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熱愛是一直努力的理由。
四個體感
體感一 :學生時代正确的定位,會讓進入職場的自己事半功倍
1998 - 2005 年,我在浙江大學就讀電子工程,因為自己對電子工程的熱愛和成績優異,我大學保送研究所學生,研究方向是電路與系統,簡單點就是硬體 + 嵌入式軟體開發,是以自己天生就跨了學科,既有硬體電路設計,又有嵌入式軟體開發。2005 年碩士畢業後,來到上海,加入了華為公司,從事基站硬體開發,也就是電子工程師一枚,負責單闆設計,以及基站日常 bug 維護。從自己的經曆發現,一個工科生掌握一兩門不同學科的技能是可以讓自己勝任更多有挑戰的工作,也可以更容易脫穎而出。在華為,我就一邊負責硬體單闆設計,一邊還參與其他部門的微碼(類似彙編級别程式設計語言)開發,既做了硬體,也懂軟體,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就給自己定位為綜合性人才,為後續自己的技術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體感二:清楚了解自己的目标,并為之努力
2006 年 9 月份,我很自然的提出了離職,因為我一直都覺得自己不喜歡做一顆螺絲釘,華為的通信系統項目少則 100 人,多則 1000 人聯合開發,每個人在其中都是一顆螺絲釘,我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狀态。其實作在看來,這樣的想法很幼稚,且不說大系統中做好一顆螺絲釘是對自己的曆練,就說任何小公司的小項目也都是需要團隊合作,都是需要先做好螺絲釘,才有機會成長為整個項目的 Leader 。是以項目不論大小,關鍵是自己在其中是否有成長,是否可以學習到新知識?在我離職後,華為給在職員工派發了股份,如果一直待到現在,年收入也是讓人羨慕的,這次和華為的擦肩而過,估計今生也不會再有機會和它有緣了,隻能祝福還在華為的同僚們。
體感三:創業是一種經曆,成功是在于克服了多少困難,而不是取得了什麼結果
從華為離職後,我加盟了一家手機設計公司——希姆通,它和龍旗并稱為當時功能手機(Feature Phone)的黃埔軍校,其中有大量的人離職後都開了自己的公司,做起了 boss ,也取得了豐厚的回報和巨大的成功。我當時加入希姆通的部門是子產品事業部,做的是 IoT(物聯網)通訊模組,主要聚焦遠距離通信技術,比如 2G,3G 等等。是以其實我和功能手機的風口很近,但是不在風口中,我們部門不溫不火的發展着,我也不溫不火的一直待着,從工程師一路做到了硬體總監, 6 年時光也就匆匆過去了,回頭看,自己的成長并不多,自己的技術視野,特别是商業感覺都沒有特别進步,是以我有點蠢蠢欲動,在 2012 年 9 月份,我終于下定決心離職創業,并拿着公司給的 N+1 ,忐忑的下海創業,其實這個時候,我手頭隻有一個藍牙防丢器的 demo ,對如何商業化運作,沒有任何經驗。我隻好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 PPT 尋找 VC (風險投資),參加了很多路演,一直沒有拿到投資,而這個時候,我已經待業 1 個月,我突然有點對自己前途不知何去何從的感覺。很幸運的是,一直和自己聯絡了 3 個月的一家風投公司最終投資了我,我也就開始了注冊公司,招聘合夥人的工作,其實合夥人也就是項目早期的合作夥伴和同學這些人,當時沒有考慮商業化,也沒有經驗,作為老闆,“找人,找錢,找方向”,犯了兩個錯誤,找人的時候沒有找營銷市場合夥人,這個為後來的生意拓展留下了禍根,畢竟一個公司是要靠銷售擷取利潤的,後來自己勉為其難做了銷售,雖然也做到了不錯的銷售業績,但是和科班專業的銷售合夥人相比,還是欠點火候。還有一個錯誤是找方向,離職希姆通時候自己搗鼓的藍牙防丢器,其實屬于智能硬體,但是這個産品比較雞肋,不是一個剛需産品,是以這個方向并不能成就大的事業,是以方向選擇格局不夠,很容易碰到事業的天花闆,雖然我們在國内是做的最好的,但是也不能改變雞肋産品的結局,始終無法使公司步入正軌。如果當時選擇和藍牙相似的 WiFi (都是 2.4G 頻段的無線通信技術)創業,現在也可能就是另一個博聯(比我們晚半年時間的另一家 WiFi 智能插座創業公司,我和他們 boss 也是朋友,還曾經一起路演過,後來他們多次融資,日子過得挺紅火的)。
