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位資深DBA的投資之道

1 引子

深夜,正在做股票複盤工作,心理有種莫名的甯靜踏實的感覺,想起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于做到了穩定盈利。

忽然想起兩年前,一位DBA大咖希望我做一期講投資的視訊,因為都是DBA,大家都很熟悉,但當時我拒絕了。因為當時我覺得我積累不夠,而且我也沒有确信我做出來了。

現在我終于覺得我可能能寫點東西出來了,第一算是給DBA大咖的一個交代,第二也是我這一個階段的投資總結吧。

2 投資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一直在問自己,投資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我個人認為是預期。

預期在漢語字典的定義是“事先的期望”,既然是期望,兩種可能,一種就是成了,另外一種就是不成。

在股市中,隻要有預期,不管事後成或不成,都沒關系,都會先漲一波,而且是很大。如果最終成了,大多數情況是震蕩或者小幅上漲,很難出現你想象的大漲。如果不成,就直接下去了。

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電視劇“喬家大院”,其中就有一個橋段,事情發生清朝時期山西,喬緻庸需要賣出他手中的高粱,他就人為的制造出了一個預期,西北将有戰事,為了配合這個預期,他同時大量收購戰馬用的草料,然後去北京傳播類似消息,最後他手中的高粱高價出手了,這就是預期的力量。當然事實上是假消息。

再舉一個例子,我今年做的比較好的一隻股票就是這種邏輯,我做的這隻股票A是做光伏裝置的,因為光伏企業為了産品的換代,需要采購這種裝置來生産新一代的光伏産品,這種裝置 A企業僅僅是有比較大的可能性做的出來,另外有一隻股票B,B企業基本上是能做出來了。大家猜猜結果如何?确定能做出來的B,今年漲幅75%。不确定能做出的A,今年漲幅229%。最後不确定企業的漲幅遠遠超過确定企業的。這就是說明了,其實隻要有預期就行,事實是啥不重要。最近我A股票我減倉了,為啥呢?因為如果A企業做成了,這叫做預期兌現了。既然兌現了,就可以走,隻有一種情況會繼續漲,那就是超出預期,這種機率我看來很小了。如果倒黴A企業沒做出來,後果就是劇烈下跌。

我上面的例子其實對應了大多數的散戶常見的一種虧損現象,也就是看一個公司的新聞,看股價漲的很好,當下業績很好啊,是以認為會繼續上漲,你就沖進去了,往往就是高點,最好的結果是震蕩,但大多數是一路下跌,你可能一臉茫然,覺得奇怪。其實這就是典型的預期兌現成為事實了,應該是撤退的時候了。你也可以反過來想,你想連你這種經驗不多的人都知道了公司很好了,可不就是最後的晚餐了嗎?

上面說的兩個例子,大多數人可能認為這是一種投機,可能覺得心裡有點不屑,但是這是股市運作的規律,我也是故意舉上面的例子,因為矯枉必須過正。更加精确的定義是:隻要有預期,不管事後成于不成,都沒關系,都會先漲一波,而且是很大。如果最終成了,要看是否事實超過預期,如果超過了,還能漲一波,但一般不如有預期的時候漲的大,如果等于預期,是震蕩或者至少漲不多,如果低于預期,就會下跌。如果根本是假的,就直接跳崖下去了。

其實作實中也是這樣,很多厲害的人都是能很好的把控好預期,讓你産生很愉悅的感覺,真正的事實未必那麼美好。

有時我在想,為啥預期的力量如此的大,甚至超過了事實帶來力量?後來想想釋然了,這就是人的本性,古有“望梅止渴”的例子,也有用“閉月羞花”這種側面描寫的方式來形容女子,這不就是給你一個朦胧的預期嗎?而且很多時候我們都有這種感覺,新的預期帶來的振奮是印象深刻的,預期實作反而覺得不過如此的,真正驚豔的感覺(事實能超出預期)反而少之又少。

更進一步,就算我們知道了預期的力量,真正要做到知行合一,用這種思維去看問題,也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刻意訓練還能做到。開始時你還是會用老觀點去看問題,畢竟這種觀點是我們幾十年的習慣。

