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裡工作、特别是技術含量頗高的阿裡雲,令很多程式員感到羨慕。但很多人想不到,他們還要去工廠中的房間寫代碼:制造企業希望用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來提高良品率、預測故障,于是他們選擇走近工廠中的房間,了解真實的工業生産場景。圖為曾被媒體報道過的程式員光鹽在工廠中的房間工作。
這些程式員大多是年輕人,80後、90後,海歸博士、本土大學生,男生、女生,畢業不久的、工作十年的,金融業跳槽的、“老阿裡人”......為了看明白每一道工藝流程,他們到工廠中的房間和勞工師傅面對面交流,才最終帶來中國制造一個個珍貴的1%良品率提升。
程式員吾斯說,去工廠中的房間是工作的常态,去年一年在工廠出差的時間和在辦公室上班的時間比大約是1:2。印象最深的是光纖工廠中的房間,需要穿防塵服、戴耳塞。光纖很細,直徑大約隻有8μm~10μm。
從上海陸家嘴銀行跳槽到阿裡雲的女程式員艾思是名90後。她說,要想和工作二十年的工藝專家建立信任需要腳踏實地的努力:“一個年級輕輕的小姑娘,如果一跑去就說我可以幫你們提高良品率,換誰都覺得我是吹牛。”
銘坤畢業于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他介紹了去貴陽山區一家磷礦石企業的經曆。第一次去時,司機開錯路,開上都是運貨卡車的盤山公路,車窗外霧氣重重,一行人全程膽戰心驚,一個半小時的山路在他的記憶裡仿佛比一年還長。
鋼鐵生産工廠中的房間,紅彤彤的爐水四濺,二三十米遠就能感受到煉鋼灼人的熱度。但大家都為鋼鐵生産的過程傾倒,“從熱鋼水的淬煉到鋼闆的冷軋,最後鋼條以每秒200米的速度向前傳輸,生産效率如此之高,令人震驚。”程式員虛修說。他覺得,在網際網路公司做工業研究很有意思,仿佛回到高中時代,實體、化學知識又派上了用場。
程式員夏分是浙江大學的數學博士,工作時一邊刷論文一邊和專家學習生産原理。他說,了解一個新的工業領域,大約需要看上幾十篇論文,白天上班時太忙,基本都是用下班回家後的時間研究。
很多人覺得程式員工資高、環境好,是一份光鮮亮麗的工作,殊不知他們工作的背後還有這些特别的故事。去工廠中的房間寫代碼的他們,可能是中國第一代在工廠中的房間成長的程式員,但就像阿裡一直倡導的“認真工作、快樂生活”,他們積極樂觀,為自己能給中國制造出一份力而驕傲。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8-16
本文作者:Java程式員聯盟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Java程式員聯盟”,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