經過 5 年多的折騰,中間也轉換方向,做過技術外包, IoT 教育,但是折騰來折騰去總是沒有找到一個有“比較優勢”的方向,我也隻能在不斷關公司,開公司中度過了失敗的 5 年多的時間,最終在 2017 年底,我打算結束創業,開始新的職業生涯。
體感四 :不斷地學習才能不停的進步
2017 年聖誕節,是一個周一,我滿懷創業失敗後的惆怅和對網際網路公司的好奇進入了阿裡巴巴西溪園區報道,職業生涯從來沒有想象過會有網際網路公司這一站,記得一個多月前,面試官問我,“你之前的職業生涯為什麼從來沒有考慮過網際網路公司”,當時的我深思了 30 秒,對啊,我為什麼從來沒有考慮過加入網際網路公司呢?大學畢業, 2005 年 - 2006 年,我在華為工作了一年半,做基站硬體+嵌入式開發。2006 年 - 2012 年,我安安靜靜的在手機 IDH (方案設計公司)竟然呆了 6 年,我自己都好奇,我這麼不安分的人怎麼會在一家公司待了 6 年。2012 年,我下海創業,當時是藍牙 BLE 和智能硬體興起的時間節點,我趕上了這波風口,可惜沒有把握住,2017 年底,我灰心地結束了創業公司的所有業務。在 2016 到 2017 的一年時間裡,我看了一年的書,對,是一年的書,至少 100 多本,涵蓋了曆史,地理,數學,人工智能,經濟,股票,管理,也花了一年時間思考了人生,事業,未來。好了,不扯了,個人職業生涯确實和網際網路公司沒有交集,唯一的交集是,自己的創新小公司曾經拿到了奇虎 360 公司的投資而已,也得到了 360 的 ZHY 的會見,促膝長談過 4 回。
剛到阿裡,頭銜進階技術專家,負責藍牙 mesh 整個方案的技術落地。一個人,一杆槍,和産品經理 XJ 搭檔,開始宏大的 IoT 藍牙 mesh 商業化落地,是一個 0 到 1 的項目,對我來說,有挑戰,但是不難,因為過去的 5 年多我就是一直在 0 到 1 的路途中,是以已經習慣了。說到挑戰,不得不說在這麼大的平台,如何開展工作,我似乎有點陌生,就像入職 6 個月後,我的一個産品經理朋友 XC 評價我說,“崮德,你這 5 年多的創業經曆讓你缺失了一大段大公司工作的經驗”,确實,剛入職 1 個月,我對如何開展工作還是有點蒙圈。當然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這些挑戰也是一次學習的過程。是以我先整理了一個工作規劃,也就是我覺得藍牙 mesh 技術落地需要配置哪些技術人才,比如硬體工程師,驅動工程師, App 工程師,需要多少預算,等等。一周時間後,我做了一個方案,比如藍牙 mesh 在天貓精靈生态的位置和意義,藍牙 mesh 子產品如何做,要多少人,費用多少等等,然後又花了一周時間和上司們彙報了自己的想法,并和跨部門的上司也做了溝通,算是對齊了目标。
接下來就是藍牙 mesh 方案細節輸出,我靜下心來,在藍牙官網下載下傳了藍牙 mesh 的協定,一看有 3 份文檔,大約 600 多頁,英語版本。看英語版本資料是我強項,但是我知道這個過程必須連貫,絕對不能被經常打斷,是以我花了 2 周時間,每天上班就是看文檔,其他什麼都不做,喝水,上廁所,看文檔,做摘要,然後還是喝水,上廁所,看文檔,做摘要。2 周後,我已經吸收整份協定的 80% 精華,根據 28 原則,剩下的 20% 可能要占用 80% 的時間才能完成,是以現在繼續花時間成本效益不高,可以後續用到再研究,但是不影響對整個技術架構的了解。這個時候,我開始了軟體架構的設計,輸出相應的架構文檔,并規劃了未來新員工的工作。
