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剛:大家好,我是盧剛。我做的事就是一個部落格,隻不過部落格做幾個,一個動點是我自己的,也是一個創業者。我博士讀的無線通訊,05年讀的時候研究的路由協定,非常底層的,後來因為喜歡這些科技的東西,是以又開始寫這些東西,一直到現在。我去過很多大會小會,我覺得最讓我激動的隻有兩種或者一種跟程式員相會的,還有一種是跟極客相關的。有一次我采訪創始人他說的一句話讓我一直都記着,他說的曾經是極客,一輩子的極客。
現在一個動點科技,一個是(英文),大家如果比較關注國外科技的話,大家可以看一下(英文),(英文)是中國,我是他們的獨家合作夥伴,也是報道很多國外的資訊,在國外應該是最好的關注創業的平台。我們動點也在中國很多的創業公司,我們也有中國唯一的英文版,希望把中國好的公司都推向國外。
另外還有一個也比較有意思,我們世界很小,因為我自己比較喜歡跨界,是以前段時間我也加入湖南大學設計學院,他們在森深圳我們一起做了媒體實驗室,我們希望能做的是說我教不了設計,他說沒關系,那你過來教創業。是以我非常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跟設計走在一起,雖然我是極客,但是我覺得中國現在缺的真的不是程式員,缺的是好的設計師。我覺得設計越來越重要,不光做硬體,還包括做軟體,設計師真的需要付出一生,很長時間積累才能做一個好的設計。
現在自己也在寫一本書,因為我出過很多地方,包括像以色列,看過很多很多的創業公司,我真的很體會到有一點,我覺得科技有時候并不重要,有時候你對生活的了解,生活才是最好的孵化器,是以這也是我在寫一本書的名字。在做分享之前,先給大家看一張照片,我覺得這張照片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非常溫情的照片,這個溫情在中國文化裡面存在了很多很多年。春節要來了,也借此機會給大家拜個年。春節的時候一大家人吃完了飯,大家坐在一起看春節晚會。但是我覺得事實并不是這樣的,而且這種轉變在過去兩三年裡面轉變非常大,我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現在我們能看到是這樣一種情景,經常在房間裡面,是以我們中文來說同在屋檐下心不是在一起的,不在一起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有不同的關注點,大家不再關注螢幕就是電視,我們關注度都在不斷的被分散。
我們在很多年前,這是一張表,從這個角度去發展,我們發現在2005年的時候當時我覺得國内有一個三屏合一,當時有電視,有手機,有PC,希望電信有線會捆綁無線電話,但是當我們喬布斯iphone帶來的時候生活又改變了。比如我們買手機的時候會關注一件事情,手機上面的應用已經變成多少,而現在已經成為習慣了,大家并不是太關注了,包括安卓也好,是以對這些的關注越來越少了。但是現在關注什麼了?當你回顧2015年,我們發現當你去看每家大的公司,甚至于看冉冉興起像小米這樣的公司,包括創業公司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們在關注(英文),我不知道中文怎麼翻?實際上我們關注使用者習慣,是以你會看到在蘋果的話他會有iphone,後面還有蘋果的(英文)TV,包括微軟也會推它的(英文),推它的手機,是以說我們都在看,包括我們最好的一個例子,目前來看做得最好的三星,三星有電視,三星有手機等等,它實際上是在做使用者使用習慣的遷移,包括為什麼有人覺得小米有潛力,因為小米出了手機以後出TV,出了TV以後出路由器,所有的東西它慢慢的是在把大家的使用者習慣都統一,大家用慣了小米,下一個産品不是手機,但是我還是會小米的,這畢竟是一個品牌的植入,更是使用者習慣的植入,是以這也是我看到的一個趨勢之一。
