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家世代将門,巾帼都是英雄,北宋滅亡時他們為什麼沒有站出來?

楊家世代将門,巾帼都是英雄,北宋滅亡時他們為什麼沒有站出來?

楊家将滿門英烈,世代喋血沙場,舍身報國的故事在千百年來廣為流傳,更讓人欽佩的是,楊家并不隻有好男兒,也有不讓須眉的巾帼女将。真正的楊家将真有那麼厲害嗎?為什麼他們在北宋滅亡時沒有出現呢?

一、祖孫三代皆名将

提起楊家,自然是要從老令公楊業說起。楊業戎馬一生,他的經曆可以公元979年歸宋為時間節點,前半生在北漢任職抗宋,後半生在北宋任職抗遼。楊業原名楊貴重,因為在北漢皇帝劉崇手下備受重用,是以被賜名為“劉繼業”,歸宋後改回楊姓。

楊業從20歲到河東投奔劉崇以來,在北漢一共侍奉了劉家三代。在此期間,楊業多次遷升,官至建雄軍指揮使,履立戰功。他力保太原近30年不丢,如此功績可以說是很難得的,是以楊業被北漢國民賦予“無敵”的稱号。但是由于曆史上關于楊業抗宋的記載不全面且不是很可信,是以楊業前半生任職北漢抗宋的戰功了解得不多,即使是《宋史》中楊業在抗宋和抗遼時也是判若兩人。

楊家世代将門,巾帼都是英雄,北宋滅亡時他們為什麼沒有站出來?

影視劇中的楊業

楊業歸宋後的地位其實并沒有很高,在宋太宗封賞降臣時,楊業并沒有和馬峰、郭萬超等人一同記錄在列。而楊業在宋朝受封的“左領軍衛大将軍”也隻是個環衛官,并未有實際職務。其實這和楊業的家族出身有關。楊家在當時不過是一方小勢力,當時各方勢力互相征伐,楊家僅能在夾縫中生存。而楊家采取的就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政策,是以出現了楊業事奉北漢,而他的父親和弟弟事奉後周的局面。楊業弟弟楊重勳在北漢和後周之間反複搖擺,緻使楊業歸宋後難免被猜忌。宋朝非常注重對武将的限制,楊業得不到多大的權力也是正常的。至于他被稱為“令公”,也隻是因為他死後被追贈中書令,令公隻不過是中書令的簡稱罷了。

對于老令公楊業的事迹也是存有疑點的。第一個疑點是楊業的籍貫問題。關于其籍貫,有麟州(今陝西神木)說和太原說兩種說法。衆所周知,楊業的父親楊信是麟州刺史,在曾鞏和歐陽修的筆下,楊業被劃為麟州人。曾鞏和歐陽修兩人生活在楊業戰死後的幾十年後,是以他們的記載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支援楊業是太原人的主要是憑南宋遺民餘大焯的《燼餘錄》和元朝所修撰的《宋史》做出的判斷。兩種說法各有依據,是以這個問題仍沒有定論。

楊家世代将門,巾帼都是英雄,北宋滅亡時他們為什麼沒有站出來?

第二個疑點是關于令公之死。主将潘美等人為了減輕罪名,對于楊業的死亡描寫得十分含糊。有人認為楊令公是被俘後絕食而死,他們在《宋朝事實類苑》、《遼史 耶律斜轸傳》和《宋史 楊業傳》中都找到了相關記載。也有人根據《燼餘錄》和《東都事略》,認為楊令公是戰死的。這一觀點為多數人所贊同。

楊業入宋不到8年便死于邊關,他的七個兒子除了楊延玉與他一同戰死以外,都受到了朝廷的錄用。其中最出名的是楊延昭,人們稱其為“楊六郎”,其實楊延昭是七子中最大的。據《宋史·楊業傳》記載:“業既沒,朝廷錄其子供奉官延郎為崇儀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訓并為供奉官,延璃、延貴、延彬并為殿直。”這裡面很清楚地提及了六子的排行順序,并且楊延玉排行第七是可以确定的,而在後文中也有提到“延昭本名延朗,後改焉”。

