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的德國已經是奄奄一息,蘇軍和盟軍自東西兩面殺來,缺槍少彈的德國幾乎無力阻擋。但凡隻要還有點清醒的意識,都不會認為德國還有翻盤的機會,甚至于是德軍内部都已經快放棄希望了。但是戰争此時尚未結束,蘇德雙方圍繞着柏林還将進行血戰。可在柏林戰役爆發前,蘇軍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就将面對一場塹壕戰式的血戰——施勞弗高地戰役。
一、施勞弗高地
此刻蘇軍元帥格奧爾吉·朱可夫正意氣風發的率領他那強大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他的目标是德國的黑色心髒——柏林。隻要能夠攻克柏林,那麼朱可夫不僅能夠徹底結束這場戰争,更可以從'莫斯科的保衛者'變成'柏林的征服者'。對于一個有雄心壯志的将領而言,這将是他無法拒絕的榮譽。為此,朱可夫激昂不惜一切代價的發起進攻,直至他拿下柏林為止。
而對面的德軍自然知道蘇軍的打算,即便是到了山窮水盡的狀态,德軍依舊在希特勒的指令下聚集了自己最後的力量,打算和蘇軍來一個困獸之鬥。希特勒相信他将在柏林城下阻擋蘇軍,甚至可以消滅進犯柏林的蘇軍,進而扭轉整個戰局。雖然不知道希特勒哪來的這個自信,或許那可能隻是希特勒的幻想,但是德軍仍舊運作起來,盡其最後的力量試圖阻止蘇軍的進攻。
有關于蘇軍的進攻方向上,德軍有過很多的判斷且都較為準确,畢竟戰況發展到這一步,蘇軍也沒有什麼可隐瞞的必要了,鋼鐵洪流滾滾向前就行了。其中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的進攻方向就被德軍的防守戰大師哥特哈德·海因裡希判斷出來了,這位擅長于防守戰的陸軍大将判斷朱可夫将率領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其重點在于渡過奧德河和沿施勞弗高地的東-西高速公路推進。
故此,哥特哈德·海因裡希将自己的第9集團軍部署在了施勞弗高地附近,而放棄了主力守衛河岸的念頭,隻希望扼守高地來阻塞蘇軍的攻勢。畢竟此處能夠俯瞰奧德河,且能夠控制從此處通過的高速公路。德軍在這裡修築了許多的工事,構成了三道延伸至柏林的防線。同時為了確定能夠萬無一失,哥特哈德·海因裡希還指令工兵在上遊水庫放水,将平原變成了一片沼澤,蘇軍若要進攻施勞弗高地,就必須先穿過沼澤才行。
二、蘇軍進攻受挫
當朱可夫率領部隊抵達時,入目之處就是這樣的一片景象——部隊面前是一片人工制造的沼澤地,這将對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的進攻帶來天大的麻煩。而且即便穿過了沼澤,也必須面對德軍的三道防線,尤其是俯瞰奧德河的施勞弗高地,絕對會成為進攻的巨大阻礙,也是德軍的防禦核心所在。朱可夫對此顯得憂心忡忡,許多蘇軍名将都曾在哥特哈德·海因裡希的防線上撞得頭破血流,包括朱可夫自己也是如此,朱可夫知道施勞弗高地會成為一塊難啃的骨頭。
不過朱可夫也有自己的底氣,他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有足足77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5個坦克軍和2個機械化軍,士兵超過百萬人,坦克和自行火炮多達3059輛,各型火炮/迫擊炮18934門,如此多的兵力,朱可夫自認就算是他的士兵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德軍了,豈有畏敵不進的道理?于是朱可夫一聲令下,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在1945年4月16日拂曉發動了進攻。在重炮的掩護之下,蘇軍步兵開始發動進攻,試圖為裝甲部隊打開一個缺口。