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看,稍微技術一點,發展的話也發展的很有意思,這張照片不是很清楚,這是我去日本參加大會的時候日本的一個分享者他所做的,我覺得很有道理,他看時間點,你會發現1900年那個年代我們所有關注電子的半導體,就是所謂的純粹的(英文),但是到了1980年代我們有了電腦,是以我們關注硬體,元器件本身,當然出了PC慢慢有了微軟的Windows,當Windows以後我們又關注在跑的軟體,當2007年左右的時候,包括過去這一年我們關注軟體怎麼樣?不管手機上的,包括電視上的也好,我們關注這些手機,這些器件是不是聯網的?這是我們現在的關注點,現在進入新的時代,今天上半場大家都在分享的,我們關注的是所有的合一,就是硬體、電子器件,軟體、網絡和服務,我們看現在不管什麼樣的角度去了解所有的産品都離不開這一點,是以你做的這一個方向都是跟這些相關的,隻不過我們現在把硬體說的更多,是因為我們後面會提到軟硬結合,因為我們在前面看到很多軟體,看到好多網絡,現在我們需要把硬體,包括電子器件,包括後面的傳感器加在一起。目前大家覺得我是媒體人,但是媒體角度來說,很多我們講趨勢趨勢,是以你看的時候這就是趨勢,這真的沒有太多深奧的道理,因為這已經是前時代發生的,現在我們是做大融合的時代。
我們再去看一些細節的例子,去看趨勢發生的更細節點,就是計算能力,我們再看1960年代跟剛才不謀而合的意思,你看到最開始有很大的計算機的群組,到後面慢慢我們有了個人PC,我們去做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到現在的時代就是每個人都非常關注的可攜帶裝置,可穿戴裝置,包括我們會提到說會有很多家庭,家用的智能裝置,隻不過到現在趨勢就是計算無處不在,不光是在PC上,是在你身體的可能某一個部分,某一個很小的裝置上,這也是一個時代的遷移,就科技的遷移。當我們去看這個的時候再回顧前面一個點,差別或者今年我們可以認為可穿戴裝置的一個元年,我們确實談這個詞談了很久了,在國内叫物聯網。當天動點科技現在域名叫(英文),最開始我寫部落格的時候是(英文),當時我做了研究,就是研究無線傳感器網絡,實際上翻譯到國内就是現在的物聯網,後來我覺得不管動還是不動,移動還是不移動,是以後來我改了名字了。是以當我看物聯的時候我找了一些資料,你可以看到發展到底有多快?有人說2011年有150個億所謂的物體連接配接在互連網絡,他們建立了超過500億個聯接,到2020年預計将超過300億個物聯網。“物”(裝置),它們将建立超過2000億個聯接。
當我們去看(英文)的時候,今天前面講者講了很多執行個體,我這邊抛磚引玉,從另一個層面看一下所謂可攜帶裝置,我們看可穿戴裝置,并不是看的産品的本身,我們看的從生态系統看。這實際上是國外在(英文)特邀作者做的一張圖,它叫物聯網(英文)。我們看整個大圖的時候發現,實際上我們看物聯網有它平台的,這個平台裡面有大的公司,包括像今天海爾也在做平台的東西,這一塊是作為消費者最關注的,因為剛才提到了,包括海爾冰箱也好,還是檢測空氣的這些空氣盒子也好,實際上都是屬于這一塊的,就像我們軟體試驗裡面看各種各樣的應用一樣。
這面最有名的(英文),看分類裡面有(英文),待會兒我會提到量化自我的概念,也有跟家庭相關的,也有跟所謂的硬體B2B,就是跟工業的應用相關的,當然也有跟生活相關的,當你看最後下面一層的時候,你發現(英文)也算是平台,但是它們平台幫更多的創業公司能夠做到第一步,能夠融到第一筆錢做這樣的事。當然有軟體的系統,有移動的基礎裝置電信的系統,實際上都是屬于在這個層面上。是以當我們去關注這個行業的時候,可能有的時候你真的不應該去隻去關注這一個産品本身,你看到這個産品它到最後能不能成功,它牽扯到是整個行業,整個産業鍊是不是很成熟。
2013年,Kickstarter平台上有300萬人總共籌集了4.9億美元,其中有199911個項目完成了集資。我們開個玩笑來說,各種可穿戴裝置的出現已經超過了投資者的預期,在座如果有投資者的話,可能每天越來越多的創新公司會告訴你,可能回到兩年前或者一年前,每天會有人告訴你說我今天做了一個(英文),可能又過一兩天有人又會告訴你我做了一個手環。