另外一點很重要,就是常識思維,對待某些消息的解讀要遵循常識。

比如還是我上面說的A企業,如果你看行業的研究報告,或者正規的消息,它會告訴你,裝置已經做出來了,已經有生産企業在使用了,但是,真的真的已經做出來了嗎?做出來的标準是啥?做出來的标準應該是大規模的使用,證明它确實已經生産出來經過檢驗的産品,而不僅僅是企業在小規模的試用。行業的研究報告告訴你“裝置已經做出來了,已經有生産企業在使用了”這行文上是沒毛病啊,是以需要你細細的品它内在的含義。

作為一個謹慎的DBA,你是否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的,比如MySQL告訴你,我出了一個新特性,很牛的,你會馬上會去生産環境下大規模的用嗎?再比如某企業說它推出了新的資料庫相關産品,性能很牛,功能也能牛。而且網上到處都是他的消息,你是否真的認為它很牛呢?是以常識很關鍵。

3 長期投資穩定盈利的本質是啥

如果投資想做到長期穩定的盈利,我覺得一定要抓住主要沖突,然後把事情想簡單些,想通透,這樣做的不會迷失方向,方向有時比努力更加的重要。

一般來說,如果你持有好企業股票,跟着好企業一起,一般盈利都是很多的,比如貴州茅台,如果你5年前買的,一直持有,已經漲了10倍了,關鍵是如何定義好企業,這就是涉及到這個企業值多少錢的問題了。

我們可以用簡單的思維,你可以把企業簡化成一個人,一個企業值多少錢簡化成一個人一生能賺多少錢,一生賺的錢也很好計算,把每年賺的錢加起來就好了,但是不能簡單的相加,因為明年100元,不等于現在的100元,你需要扣除一個比率,一般叫折現率假如8%,折成現在就是100/1.08=92.59, 比如後年你賺了110,折成現在110/1.08/1.08=94.31。

用這種方法你可以計算出他一生賺多少錢貼現到現在這個時刻的價值,然後拿他現在的市值和一生賺多少錢貼現到現在這個時刻的價值比就可以了,如果低,表示低估,買的值。企業也類似,道理都是一樣的,網上可以去查具體解釋(自由現金流貼現法)。

你也能看出決定企業價值的2個關鍵變量,未來若幹年比如15年的平均增速和折現率(也就是上面說的8%的那個值)。折現率先不考慮,因為未來錢越來越多,折現率是會降低的,有利于估值的提升。重點在于未來15年或者更長的時間的平均增速,首先增速能多少,時間持續能多長,15年還是更長呢?這個有和茅台的商業模式相關,茅台首先是奢侈品,大多數用于招待尊貴的客人的。是以最差也能存活很長的時間,至少大于15年吧,而且價格因為茅台是稀缺的,擴産困難,價格上漲也是可以預期的。是以茅台能值那麼多錢,是有道理的。

當然我僅僅是拿茅台舉例子,不是推薦現在去買茅台。茅台這種代表了一類企業,它的商業模式導緻了它是常青樹,像這種類型的企業多半出現在食品和醫療行業中,這類企業一般生命周期大約在50年以上。

還有另外一類企業,他們的生命周期會短的多,比如現在很火新能源電池龍頭企業,你很難想象過了20年後,它是否那麼火,甚至這個企業是否存在都很難說。但是并不是說這種企業就不能做,就像人有兒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一樣。如果你在它青年期前介入,然後在老年期前退出,一樣會有很好的收益。同時一定要注意,預期很重要,那就是你預期它進入老年期就要退出,而不是等它事實上已經到了老年期退出。另外就是要密切跟蹤,因為這種企業有可能是會中途夭折的,如果預期要夭折了,也要退出。

在做的過程中,一定有各種幹擾因素,比如宏觀環境等,但是個人認為這些不是主要的因素。是以要厘清主次。這種你想想也很容易了解,比如茅台,如果大盤不好,茅台也會跟随下跌,但是大盤不好不會影響茅台的本質,它依然還是奢侈品,不會因為a股下跌它就不是奢侈品了,一旦下跌的情緒宣洩出來了,它很容易創出新高。是以操作上這種大盤下跌,情緒很差的時候往往是買入的好機會。