開展工作的一大原則,是需要學會借力打力,不要什麼都自己做,要善于利用外部資源。是以在這次藍牙 mesh 軟體架構的輸出中,我發現和我們合作的晶片公司LFK,有一個技術大拿 TN ,更早接觸了藍牙 mesh 技術(藍牙 SIG 組織 2017 年中推出該技術),比我更了解該技術,是以我在做技術架構的時候,把 20% 不懂的部分,通過和 TN 的不斷郵件,電話,釘釘溝通,用了 2 周的時間把這些知識點補足(還是 28 原則,大概補足了 20% 中的 80% ,剩下的 4% 在後續的工作中不斷補充),也完成了技術架構的初稿,并發給 TN 稽核,并得到了很好的回報。
說句題外話,通過以上的描述,如果作為職場新人,需要掌握一個新技術,不管是哪個行業的新技術,一定要用 20% 的時間快速掌握 80% 的知識點,然後就可以開展工作,後續的 20% 知識點,可能會占用 80% 的時間掌握,可以拆散打亂到平時工作中繼續學習,或者請教專業人士慢慢補足,沒有必要為了追求完美持續學習,而是要轉身開始開展工作或者開始其他方向的學習。而在 15 年的職場經曆中,我深刻的領悟到危機感、結構化思考、演講力、商業化思考的重要性。
關于危機感
這麼多年的從業經驗,讓我不得不思考自己是如何在打工和創業的環境中一直存活下來,最近也和自己的一個下屬聊他手頭一個重要項目,談到了其中一個 issue 該如何解決,突然讓我很有感想,我和他說,我覺得自己一直能夠存活下來,應該歸功于自己的危機感,這個危機感不是無病呻吟地焦慮,而是一種未雨綢缪,是一種全局觀的思考方式,一種能在萬花叢中找到那點綠的思考方式。
我覺得一個工程師,一定要敬畏手頭的工作,因為如果自己的一個疏忽,可能就會導緻一個硬體或者軟體事故,影響很多很多的使用者。但是工程師的工作是千頭萬緒,有很多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那該怎麼找到其中的關鍵點呢?我覺得吧,一定要時不時的停下手頭的工作,環顧下自己的工作,看看裡面哪些問題是隻要自己個人投入足夠時間就可以解決的,哪些問題是需要多方協調,需要其他資源投入才可以解決的,特别是對于第二種情況,一定要有危機感,一定要有警惕性和前瞻性,因為這種問題,可能就是我說的關鍵點,需要提高優先級來解決。
或者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悖論,我們每天有很多重要而緊急的事情,我的時間管理該怎麼做?其實,如果你有很好的危機感,或者前瞻性,及時規劃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那麼你接下來就不太容易碰到重要而緊急的事情。比如阿裡有年度考評,需要做很多 PPT 和自評,這些事情平時做肯定是重要而不緊急,平時多收集彙報的素材,并記錄下來,那麼等到年度考評的事情,可以快速和輕松的做好。如果平時不收集素材,到了年度考評的時候,你就要花很多時間回憶自己一年都有哪些亮點,該怎麼總結自己的一年工作,這樣就把一個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變成一個重要而緊急的事情。一個優秀工程師,有一個很重要的标準,那就是他不太有重要而緊急的事情,每天大部分時間,他都在處理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這樣他的工作和學習都是非常的閑庭信步。打個比方,類似下棋走一步看三步,這個剛開始很難,隻要你對項目的方方面面多思考,對技術保持前瞻性思考,你就慢慢會有這種能力。
還有,就是可以在睡覺前,上班途中,下班路上,多回顧下自己平時的工作,移除掉細枝末節,然後把幾個大的功能塊提出來好好思考下,他們互相有什麼關聯,需要什麼前置工作,會調用哪些資源,有什麼表面風險,注意,我這裡提到的是表面風險,因為,深層次風險是很難僅僅通過大腦思考就能暴露的,他需要在你具體工作中才會暴露,這個也就是凸顯了這樣的思考重要性,因為你通過思考,可以有強烈危機感,可以 sense 到表面風險,然後 focus 在這些問題解決中,不斷挖掘深層次風險,及早排除地雷。