因為我們關注很多是創業公司,是以對我來說,我一直很想強調一點,就像我覺得三年前的時候,我們去看整個移動網際網路的行業,三年前你發現很多出來的移動網際網路的公司他會告訴你我要做移動領域的社交網絡,都是做了很大的夢,但是你再過了兩年忽然間你會發現抱有這樣的夢的公司真的沒有一個做出來。對大叔創業公司來說,它們成不了下一個蘋果Apple,因為很現實的問題在于,上次碰到(英文)兩個創始人的時候,實際上(英文)當時兩個創始人現在都非常有名,一個叫Make,還有一個叫(英文),當時我就問Make,為什麼你不像你原來的朋友一樣做硬體?他說他真的看不懂越來越多人看硬體,我說挺好現在做手表,他當時就問我一個問題說,如果哪一天蘋果出了手表了,你會買誰的?我當時想說我一定會買蘋果的,是以這就是品牌的力量,是以我們的機會這是一個原因。
智能裝置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傳感器,對于有了傳感器以後我們要做一個事情,可能用網際網路的思維做軟硬結合的産品。原來剛開始我剛聽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覺得好像做軟硬結合比做軟體确實門檻高了很多,但是這麼過去了一年過了以後我發現在中國土壤裡面做硬體說明比做軟體還要難,是以做軟硬結合很多人覺得很難,相信再過一兩年對很多創業者來說并不是難的事情。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湧入大公司裡面最後他們誰去赢呢?他們怎麼和同類的創新公司抗衡呢?最後你做的好還是不好,并不是在于硬體本身,而是你用的你硬體怎麼處理好資料,到最後把資料怎麼回報給你的使用者,這才是最重要的。從網際網路的角度我們可以很快(英文),可以很快做十幾萬使用者,可以很快做二十萬使用者,但是你拿到資料以後怎麼樣去優化,這應該是很好的去思考的課題。
在這個行業裡面你有可能變得比較另類,大家知道MetaWatch嗎?手表中的Vertu我沒有看見哪個人拿過,但是MetaWatch做出來的東西都是最貴的。回過來看我們看對創業公司來說,垂直領域,這裡我舉兩個大家比較關注的垂直領域,第一個是大家很關注的智能化家庭,我這裡面舉幾個例子,這幾個例子是前面美國團隊報道過的,這是叫Cubesensors,這是很小的東西,你去看一下它帶了多少個(英文),你比較這個東西很小,可以檢測空氣品質,可以檢測溫度,可以檢測适度,可以檢測噪聲,光、壓力,還可以感覺搖動,是以你會發現這就是非常有一定設計感,又很實用大而全智能的裝置。
這是第二個例子,我為什麼當時覺得生活是最好的孵化器,你發現生活很多有疑問的問題你真的沒有被解決,每次在洗澡的時候,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個疑問,水怎麼不被浪費了?這也是前幾天剛剛推出來了,這就是一個閥門,閥門可以接在你家裡的水管裡,它可以用它自己的方式監控你水的流量,包括溫度,控制幫你節約用水,而且幫你做一個統計資料,你在一天在哪個時間把水流量減少,或者把溫度調的更低一些。這是剛才提到的叫Smarter,它做得東西大家基于軟體的方案做不同的意見,用在家庭不同的裝置上,我覺得大家這些也可以回去查一下。
第二個很多人都會感興趣,就是所謂的可穿戴裝置,用一個稍微學術一點的詞我們叫“自我量化”,如果你對這個詞不夠了解的話,這張圖我找了半天,終于找到這張圖,我覺得特别形象,就是(英文),你發現這個人裡面他所戴的眼鏡也好,手環也好,各種各樣的環也好,包括各種各樣的東西也好,實際上大家都在做一個事情,把你人的身體溫度或者運動量,或者卡路裡都在用數字反映。你想象一下,就像一個黑客空間,最後如果有一個眼鏡的話,大家都穿好可穿戴裝置的話,我們再用(英文)眼鏡看的話人就是一個數字,是以這個就叫“自我量化”。
