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ersync是基于Inotify開發的,類似于Inotify-tools的工具
2.sersync可以記錄下被監聽目錄中發生變化的(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具體某一個檔案或某一個目錄的名字,然後使用rsync同步的時候,隻同步發生變化的這個檔案或者這個目錄。
二.Rsync+Inotify-tools與Rsync+sersync這兩種架構有什麼差別 1.Rsync+Inotify-tools(1):Inotify-tools隻能記錄下被監聽的目錄發生了變化(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并沒有把具體是哪個檔案或者哪個目錄發生了變化記錄下來;
(2):rsync在同步的時候,并不知道具體是哪個檔案或者哪個目錄發生了變化,每次都是對整個目錄進行同步,當資料量很大時,整個目錄同步非常耗時(rsync要對整個目錄周遊查找對比檔案),是以,效率很低。
2.Rsync+sersync(1):sersync可以記錄下被監聽目錄中發生變化的(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具體某一個檔案或某一個目錄的名字;
(2):rsync在同步的時候,隻同步發生變化的這個檔案或者這個目錄(每次發生變化的資料相對整個同步目錄資料來說是很小的,rsync在周遊查找比對檔案時,速度很快),是以,效率很高。
小結:當同步的目錄資料量不大時,建議使用Rsync+Inotify-tools;當資料量很大(幾百G甚至1T以上)、檔案很多時,建議使用Rsync+sersync。
說明:作業系統:CentOS 6
源伺服器:192.168.21.129
目标伺服器:192.168.21.127,192.168.21.128
目的:把源伺服器上/home/wwwoot/目錄實時同步到目标伺服器的/home/ wwwoot/下
具體操作:
第一部分:分别在兩台目标伺服器192.168.21.127,192.168.21.128上操作
三.分别在兩台在目标伺服器安裝Rsync服務端 1.關閉SELINUX[root@rsync ~]# vim /etc/selinux/config #編輯防火牆配置檔案
#SELINUX=enforcing #注釋掉
#SELINUXTYPE=targeted #注釋掉
SELINUX=disabled #增加
:wq! #儲存,退出
[root@rsync ~]# setenforce0#立即生效
2.開啟防火牆tcp 873端口(Rsync預設端口)[root@rsync ~]# vim /etc/sysconfig/iptables #編輯防火牆配置檔案-A RH-Firewall-1-INPUT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p tcp --dport873-j ACCEPT
:wq! #儲存退出
[root@rsync ~]# /etc/init.d/iptables restart #最後重新開機防火牆使配置生效
3.安裝Rsync服務端軟體[root@rsync ~]# yum install rsync #安裝
[root@rsync ~]# rsync –deamon #啟動rsync
4.建立rsyncd.conf配置檔案[root@rsync ~]# vi /etc/rsyncd.conf #建立配置檔案,添加以下代碼log file= /var/log/rsyncd.log #日志檔案位置,啟動rsync後自動産生這個檔案,無需提前建立
pidfile = /var/run/rsyncd.pid #pid檔案的存放位置lockfile = /var/run/rsync.lock #支援max connections參數的鎖檔案
secrets file = /etc/rsync.pass #使用者認證配置檔案,裡面儲存使用者名稱和密碼,後面會建立這個檔案
[gaosubo] #自定義名稱
path = /home/wwwroot/ #rsync服務端資料目錄路徑
comment = gaosubo #子產品名稱與[home_www.osyunwei.com]自定義名稱相同
uid = rsync #設定rsync運作權限為rsync
gid = rsync #設定rsync運作權限為rsync
port=873 #預設端口
use chroot = no #預設為true,修改為no,增加對目錄檔案軟連接配接的備份
read only = no #設定rsync服務端檔案為讀寫權限
list = no #不顯示rsync服務端資源清單
max connections =200 #最大連接配接數
timeout =600 #設定逾時時間
auth users = gaosubo #執行資料同步的使用者名,可以設定多個,用英文狀态下逗号隔開
hosts allow =192.168.21.129 #允許進行資料同步的用戶端IP位址,可以設定多個,用英文狀态下逗号隔開