我和很多人說過,一個優秀工程師和一個平庸工程師的最大差別就是,誰有火眼金睛及時識别到問題在哪裡,危機在哪裡,及時提前準備解決這些危機,而不是在問題發生後,不知所措,兩眼一抹黑,自亂陣腳,毫無解決思路。
有人會說,我就是沒有危機感,怎麼解決呢?我覺得吧,你可以多看看一些美劇,其中很多狗血橋段,會不斷給你制造危機場面,不斷讓你 Suprised ,不斷讓你覺得橋段的設計巧妙,不斷讓你看到日常生活中不太看到的異常情況。慢慢的,你會越來越有危機感。
結構化思考
阿裡巴巴的産品經理特别喜歡用 Xmind 來做腦圖,從這個工作工具的頻繁使用可以看出,阿裡巴巴人員是喜歡做結構化思考的,也就是自頂向下或者自底向上的思考,或者 MECE (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中文意思是“互相獨立,完全窮盡”)思考。剛開始我也不習慣而且也不屑于這樣思考問題,我的習慣是跳躍式思考,而且經常沾沾自喜,覺得這樣的人才有創造力,後來通過 3 個月的接觸,學習,閱讀相關資料,我慢慢覺得腦圖确實可以補充跳躍式思考的漏洞,特别是考慮問題更加全面了,這個思考方法不是否定跳躍式思維,而是重要的補充。我們做創造性工作,确實特别需要跳躍式思維,而且這個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思考方法,但是如果沒有結構化思考能力,則人類的很多具體細節工作會丢三落四,不太容易把事情做好,做優秀。這個是我來阿裡 4 個月後的體驗,特别是我在做商業模式思考的時候特别有用,比如推廣一個産品有 4P 原則,即 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 。分析一個具體問題可以有 4W1H 原則,即 What,Why,When,Where 以及 How ,或者 2W1H 原則:What,How 和 Why 。如果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多多使用這種結構化思考方式,我們考慮問題會更加全面。又比如,我最近在考慮一個商業模式,就是如何推廣天貓精靈智能硬體套件,我的方法就是直接打開 Xmind 工具,然後開始繪制腦圖,剛開始不需要盡善盡美,先把一些跳躍式思維丢進去,然後不斷從結構化思考方式豐富内容,最後出來的效果如下圖所示:
上圖中一級目錄是标題,二級目錄包括:痛點,為什麼買?怎麼賣?賣什麼?價值,這些方面是一個結構化思考的過程,或者是宏觀的思考,而相應展開的三級、四級目錄的細節是微觀的思考,可以使用跳躍性思維。而且這個模闆産生後,後續考慮問題,可以直接調取這個模闆,把一級目錄的标題修改為你需要賣的其他産品,然後保留二級目錄不變,繼續修改三級目錄、四級目錄(可以選擇性使用跳躍性思考)。是以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效果特别好。
演講力
工程師都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想法,一種想法是,自己做的東西其實挺微不足道的,沒有必要特意告訴别人或者當衆演講來闡述自己的工作内容。另外一種想法是,自己做的東西特别牛逼,和大衆講怕大衆聽不懂。對于第一種想法,需要提醒工程師的是,其實工作職責隻是分工的不同,沒有貴賤之分,對自己做的工作一定不要覺得微不足道,其實它很可能是一個重要項目的關鍵單元,是以自己需要時不時考慮下自己的工作在整個項目中的作用、地位或者意義,如果經常能這樣考慮問題,也就不會覺得自己的工作是微不足道了,因為,任何存在的工作一定是有價值的,最壞情況下,如果找不到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那有可能确實可以考慮換工作或者換公司了。是以我們基于工作是重要的,有價值的這個前提,看看前面提到的第二種想法,也就是覺得自己的工作特别牛逼,特别專業,沒有辦法和大衆溝通,甚至給大衆做演講。