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當容器和 Kubernetes 變得日益普及時,我們更需要做的是保持清醒,不要被欺騙,誤認為應該使用它們來運作任何類型的應用程式。
“可以”和“應該”是有很大差別的,這在容器和 Kubernetes 的應用中也是如此:建構一個專門在容器中運作并使用 Kubernetes 對其進行操作的應用程式(有些人将其稱為雲原生開發)與将這些容器和編排用于現有的單體應用程式之間是有差別的。
對于剛開始使用容器工作的團隊來說,建構專門用于容器和 Kubernetes 的新應用程式可能是最好的起點。
Aqua Security 的戰略副總裁 Rani Osnat 說:“容器(和編排)是用于建構、部署和運作雲原生應用程式的技術工具,我通常建議那些剛開始使用容器的人使用一個全新的、簡單未開發的(greenfield)應用程式作為測試用例。”
如何開發利用 Kubernetes 在容器中運作的應用程式 ,我們請教了幾位雲原生專家,他們給出了以下七個最佳建議。
現代化的思維方式
如果今天我們要建造新房子,那麼采用的風格和方法,和 50 年前的肯定不一樣。同理,現在建構軟體也需要嘗試新的工具和方法。
SADA 首席技術官(CTO)Miles Ward 說過:“如果你要建構應用程式,請以現代的方式建構它!” 。同時,Ward 指出 微服務 和 12 要素(12-factor)方法論 是現代應用程式開發的主要方法。
Ward 指出,盡管微服務和容器可以很好地協同工作,但實際上,在某些情況下,沒有必要這樣做。同樣,微服務也經常會和 Kubernetes 放在一起,但這也不是絕對的硬性要求,單體(monolithic)方法也是可以工作的,隻有它可以水準擴充就行。12-factor 方法論也是如此。”
如果你是從頭開始建構應用程式,請優先考慮微服務的方法。
Osnat 建議:“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容器,可以把我們的應用程式設計成微服務應用程式,這樣,即使是重新整理單個容器,它也可以正常運作。同時,還應該對其進行結構化,以便容器鏡像可以表示獨立釋出的單元,進而實作高效的 CI/CD。”
“現代化”開發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定義。如果要為容器和 Kubernetes 建構應用程式,那麼就要做出适合它們的技術選型。
- 将容器鏡像定義為能夠獨立伸縮的邏輯單元:将資料庫、日志記錄、監控、負載均衡和使用者會話元件分别設定為可獨立實作的容器或容器組。
- 考慮雲原生 API:“Kubernetes 具有強大的 API 擴充機制,通過與這些工具內建,我們可以即時利用生态系統中現有的工具,比如指令行實用工具、身份驗證等等。
“大多數現代語言和架構都對容器非常友好,” Harness 的 DevOps 倡導者 Ravi Lachhman 說。“如果追溯到幾年前,像 Java 這樣的運作時都很難遵守容器邊界,并且可怕的記憶體洩露“殺手”可以任意運作。而現在,由于容器和編排系統(尤其是 Kubernetes)的普及,語言和架構已經發展成為相适應的新範式了。”
CI/CD 和自動化
自動化是容器編排的一個關鍵特征。如果我們建構了一個在 Kubernetes 上的容器中的應用程式,那麼實作自動化是必要的,否則,操作可能會不堪重負。
Brillio 的首席架構師 Chander Damodaran 表示:“如果在一開始建構自動化程度低的應用程式和服務,那麼随着服務群組件的激增,自動化可能會成為一個瓶頸。”
精心設計的 CI/CD 管道可以将自動化引入到開發和部署過程的各個階段。
“使用任何一個新的平台都需要進行大量的反複試驗和試錯。雖然使用 Kubernetes 有很多便利性,但是也會有風險。” Harness 的 Lachhman 說, “擁有一個魯棒性強的持續傳遞管道可以確定測試、安全性、變更管理政策等都是遵循建信标準的,進而確定應用程式的有效運作。”
容器鏡像盡可能保持輕量
為容器和 Kubernetes 開發應用程式的另一個關鍵原則是:為了性能、安全性及其他原因,容器鏡像越小越好。
確定删除掉應用程式不需要的所有其他軟體包,包括 shell 實用程式。
ThoughtWorks CTO 辦公室的首席技術專家 Ken Mugrage 說:“鏡像中通常會包含一些應用程式運作不需要的程式包,删除這些軟體包,隻保留我們需要的東西,不僅能夠使得鏡像更小,還可以減少安全性問題的攻擊面。”
CloudBolt 産品營銷總監 Nilesh Deo 也贊同了這一觀點:“鏡像越小,加載速度就越快,應用程式也更快。”
不要盲目地輕信鏡像