hosts deny =192.168.21.254#禁止資料同步的用戶端IP位址,可以設定多個,用英文狀态下逗号隔開
5.建立使用者認證檔案[root@rsync ~]# vim /etc/rsync.pass #配置檔案,添加以下内容
gaosubo:123456#格式,使用者名:密碼,可以設定多個,每行一個使用者名:密碼
6.設定檔案權限[root@rsync ~]# chmod600/etc/rsyncd.conf #設定檔案所有者讀取、寫入權限
[root@rsync ~]# chmod600/etc/rsync.pass #設定檔案所有者讀取、寫入權限
7.啟動rsync[root@rsync ~]# rsync --deamon #rsync deamon模式啟動
[root@rsync ~]# killall rayns #停止,殺掉程序
第二部分:在源伺服器192.168.21.129上操作 四.安裝Rsync用戶端[root@rsync ~]# vi /etc/selinux/config #編輯防火牆配置檔案
#SELINUX=enforcing #注釋掉
#SELINUXTYPE=targeted #注釋掉
SELINUX=disabled #增加
:wq! #儲存退出
setenforce 0 #立即生效
2.開啟防火牆tcp 873端口(Rsync預設端口,做為用戶端的Rsync可以不用開啟873端口)[root@rsync ~]# vim /etc/sysconfig/iptables #編輯防火牆配置檔案
-A RH-Firewall-1-INPUT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p tcp --dport 873 -j ACCEPT
:wq! #儲存退出
3.安裝Rsync用戶端端軟體[root@rsync ~]# whereis rsync #檢視系統是否已安裝rsync,出現下面的提示,說明已經安裝
rsync: /usr/bin/rsync /usr/share/man/man1/rsync.1.gz
yum install rsync #如果預設沒有rsync,運作此指令進行安裝rsync
4.建立認證密碼檔案[root@rsync ~]# vi /etc/passwd.txt #編輯檔案,添加以下内容
123456 #密碼
[root@rsync ~]# chmod 600 /etc/passwd.txt #設定檔案權限,隻設定檔案所有者具有讀取、寫入權限即可
5.測試源伺服器192.168.21.129到兩台目标伺服器192.168.21.127,192.168.21.128之間的資料同步[root@rsync ~]# mkdir /home/wwwroot/gaosubo #在源伺服器上建立測試檔案夾,然後在源伺服器運作下面2行指令
[root@rsync ~]# rsync -avH --port=873 --progress --delete /home/wwwroot/ [email protected]::gaosubo --password-file=/etc/passwd.txt
[root@rsync ~]# rsync -avH --port=873 --progress --delete /home/wwwroot/ [email protected]::gaosubo --password-file=/etc/passwd.txt
運作完成後,分别在兩台目标伺服器192.168.21.127,192.168.21.128上檢視,在/home/wwwroot/目錄下有gaosubo檔案夾,說明資料同步成功。
五.安裝sersync工具,實時觸發rsync進行同步 1.檢視伺服器核心是否支援inotify[root@rsync ~]# ll /proc/sys/fs/inotify #列出檔案目錄,出現下面的内容,說明伺服器核心支援inotify
total 0
-rw-r--r-- 1 root root 0 Jan 20 21:43 max_queued_events
-rw-r--r-- 1 root root 0 Jan 20 21:43 max_user_instances
-rw-r--r-- 1 root root 0 Jan 20 21:43 max_user_watches
2.修改inotify預設參數(inotify預設核心參數值太小)檢視系統預設參數值:
[root@rsync ~]# sysctl -a | grep max_queued_events
fs.inotify.max_queued_events = 16384
[root@rsync ~]# sysctl -a | grep max_user_instances
fs.inotify.max_user_instances = 128
[root@rsync ~]# sysctl -a | grep max_user_watches
fs.inotify.max_user_watches = 8192
修改參數:
sysctl -w fs.inotify.max_queued_events="99999999"
