓力。

女教師坦言:

“說出來有很多人都不相信,我上班四年,從每個月1100元熬到現在的2100元,除去來回路費,每天的吃喝,手裡沒留下過一分錢,甚至是倒貼。如果趕上同學朋友結婚生孩子,那這個月基本就可以吃土了。對于一直秉承着工作了就不應該伸手向家裡要錢的思想的我,連換個手機都隻能借着過生日的時候管我媽要,這心裡的憋屈勁兒隻有我自己才能體會。逢年過節連過節物品都沒錢買的我,看到喜歡的東西卻還囊中羞澀的我,也終于明白了這個工作對于我來說的真正價值。”

這段話說的真是太紮心了。

教師的工作穩定又高尚,但微薄的收入也是鐵一般的事實。如果無法提高整體教師職業的收入水準,作為個體,他們也隻能做出自己的選擇。

身邊有個朋友,碩士畢業過五關斬六将,好不容易進入500強央企。因為工作出色,被調往機關核心部門工作。

正當事業如日中天之際,他毅然辭職創業,專注營運公衆号,原因不僅是因為二寶降臨,更因為機關的工資遠遠不夠養活家人,家庭沖突日益突出。

誰也沒有想到,這般令多少人羨慕的、苦苦追求的、穩定的國企機關工作,他說辭職就辭職了,一點都沒回頭。

其實道理很簡單,當你在一個穩定的行業和穩定的崗位時,你所屬的企業或者機關必然也處于一個穩定甚至下行的通道。

而一個沒有快速發展和占領經濟制高點的組織,又怎麼可能帶給員工超乎預期的經濟收入和物質獎勵呢?

是以,你的收入一成不變或者漲幅甚微,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03

沒有穩定的工作,隻有穩定的能力

去年唐山高速取消收費站,面臨下崗的收費大姐的一番言論讓人唏噓,她說:

“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十幾、二十年在一個穩定的崗位,以為這就是理所應當,卻從沒想過有一天會被淘汰,被抛棄,豈不悲哀。

唐山大姐恰恰不明白,這個時代不再有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機關,有的隻是穩定的能力。

與此相反,我們卻被這樣的一些孜孜不倦、追求進步的老人重新整理認知。

阿裡巴巴40萬年薪招聘産品體驗員,崗位要求如下:

  • 60歲以上,學曆不限,工作背景不限;
  • 與子女關系融洽;
  • 有穩定的中老年群體圈子,在群體中有較大影響力(廣場舞KOL、社群居委會成員優先)等。

本以為根本招不到人,沒想到應聘而來的候選人,讓朋友圈沸騰,多少年輕人自愧不如。

83歲的李路阿姨畢業于清華,她思路清晰,邏輯嚴謹,是十幾個微信群的意見領袖,經常組織線下活動,充滿活力。

62歲的黃大伯則直接做了PPT來介紹自己,身份标簽包括:“淘寶12年買家經驗”、“芝麻信用分785分”、“熟練操作photoshop設計軟體”。

人到老年,不僅沒有倚老賣老,拒絕新事物,反而一直保持對外界的新鮮感和敏感度,保持思維和認知的活躍。

他們學習新技能和新知識,與時代同頻共振,夕陽老人們不僅活得精彩,更收獲了認可和尊重。

穩定的能力,背後是要有持續不斷的學習力和自我成長的動力。

正如羅振宇提出的“U盤化生存”政策,他告誡年輕人:“自帶資訊,不裝系統,随時插拔,自由協作。”

簡單講,就是要鍛煉自己穩定而專業的能力,成為一個“手藝人”。即在組織中,将所有關注的焦點放在自己是否學到了新東西,認知得到了更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你隻需要對自己的價值成長負責。

你的價值一旦積累起來,假以時日,時機成熟時,不管是出于被動還是主動原因,你都完全有自由選擇脫離那個限制你才能發揮的組織體系,一點遺憾和後悔都沒有。

寫在最後:

工作的穩定,隻是出于人類安全感的本能所帶給人們的一種幻覺和心理安慰,它無法引領你走向終極的内心穩定。

内心的穩定,來自強大的自信和不可替代性。

而能夠讓你發生真正的改變和突破的,根本不是你适應和熟悉的事物。

隻有那些你不熟悉、要脫離舒适區敢于嘗試和挑戰的事物,才有可能給你帶來本質的改變。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

“想奮鬥,再舒服的工作也攔不住你;不想奮鬥,再不堪的工作,也會讓你在此沉淪。”

年輕如你,卻還在自怨自艾,用懶惰和無知麻痹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