4 現在能做什麼

如果你想做股票,千萬記住一點,如果沒把握能做到穩定的盈利,千萬不要投大量的錢。

穩定盈利的意思是至少要3年以上盈利才行。

股票,首先,常識上講,如果不經過付出,我指的不僅僅是錢,而是投入的精力,是很難做成的。

比如我做DBA,經過學習後,至少要經過2年實踐才能算合格的DBA吧。做股票隻會比它難,因為股票你要碰到各種思維上的調整,前面我已經有所闡述,另外你要面對各種幹擾,面對人性的心理的挑戰。人一般都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特别在做股票上面,人往往覺得自己會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如果你有這種信念,記住你需要通過時間來檢驗你的确可以,而不是感覺自己沒問題。

普通投資者容易上手的還是去買基金。我認為買基金五的大原則:

  • 第一:挑選頭部基金經理,而且他們的業績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一般至少3年以上且業績不能太差。具體操作可以關注一下中國基金業金牛獎,重點關注是否是知行合一的人,知行合一是賺長期錢的關鍵,我們一定要了解到這個市場沒有股神,盈虧一定同源,長期持有可以賺到前兩年的錢,但一定會在今年初回調,如果這個基金今年初不會回調,大多數是前兩年的錢一定賺的不夠。是以認知正确了,才能賺到投資的錢,無論是股票還是基金。
  • 第二:持有時間一般都是3年以上。
  • 第三:買多個頭部基金,而不是一個。
  • 第四定投或者在大盤不好的時候多買點,在大盤好的時候不買或者少買。
  • 第五:原則上賺錢了你就可以賣出,或者在大盤好的時候賣出。賣出建議分多次賣。

注意以上五點是一個整體哦,不要割裂開來,用DBA的術語就是五點組成一個“事務”。

下面解釋一下這樣做的依據:

  • 首先你這樣做的前提是看好中國的經濟,至少不能看衰。如果你不好看,你原則上是不能投資中國的。我個人對中國經濟比以前我沒做股票的時候是更加看好的,因為你研究過了某些行業後,你至少會發現中國經濟的品質還是有上升的地方的。現在住房不炒,大家投資管道并不是太多。資金是會流入股市的。
  • 然後你選擇的基金足夠優秀,如果時間長,短期的波動就抹平了,跟随大趨勢就已經能賺錢。選擇多個基金也能避免單個基金帶來的風險。操作上你基本是定投或者更好的大盤不好買的多,這樣你的成本也比較低。是以基本上能保證你能盈利,至少比銀行利息高。

基金其實分為兩種類型:

  • 一種是主動性基金,這種基金經理需要去主動選擇股票。
  • 另外一種是被動性,這種股票的配置是跟着指數或者指數的成分股定的,基金經理隻需要無腦的抄作業就行,比如典型的某些etf基金。

我的建議是現在多配置主動性基金。随着市場的成熟,未來10年以後可以買etf基金。原因是未來逐漸成熟後,就會内卷,基金經理間的差異變小,最終打不過市場平均化的etf基金了,類似現在美股就是這樣的。

說一下股票和做基金有啥不同?

首先做基金比股票輕松的多,然後如有長期投資股票的人更加容易長期持有基金。基金不好的地方,尤其是公募,要面臨短期業績的考核,是以很多時候好股票明知道很好也不能完全拿不住,會導緻長期業績受損。如果是自己做,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當然個人做也有劣勢,如果模式穩定的情況下,就是對企業、行業跟蹤的不可能那麼緊密,資訊擷取時效性會差不少。

5 投資的書籍和最後的唠叨

關于投資相關書籍,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投資最重要的事》,是由霍華德·馬克斯所寫,另外他寫了一本叫《周期》的書,也相當的棒。

最後,還是需要說一下:我僅僅描述一下我對投資的看法,不代表我推薦哪些股票或者基金啊,也不代表我說的觀點/方法一定正确。因為投資本身可以看作是推理題,我們都在解題中。推理題必定有前提,然後是推導的關鍵路徑和關鍵因素,最後才能形成結論。如果前提變了,或者關鍵因素、路徑沒搞對,都會影響最終的結論。

2021.9.5 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