sysctl -w fs.inotify.max_user_watches="99999999"
sysctl -w fs.inotify.max_user_instances="65535"
[root@rsync ~]# vi /etc/sysctl.conf #添加以下代碼
fs.inotify.max_queued_events=99999999
fs.inotify.max_user_watches=99999999
fs.inotify.max_user_instances=65535
參數說明:max_queued_events:
inotify隊列最大長度,如果值太小,會出現"** Event Queue Overflow **"錯誤,導緻監控檔案不準确
max_user_watches:
要同步的檔案包含多少目錄,可以用:find /home/wwwroot/ -type d | wc -l 統計,必須保證max_user_watches值大于統計結果(這裡/home/wwwroot/為同步檔案目錄)
max_user_instances:
每個使用者建立inotify執行個體最大值
3.安裝sersyncsersync下載下傳位址:https://sersync.googlecode.com/files/sersync2.5.4_64bit_binary_stable_final.tar.gz
上傳sersync2.5.4_64bit_binary_stable_final.tar.gz到/usr/local/src目錄下
[root@rsync ~]# cd /usr/local/src
[root@rsync ~]# tar zxvf sersync2.5.4_64bit_binary_stable_final.tar.gz #解壓
[root@rsync ~]# mv GNU-Linux-x86 /usr/local/sersync #移動目錄到/usr/local/sersync
4.配置sersync[root@rsync ~]# cd /usr/local/sersync #進入sersync安裝目錄
[root@rsync ~]# cp confxml.xml confxml.xml-bak #備份原檔案
[root@rsync ~]# vim confxml.xml #編輯,修改下面的代碼
:wq! #儲存退出
localpath watch="/home/wwwroot/":#源伺服器同步目錄
192.168.21.127,192.168.21.128:#目标伺服器IP位址
name="home_www.osyunwei.com": #目标伺服器rsync同步目錄子產品名稱
users="gaosubo": #目标伺服器rsync同步使用者名
passwordfile="/etc/passwd.txt": #目标伺服器rsync同步使用者的密碼在源伺服器的存放路徑
remote ip="192.168.21.127": #目标伺服器ip,每行一個
remote ip="192.168.21.128": #目标伺服器ip,每行一個
failLog path="/tmp/rsync_fail_log.sh" #腳本運作失敗日志記錄
start="true" #設定為true,每隔600分鐘執行一次全盤同步
5.設定sersync監控開機自動執行vi /etc/rc.d/rc.local #編輯,在最後添加一行
/usr/local/sersync/sersync2 -d -r -o /usr/local/sersync/confxml.xml #設定開機自動運作腳本
6.添加腳本監控sersync是否正常運作[root@rsync ~]# vim /script/check_sersync.sh #編輯,添加以下代碼
#!/bin/sh
sersync="/usr/local/sersync/sersync2"
confxml="/usr/local/sersync/confxml.xml"
status=$(ps aux |grep 'sersync2'|grep -v 'grep'|wc -l)
if [ $status -eq 0 ];
then
$sersync -d -r -o $confxml &
else
exit 0;
fi
[root@rsync ~]# chmod +x /script/check_sersync.sh #添加腳本執行權限
[root@rsync ~]# vim /etc/crontab #編輯,在最後添加下面一行
*/5 * * * * root /script/check_sersync.sh > /dev/null 2>&1 #每隔5分鐘執行一次腳本
[root@rsync ~]# service crond reload #重新加載服務
7.測試sersync實時觸發rsync同步腳本是否正常運作在源伺服器192.168.21.129上建立檔案夾test
[root@rsync ~]# mkdir /home/wwwroot/test
重新啟動源伺服器:192.168.21.129
等系統啟動之後,檢視兩台目标伺服器192.168.21.127,192.168.21.128的/home/wwwroot/下是否有test檔案夾