如果我們重用或重新調整現有的元件就可以達到目的,那麼就無需從頭開始建構。同樣的原理也适用于容器,但是從安全的角度來看,也不能對容器鏡像盲目信任。
有太多的人從已經安裝了某種應用程式堆棧的存儲庫中選擇鏡像。
“有太多人從已經安裝了某種應用程式堆棧的存儲庫中選擇鏡像,” Mugrage 說。“通常情況下,這些鏡像的品質不佳,而且往往還會存在不容忽視的安全性風險。我們在使用任何鏡像的時候,即使是我們自己存儲庫中的鏡像,在每次運作時都應在部署管道中對其進行掃描,以檢查漏洞和合規性。”
一開始就應計劃可觀察性、遙測和監控
Kubernetes 的自愈能力是其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但同時 Kubernetes 也強調了使應用程式和環境具有适當可見性的必要性。
“故障”本質上是容器和微服務的一部分,當然這裡的指的是故障管理,而不是故障規避。這也是展現可觀察性、遙測和監控的關鍵部分。
Sentry.io 的軟體工程師 Andrei Zbikowski 說:“ Kubernetes 具有内置的彈性機制,這就需要将全面監控作為最佳實踐。它的自愈功能可以重新啟動發生故障的容器,或在不滿足某些健康參數的情況下替換并終止其他容器。雖然這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應用程式的正常啟動和運作,但是也掩蓋了一些問題。”
“缺乏代碼可見性意味着應用程式随時可能抛出錯誤,即使是在健康名額顯示一切正常的時候,”Zbikowski 表示:“是以,監控應用程式以及容器和後端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全面的監控方法能提高問題和事件的可見性,以便在造成重大影響之前,及時識别和糾正錯誤。”
Mugrage 表示:“如果在投入生産之後,再嘗試對容器化應用程式進行監控,那麼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是以,從一開始,我們就應該考慮可觀察性和監控,尤其是分布式應用程式。”
Red Hat 技術專家 Gordon Haff 表示:“大量的雲原生技術工具箱可用于在應用程式中建構複雜的監控、跟蹤、服務網格和儀表闆,例如我們常聽到的 Prometheus、Jaeger、Kiali 和 Istio 等等。當然工具種類繁多,也會使得技術選型成為一項有挑戰性的工作。”
從無狀态應用程式開始
關于容器和 Kubernetes 的一個早期思路是:運作無狀态應用程式比運作有狀态應用程式(例如資料庫)要容易得多。随着 Kubernetes Operator 的增長,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不過,對于剛剛接觸 Kubernetes 的團隊來說,從無狀态應用程式入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Plotly 聯合創始人 Chris Parmer 表示,“從無狀态應用程式入手,通過無狀态的後端,開發團隊可以確定沒有長期運作的連接配接,以及難以擴充的可變狀态,還能在無需停機的情況下輕松部署應用程式,使得最終使用者的請求并行地傳遞到不同的容器中。”
Parmer 指出,可伸縮性是在 Kubernetes 上運作容器的主要優勢之一,而使用無狀态應用程式能更容易地實作該優勢。
“無狀态應用程式使得根據需求進行遷移和擴充變得很容易,為了滿足組織的業務需求,它允許團隊随意添加或删除容器,” Parmer 說。“通過使用建立在無狀态後端上的 Web 應用程式架構,我們可以充分利用 Kubernetes 叢集。”
建構 Kubernetes 環境很難
“如今,Kubernetes 中沒有任何抽象可以使底層系統更容易了解。它們隻會使其更易于使用。” Red Hat OpenShift 首席技術營銷經理 Chris Short 說。“當然,如果這很容易,那麼每個人就都已經做到了,行業也會從對 Kubernetes 的吹捧轉向到下一個大事件。我們在進行容器編排的同時,除了需要抽象叢集的狀态和底層的基礎架構之外,還需要管理很多其他的東西。如果你有完美建構 Kubernetes 環境的實踐經驗,歡迎分享給我們。”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zhibo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3-27
本文作者:Kevin Casey
本文來自:“
InfoQ”,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