那麼為什麼楊家大郎楊延昭會被稱為楊六郎呢?其實,曆史上的“六郎”一詞并不隻是排行第六的意思。《舊唐書·張昌宗傳》中記載:“張昌宗以姿貌幸,楊再思每曰:人言‘六郎’似蓮花,非也,正謂蓮花似‘六郎’耳。”這裡是說面容俊美的男子被稱為“六郎”。不過楊延昭的“六郎”,跟顔值沒關系,這一稱呼來自遼人對他的評價。在《宋史·楊業傳》中有說“(延昭)在邊防二十餘年,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可見楊延昭排行第六隻是後人在傳頌楊家将的故事時沒有加以辨析,誤傳所緻。

楊家世代将門,巾帼都是英雄,北宋滅亡時他們為什麼沒有站出來?

影視劇中的“六郎”楊延昭

傳言說楊延昭有一子叫楊宗保,有一孫叫楊文廣,事實上并非如此。《宋史·楊業傳》隻記載楊文廣為楊延昭的兒子,楊宗保此人并不存在。而楊文廣這個人的履曆也是非常豐富,有出使廣西、從狄青南征的成就,最後官至左藏庫使。

但楊文廣之後,楊家後裔就不如前人了,他們主要居住在山西一代,也有說江南也有楊家後人。但他們早已輝煌不再,是以在北宋滅亡時,楊家将并未有人能站出來。

楊家世代将門,巾帼都是英雄,北宋滅亡時他們為什麼沒有站出來?

影視劇中的楊家将

二、楊門女将是否存在?

其實在戲劇、小說中盛傳的楊門女将在史書上并沒有多少記載,是以有一些人認為她們從未存在過,但這種論斷其實也是不合理的,因為史家們多是站在封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這導緻許多英雄女将被埋沒于曆史長河中。

有人認為楊門第一代女将佘太君是折(讀she)家折德扆的女兒。同楊家一樣,折家也是宋初晉北比較大的一個軍事家族,曆史上也有折家将的故事。

對于佘太君是折德扆女兒的說法,多出自一些楊氏宗譜,但其實那些族譜等均是清代成書,是以這一說可信度不太高。而且佘太君在民間的流傳也是自元曲開始,後世對佘太君的了解多出自于此。

從邏輯上來說,佘太君是折德扆女兒這個論斷也有很大的問題。折家與楊家最早隸屬不同的勢力。折家作為黨項族,世代為後周顯貴,且一直是後周反遼和北漢的重要力量。公元952年,北漢曾大舉進攻折家管控的地域,但在折德扆的英勇反擊下,北漢損兵折将,此後後周和北漢也一直處于交戰狀态。即使是陳橋兵變北宋代後周後,折德扆歸附了北宋,也一直是主張進攻北漢。甚至是在北宋滅北漢的戰争裡,折家也極其活躍,折德扆的兒子折禦卿更是為平定北漢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楊業父子等人,最早就是北漢大将。這樣兩個隸屬于敵對朝廷的家族,又怎會在私底下聯姻呢?是以佘太君是折德扆女兒的說法其實是很難成立的。

楊家世代将門,巾帼都是英雄,北宋滅亡時他們為什麼沒有站出來?

佘太君影視劇形象

至于其他的楊門女将,如柴郡主和穆桂英等人,也多存在于地方志中,至于這些史料是否可信,還有待研究。

楊家世代将門,巾帼都是英雄,北宋滅亡時他們為什麼沒有站出來?

《穆桂英挂帥》劇照

文史君說

楊家将雖然不如廣為流傳的版本那樣威武,但幾代人南征北戰為宋朝的社會穩定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隻可惜在楊文廣之後楊家就很少有如楊業這幾代人的能者,是以在北宋滅亡時心有餘而力不足,楊家将也并沒有站出來。

參考文獻

張永廷:《楊家将的曆史真相》, 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

楊芷華:《楊家将的曆史真實》,《山西大學學報1978年第2期。

趙捷民:《楊家将考辨》,《天津社會科學》1987年第2期。

楊建宏:《略論楊門男将演變成楊門女将的文化意蘊》,《長沙大學學報》第2004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套元)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檔,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