一說到可穿戴裝置大家第一個反應是手環,第二個反映是手表,實際上我們看行業的時候,實際上我們确實再把面展開一下,實際上我們不止有好玩的可能,或者有用的東西,我們可以用幼兒健康檢測的,這也是前面剛推動來的,這是穿在小孩的小腳上的,可以檢測小孩的溫度,包括睡覺是不是睡得好,這實際上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你如果把他綁在手上小孩很不習慣,而綁在腳上可以。這是一個血糖監測儀,它可以把血糖監測儀的東西讀出來傳到你的手機上,這樣整天可以檢測血糖的變化,血糖曆史的資料,再給你一些好的建議,該怎麼檢測你的。因為血糖是需要每天做必要的檢測的。
這也是一個挺有意思的智能藥瓶,智能藥瓶它能夠告訴你提醒你要吃藥了,他也告訴你你這次吃一顆還是兩顆,如果你真的去想生活就是你需要做的地方。這是一個襪子,這個襪子不是為了飽暖,而是練習跑步的人告訴你用正确的姿勢跑步,他在人跑步的時候會告訴你怎樣正确的姿勢跑步會更有利于健康。這是一個頭盔,頭盔在你騎車的時候有一個導航,但是還沒有成品出來。
我們再談智能裝置,其實還有一個點,我們越來越多智能裝置改變的不僅僅是說某一個産品,實際上給我們帶來的還有一種更深遠的,改變是互動的改變。大家可能會知道這個,因為前段時間非常火,去年年初的時候非常火就是(英文),他用一個USB接到任何螢幕上,可以把方圓多少米的空間變成可體感的空間,是以你可以用手勢控制電腦,這是很多人知道的。很多人不知道的也是在(英文)公司推出的,這是眼球追蹤的,這個東西也可以插USB的,是以當你拿一個ipad的時候,隻要你用眼球一秒它的螢幕就滑過去了,我們看到新的智能裝置在改變互動設計新的體驗。
這也是新的例子,這個東西是戴在手指上的,它這個東西可以跟你音響裝置連,可以跟你的手機連,當你戴上以後你就做一個手指上下滑動就可以把聲音變小,是以這改變的不是一個産品本身,而是一個互動本身。
剛才最開始我覺得也很高興能夠聽到包括我們上午最開始王總這邊也介紹到了,很多事情大公司做不了,隻能小公司做,前年我在美國的時候當時聽很有名的教授,他當時說的用詞非常(英文),他說研發部門已經死了,他說在大公司不應該有研發部門了,而我們應該做開放式的創新,這也是海爾今天要做的事情。
大家如果了解開放創新的話,這張圖做得簡單移動,開放式創新就是你不要在做内部的研發和創新了,而把這個喇叭筒全球向内向外都要打開,這裡面科技中心再結合外部的積累,甚至外部或者内部資金的注入,讓它們産生好的作用,可能它們出來有的東西是針對新的市場,有的東西是針對現金市場,甚至于有的東西研發出來以後可能跟你公司沒有關系,但是它剛好打開了另一扇門去做新的新的市場,這就是(英文)的創新。
我自己雖然是做科技的人,是科班出身的。我第一個工作三年半在寫程式,05年做3D的研發,當你再回頭看科技的時候,我們還有一個心态,看科技要有魅力,也需要耐心。這張圖上是Gartner很有名字的公司,每年預測公司科技的發展,這都是各種不同科技的名詞,這張圖剛剛開始。這個到這個點就是媒體吹捧最多的時候,但是科技本身并不成熟的時候,越往後面走,包括到這裡有語音識别到跟位置相關的智能,包括一些生物技術,包括企業級的3D列印,你發現他們這些都在平穩的地方,就說明這個技術已經成熟了,而且已經慢慢進入商用或者進入應用了,但是在這個區裡面實際上說可能媒體炒作特别多的,實際上最沒用的,但是可能代表未來趨勢的,你會發現現在比如說都在提3D,現在3D列印機都知道了,但是你還不知道3D掃描器吧,但是相信明年就會走到這兒了,是以我們需要關注科技,看科技和現在的時代到底在哪個時段了。
最後我還想說的是科技人經常給大家酷B的形象,但是我們做科技的不能再酷B了,因為中國缺的是好的設計,好的設計師。我們應該擁抱時尚,先擁抱數字的時尚,如果做到這一點,中國真的超過國外了,能夠走到大家前面了。
每年年初有一個意大利的設計展,當時一個家具展台我拍一個照片,他的意思你如果覺得這件東西沒用的話或者是這不是必須的話,你就不要去做了,當你發現這個東西是有用的話,你不僅要把它做好,而且要做的漂亮,這就是我今天的演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