這裡,我分享一個自己的案例,剛來阿裡巴巴的時候,我負責天貓精靈 IoT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這個方向,我覺得 IoT 這個工作特别重要,戰略意義也很大,我需要把自己的工作讓更多同學知道。是以我在入職阿裡巴巴 3 個月後,就主動發起了一個公開演講(不是上司或者 HR 安排的),我的想法是,我需要把我的工作的意義,内容,價值告訴大家,通過公開演講影響大家對 IoT 的看法。但是在做具體 PPT 的時候,我發現要讓不同崗位的人(很多不具備技術背景)聽懂技術演講是一個不容易的事情,是以我決定要先把 IoT 的概念,作用講清楚,這裡我就用了做 PPT 的一個技巧“一圖二表三文字”,就是盡量多做一些圖表來展示 IoT 的概念,比如什麼是 IoT ,和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的關系,比如 IoT 的具體應用案例是哪些, IoT 的架構分層分為哪三層,等等不一而足。通過圖形,腦圖,案例圖,把這些抽象概念用“人話”講出來,也就是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淺出(特别是大量使用打比方,舉例子的方式)地講出來。當時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展現了自己的技術能力,并和聽衆達成了共識:IoT 這個工作在部門中是這樣的戰略地位。
我覺得做技術的人,很多時候會完全沉迷在技術研究中,當然這個無可厚非,也是他們的本職工作,但是如果自己的工作隻能孤芳自賞,那麼成就感會相對不那麼足,如果可以“與民同樂”,“獨樂樂,不如同樂”的方式通過演講分享給大家,并注意分享的方式(一定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絕對不要認為自己懂的簡單的東西大家也一樣精通,反而要講的越淺顯越好,也不要一次講太多的知識點),那麼不僅僅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也讓大家更加了解自己做的工作的意義,那樣的話,成就感會大大加倍。另外,上司很多時候也不太可能完全懂工程師做的技術細節,通過公開演講,也是向上司展現自己的技術能力的機會。另外,技術人員如果要上升到技術管理,演講力也是一個重要的考察名額,有很好演講力,很好表達力的工程師,說明這個人,既有技術功底,又有宏觀抽象能力,并可以從非技術角度思考問題,絕對是技術管理人員的好人選。
商業思考
在阿裡工作, P7 及以上的員工,是要求有商業 sense 的,當然不是說 P7 以下的員工不需要商業 sense,隻是他們由于工作經驗少一些,工作範圍窄一些,知識結構不全面,可能比較難有好的商業 sense,但是也不排除特例,我認識的一個同學 BS,他雖然隻有 P6,但是經常和我聊如何做好商業,就說明 BS 還是有商業 sense 的,或者他在刻意培養自己的商業 sense,這個對他的職業發展特别有好處。反過來,有些 P7 的同學,特别是技術同學,會特别關注在技術層面,很少關注商業問題,這個也就局限了自己的職業發展。
我由于來阿裡之前,有過 5 年多的創業經曆,是以我很自然地具備了一些商業 sense,或者我的血液中就流淌着商業 sense,畢竟我已經經曆過太多的公司創立和倒閉的過程,無時無刻都有很多危機感,這也是我比較很多長久待在大公司的同學的優勢之一。我覺得很多時候一定要刻意培養下自己的危機感,有适當的危機感會逼迫自己更多考慮公司怎麼賺錢這個事情。
說到商業思考,我不得不提醒很多人,這個東西要麼自己去經曆(創業),要麼多看書學習(間接經驗),還有就是多和優秀的人聊天。多聽聽他講做一個事情的更深層次的思考。不要隻是看表面問題,而是要多多思考為什麼他們是這麼做的,有什麼深層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