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在“孟荀列傳”中載:“墨子嘗為宋大夫”,而同樣的《史記》,在“鄒陽列傳”篇章裡又說:“宋信子罕之計,而囚墨翟”。那麼,墨子到底是什麼樣的身份呢?在宋國任職,還是在宋國為囚,似乎從司馬遷處難有準确答案。
對任何開山立派的祖師而言,往往有非常多的傳說,墨子之秘密,在史書中沖突百出,甚至就連其出生地也未可知。《元和姓纂》載:“孤竹君之後,本墨台氏,後改為墨氏,戰國時宋人墨翟著書号墨子”,而葛洪《神仙傳》載:“墨子者名翟,宋人也。”皆有各自說法。
最為後世所認同的是,墨子作為春秋戰國時代推崇“兼愛”、“非攻”的主要人物,與宋國崇尚“仁義之師”的初心頗有淵源。傳說故事中,魯班為楚國制造雲梯,楚國借此欲攻打宋國,墨子聞聽此事,便長途跋涉到楚國,與魯班模拟攻宋戰争,并最終說服楚國取消了侵略宋國的計劃。為人所相信的是,“墨子救宋”的淵源,則是墨子本身為宋國人。
《世本》載:''宋襄公子墨夷須為大司馬,其後有墨夷臯。''這個墨夷氏其實屬于宋國大氏族,亦作目夷氏。那麼若是如此,墨子是否也可作”目子“,但翻遍史書典籍,根本沒有墨子為”目子“的記錄。《史記》載:”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墨夷須是否為目夷氏,似乎很難界定。目夷氏與宋國公室子弟有着同樣的根源,即兩個族群同為殷商後羿,可算是宋國顯赫大族。
當然,不管墨子是否為宋國出身,其平生學識,卻多與宋國淵源極深,非攻就是反對攻伐掠奪的不義之戰,墨子“惟非攻,是以講求備禦之法”,支援“奉天子诏”的正義之戰,這就跟宋國最為著名的宋襄公的”仁義之師“非常相似。那麼,墨子顯然對宋國有着偏好,而且即便非宋國人,也曾在宋國為學,且受教于宋國名士。
《墨子貴義》載:”道不行不受其賞,義不聽不處其朝“,這如果果真就是墨子本人語錄,那就可以看出,墨子本身出仕的可能性比較小,也可能其在宋國為官時間不久,遂在後世語焉不詳。墨子因止楚攻宋,于宋有功,後歸宋國,是可能為宋人舉薦為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