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無疑是最考驗心理素質的人生時刻之一。
想象一下,你面對的不再是面試官,而是一個能夠抓取你所有“微表情”的人工智能,它可以從你的一颦一笑中分析出你的性格、情緒、動機等心理狀态,甚至是跳槽機率。
短短30分鐘,就可以從你的種種表現中擷取50萬個資料點,算法再根據這些資料來評估你的表現,為你的洞察力、上司力等名額打分。
這不是《黑鏡》中的劇情,今年的面試季,迎接你的,可能就是這樣的一位AI面試官。
疫情的爆發影響了各行各業,不僅國内企業複工受阻,國外的科技公司們也開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包括Twitter和谷歌在内,不少公司紛紛鼓勵全球員工在家遠端辦公。
3月3日,Twitter的一位高管發推文鼓勵其員工進行遠端辦公,其首席執行官Jack轉發這則推文表示支援,随後馬斯克還發推力挺Jack。谷歌不僅在3月2日宣布取消谷歌雲服務技術峰會Google Cloud Next 轉至線上,同時也要求歐洲總部約8000名員工在家遠端工作。
好好的招聘季也随之受到了牽連,遠端面試期間,為了節省效率、更全面擷取求職者資料,AI面試官紛紛上線。
“魔鬼”面試官:HireVue
其實在海外,一些公司用人工智能面試初篩,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這裡不得不提到令無數留學生“聞之喪膽”的AI面試屆的前輩——HireVue。HireVue成立于2004年,迄今共完成了6輪融資,擁有700多家客戶,其中包括英特爾、聯合利華、希爾頓等,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進入以上任何一家大公司供職,都需要先過了HireVue人工智能面試這關。
對着一隻人工智能面試是種什麼體驗呢?
好奇的文摘菌去簡單搜尋了一下大家對HireVue的态度,大家紛紛表示,感覺面對一個超強監考老師,可以把你所有微表情和小伎倆都盡收眼底,基本畫風是這樣👇
早在兩年前,一位外國小哥就在美國知名科技部落格BusinessInsider上記錄下了
他在HireVue的面試過程。
整個面試過程是在iPhone 7 Plus上進行的,應用界面非常直覺,面試共有11題,用時至少25分鐘。
第一題是自我介紹,并說明上一份工作類型。問題闡述完畢後,螢幕上立刻出現了他自己的臉,他表示,“看到我的臉出現在螢幕上的瞬間,我感到非常不舒服。”
候選人有30秒的時間來準備,然後再用幾分鐘來回答。相比傳統面試,30秒準備時間并不短,但在緊張的氛圍下,還是有不少同學表示,“三十秒連題都沒有讀完!“
經曆過HireVue暴擊的微網誌使用者如此描述,“關掉電腦感覺整個人都像放了氣的氣球,太緊張了”,“說話真難”。
隔着螢幕都感受到了網友們内心的絕望:
“我太難了!”
“太可怕了!”
“我都經曆了些什麼!”
能讓廣大網友們如此恐懼的HireVue,的确長了一雙似乎可以洞悉一切的“火眼金睛”。據了解,HireVue擁有全球最通用的面試算法,這套算法集結了一系列領先的工業組織和心理學家共同開發的、一種圍繞機器學習的複雜算法,結合了語音識别、面部識别,用來确定最接近理想人選的候選人。
HireVue稱可以通過1.5萬+個不同的次元(包括肢體語言、語音模式、眼神活動、做題速度、聲音大小等)對候選人進行評分。這就意味着,在面試過程中你的一颦一笑都會被HireVue捕捉并進行分析。
除了職位比對度,它還能分析出你的性格、情緒、動機等心理狀态,甚至是跳槽機率。HireVue稱,其初衷是希望AI可以幫助優秀的應聘者脫穎而出,招聘者就可以重點關注這些候選人,并找到最适合他們的職位。
疫情下,國内的AI面試迎來了新契機
HireVue創始人曾在一次采訪中指出,2009年是HireVue發展的轉折期,在這一年裡,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裁員潮引發了組織内部對高效益團隊建設方式的思考——企業想要用更少的招聘成本去應對增多10倍的候選人申請,是以對結構化的視訊面試需求開始增加。
也是在這一年,HireVue獲得了來自Peterson Ventures領投的100萬美元融資,将團隊擴張到了百人。
而這次疫情對于國内招聘需求的沖擊,或許也是國内AI面試官們發展的轉折點。
在獵聘大資料研究院推出的《疫情下2020中高端人才開工大資料報告》中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春季開工中高端人才履歷投遞的峰值比往年出現得晚。春節後開工5個工作日内,無論是履歷投遞總量,還是履歷投遞量的峰值均約為春節前的80%。