然而朱可夫沒想過的是,哥特哈德·海因裡希對此早有準備,那些沼澤地成為了蘇軍進攻部隊的噩夢,士兵在爛泥裡行動不便,少數伴随進攻的坦克也是寸步難行。而蘇軍的炮擊也毫無作用,德軍早就撤離了第一道防線,蘇軍的炮彈隻是落在了空無一人的陣地上。同時,朱可夫之前用來照明道路的探照燈也成了敗筆,這些大功率探照燈反而讓蘇軍士兵自己雙眼昏花,更為德軍指明了蘇軍進攻部隊的位置。結果就是蘇軍部隊還不等沖上德軍陣地,就慘遭德軍火力的屠殺,朱可夫的第一次進攻徹底失敗。
如此不順利的進攻讓朱可夫顔面無光,故而又抽調來了第1、第2近衛坦克軍發起攻勢,可因兩個近衛坦克軍不在原本的進攻計劃中,反倒是讓他們和步兵擠在了一起,也一并成為了德軍反坦克火力的犧牲品。一整日的進攻下來,蘇軍僅僅推進了六公裡左右,整個進攻趨于停頓狀态。同時蘇軍在4月16日的損失較為巨大,近兩百輛坦克被德軍摧毀、擊傷不說,還有超過七千多名士兵的傷亡。迫于無奈,朱可夫隻能在下午三點向斯大林報告,說自己的進攻受到了挫折,進展十分緩慢。
三、逐漸崩潰的德軍
斯大林沒給朱可夫留一點情面,隻是讓朱可夫到了晚上再給他打電話。結果朱可夫下午挨了一頓臭罵,被斯大林指出了過早投入近衛坦克軍的錯誤,并表示科涅夫率領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進展順利,現在統帥部已經指令科涅夫率部北上,準備對柏林發起進攻。斯大林這一招是在激将,希望朱可夫能全力攻克柏林。而朱可夫聽聞科涅夫已經帶着部隊直奔柏林而去,也顧不上那許多,連夜開始調動部隊,準備在次日猛攻德軍防線,力求獲得進攻柏林的機會。
朱可夫這時候已經發起狠來,他決定拿出自己最為擅長的進攻方式,充分利用自己的兵力優勢,對德軍發起波浪式進攻,希望能夠用這樣的方式徹底壓垮德軍的防禦。在4月17日一整天裡,德軍和蘇軍都承受着巨大的壓力,蘇軍各部隊紛紛向朱可夫請求支援,因為他們在這種波浪式進攻裡承受了較大的傷亡,各級指揮官也對朱可夫的戰術頗有怨言。而施勞弗高地上的德軍也沒好哪去,他們承受的壓力同樣巨大,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他們也一樣喘不過氣來。
到了4月17日傍晚,哥特哈德·海因裡希主導的施勞弗高地防線仍舊是屹立不倒,朱可夫又付出了和16日一樣的高昂的損失。但是哥特哈德·海因裡希的防禦也已經瀕臨極限了,而且他的友軍中央集團軍的右翼已經在科涅夫的攻勢下大踏步的後退,這嚴重的威脅了施勞弗高地的防禦成果,因為這意味着陣地上的德軍的後路遭到了威脅,很容易遭到蘇軍的合圍。更關鍵的問題是,經過兩天的血戰之後,德軍第九集團軍的彈藥和裝備消耗大半,很難繼續抵抗了。
4月18日,蘇軍再一次發動了猛攻,這一次德軍的防禦瀕臨崩潰,雖然德軍給蘇軍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可是三道陣地已經被摧毀兩道,蘇軍不僅繞過了施勞弗高地,而且逼近了德軍最後一道防禦陣地。對于哥特哈德·海因裡希而言,此時已經是最為惡劣的情況了,如果最後一道防線也被蘇軍攻破,那麼柏林和蘇軍之間就再無任何阻攔了。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德軍已經沒有守住陣地的可能了。而朱可夫也知道德軍即将守不住陣地,他下令部隊在次日繼續發動進攻,務必要擊潰哥特哈德·海因裡希的防禦,勝敗在此一舉!
結語
4月19日,朱可夫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突破了哥特哈德·海因裡希最後的一道防線。面對蘇軍排山倒海般的強大攻勢,縱然哥特哈德·海因裡希是二戰第一防守戰名将,如今也沒有了抵抗可能,他隻能率領殘部後撤以免遭到全殲。此役德軍光陣亡就高達12000餘人,傷者被俘者不計其數,蘇軍也為了這次勝利而有超過三萬人陣亡作為代價。但是對于蘇軍而言這是值得的,因為通往柏林的道路已經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