然後再在源伺服器192.168.21.129建立檔案夾test_new
mkdir /home/wwwroot/test_new
繼續檢視兩台目标伺服器192.168.21.127,192.168.21.128的/home/wwwroot下是否有test_new檔案夾
如果以上測試都通過,說明sersync實時觸發rsync同步腳本運作正常。
六.附:sersync詳細參數sersync開發者網站:http://blog.johntechinfo.com/sersyncguild
rsync參數-v, --verbose 詳細模式輸出
-q, --quiet 精簡輸出模式
-c, --checksum 打開校驗開關,強制對檔案傳輸進行校驗
-a, --archive 歸檔模式,表示以遞歸方式傳輸檔案,并保持所有檔案屬性,等于-rlptgoD
-r, --recursive 對子目錄以遞歸模式處理
-R, --relative 使用相對路徑資訊
-b, --backup 建立備份,也就是對于目的已經存在有同樣的檔案名時,将老的檔案重新命名為~filename。可以使用--suffix選項來指定不同的備份檔案字首。
--backup-dir 将備份檔案(如~filename)存放在在目錄下。
-suffix=SUFFIX 定義備份檔案字首
-u, --update 僅僅進行更新,也就是跳過所有已經存在于DST,并且檔案時間晚于要備份的檔案。(不覆寫更新的檔案)
-l, --links 保留軟鍊結
-L, --copy-links 想對待正常檔案一樣處理軟鍊結
--copy-unsafe-links 僅僅拷貝指向SRC路徑目錄樹以外的鍊結
--safe-links 忽略指向SRC路徑目錄樹以外的鍊結
-H, --hard-links 保留硬鍊結
-p, --perms 保持檔案權限
-o, --owner 保持檔案屬主資訊
-g, --group 保持檔案屬組資訊
-D, --devices 保持裝置檔案資訊
-t, --times 保持檔案時間資訊
-S, --sparse 對稀疏檔案進行特殊處理以節省DST的空間
-n, --dry-run現實哪些檔案将被傳輸
-W, --whole-file 拷貝檔案,不進行增量檢測
-x, --one-file-system 不要跨越檔案系統邊界
-B, --block-size=SIZE 檢驗算法使用的塊尺寸,預設是700位元組
-e, --rsh=COMMAND 指定使用rsh、ssh方式進行資料同步
--rsync-path=PATH 指定遠端伺服器上的rsync指令所在路徑資訊
-C, --cvs-exclude 使用和CVS一樣的方法自動忽略檔案,用來排除那些不希望傳輸的檔案
--existing 僅僅更新那些已經存在于DST的檔案,而不備份那些新建立的檔案
--delete 删除那些DST中SRC沒有的檔案
--delete-excluded 同樣删除接收端那些被該選項指定排除的檔案
--delete-after 傳輸結束以後再删除
--ignore-errors 及時出現IO錯誤也進行删除
--max-delete=NUM 最多删除NUM個檔案
--partial 保留那些因故沒有完全傳輸的檔案,以是加快随後的再次傳輸
--force 強制删除目錄,即使不為空
--numeric-ids 不将數字的使用者群組ID比對為使用者名群組名
--timeout=TIME IP逾時時間,機關為秒
-I, --ignore-times 不跳過那些有同樣的時間和長度的檔案
--size-only 當決定是否要備份檔案時,僅僅察看檔案大小而不考慮檔案時間
--modify-window=NUM 決定檔案是否時間相同時使用的時間戳視窗,預設為0
-T --temp-dir=DIR 在DIR中建立臨時檔案
--compare-dest=DIR 同樣比較DIR中的檔案來決定是否需要備份
-P 等同于 --partial
--progress 顯示備份過程
-z, --compress 對備份的檔案在傳輸時進行壓縮處理
--exclude=PATTERN 指定排除不需要傳輸的檔案模式
--include=PATTERN 指定不排除而需要傳輸的檔案模式
--exclude-from=FILE 排除FILE中指定模式的檔案
--include-from=FILE 不排除FILE指定模式比對的檔案
--version 列印版本資訊
--address 綁定到特定的位址
--config=FILE 指定其他的配置檔案,不使用預設的rsyncd.conf檔案
--port=PORT 指定其他的rsync服務端口
--blocking-io 對遠端shell使用阻塞IO
-stats 給出某些檔案的傳輸狀态
--progress 在傳輸時現實傳輸過程
--log-format=formAT 指定日志檔案格式
--password-file=FILE 從FILE中得到密碼
--bwlimit=KBPS 限制I/O帶寬,KBytes per second
-h, --help 顯示幫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