随着2月10日多數企業開始複工,獵聘平台的中高端求職者使用者活躍程度加劇,恢複到年前水準,由此可見大家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求職熱情。
凡事都有兩面性,疫情下的招聘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受阻,但這未嘗不是一個發展招聘“新模式”——AI面試的契機。
其實,AI面試官并非疫情下的“新産物”,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注意到“AI技術+面試場景”這塊蛋糕。
2017年初,滴孚科技的國内首家AI視訊面試産品“壹面”誕生;2018年2月,近嶼智能釋出國内首個AI面試SaaS平台;2019年6月,獵聘釋出AI智能識别面試系統“魔鏡”。
據悉,“魔鏡”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模拟真實面試場景,通過機器學習對候選人進行360°全視角分析,通過預測算法對語言名額及非語言名額分别進行收集與分析,最終得出候選人的勝任力報告。
獵聘AI智能識别面試系統“魔鏡”的産品負責人告訴大資料文摘,“魔鏡”在研發過程中,将人工智能與心理測量結合,從面孔、語音、語義這三個角度分析候選人的情況,更接近真人面試。
通過複雜的錄音帶技術進行标注,形成語義矩陣,去拟合面試官的評分,這樣準确性就相對高了。
盡管如此,“魔鏡”系統目前僅使用于面向大規模校招的初篩,其适用性仍有很大局限。
但發展AI面試的确有必要,目前看來,可以幫助企業高效的對校招生進行初步篩選,節省了HR的時間。
比如,現在網申校招或實習的時候需要先上傳履歷,經HR篩選後再通知筆試,若未來AI能夠幫助履歷篩選并進行面試,那麼甚至可以直接略去筆試,大大節省了HR的時間。HR就能夠更加專注于中高端人才的篩選了。
是以,雖然AI技術的應用需要用大量資料集進行訓練,樣本數量從數千起步,甚至可高達數百萬。對于更加細分的招聘領域來說,專用的資料資源仍需進一步的積累。但發展AI面試仍然有很大必要,其前景不可小觑。
To 候選人:相信自己,AI面試不是全部
但是,和所有技術一樣,提升面試效率的同時,AI面試也會傷害到一些人。
在《華爾街日報》的一期關于“AI如何改職場招聘現狀”的采訪中,伊利諾伊大學的華裔理工科學生Alex Huang說:“AI面試後,我從來沒有收到過第二輪邀請。”
略顯腼腆的他顯得頗為無奈。
然而他現在的老闆這樣評價道,“Alex是我三十年職業生涯裡遇到的最優秀的三、四個小孩當中的一個。”
面試本來就是一個了解人性的過程,但在現實中,AI還處于“弱人工智能”階段,存在非常大的片面性。
現階段,AI無法解析人類的心智,紐約大學AINow研究所的創始人Crawford認為:“通過算法來識别面部表情和情感現階段還沒有充分的科學依據,反而可能會帶來更多誤導。”
而通過大資料分析出來的結果真的就比人們主觀得出的觀點更加精準嗎
倫敦大學學院人機互動教授AnnaCox表示:“算法會更青睐那些擅長視訊面試的人,任何資料集都存在偏差,這可能會排除掉那些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優秀的人。同時,越來越多學生對于AI面試也感到不安。”
再或者,面對同一個面試系統,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如何解決?亞洲人和歐美人在面對同樣一個問題的時候或許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是截然不同的,機器能夠看穿他們内心的想法嗎?
Nature在一篇報道中提到,《公共利益心理學》雜志曾召集了一個研究小組,通過兩年半的時間,研究小組得出了一個鮮明的結論:幾乎沒有證據表明人們可以通過一系列面部動作可靠地推斷出别人的情緒狀态。
對于人類表情的深意,如果連我們自己都隻能是揣測,那機器打上的标簽,還值得相信嗎?
面對即将上線的人工智能面試官,你怎麼看?
相關報道: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hirevue-ai-powered-job-interview-platform-2017-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5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