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金錢奉為神明,它就會像魔鬼一樣降禍于您。”——引言
财富從古至今就是人們趨之若鹜的東西,有人一生受盡折磨,受盡勞累,賺的錢卻隻夠養家糊口,入不敷出;而有人懂得門道,奇思妙想,以财生财,賺的盆滿缽滿。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很實在,卻也是真的。沒有錢的人在這世上寸步難行,曾經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之是以那麼受人尊敬,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雄厚的财力,以至于别人不敢看輕他。
古往今來,人們對首富的位置都無比關注,明朝的首富沈萬三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人物,據說他被抄家的時候總資産達到了二十億兩白銀,這比曾經的比爾蓋茨家産都豐富。
善于經商,重振家業
沈萬三出生于浙江省烏程縣南浔鎮的一位商人家。元朝末年政治腐敗,統治黑暗,天下大亂,各地戰亂起義不斷,沈萬三的父親沈佑為了避免被波及,舉家遷徙到了周莊。
作為一個商人突然搬到了農村居住,了無根基,沈萬三一家最初隻是從事簡單的務農工作以養全家,可農活又苦又累,和曾經的錦衣玉食形成了天差地别。
幼年時期的沈萬三就受到了父親的影響,對經商十分感興趣,後來也證明了他也很有天賦,來周莊後,沈萬三不甘心蝸居在這個小地方,更不想過貧苦的生活。
于是他就重操舊業,繼承父親的業務從商,他慧眼獨具,仔細檢查結合周莊的地理位置優勢,開墾出了一片熟地,專門種植糧食和油菜作物,然後再拿出去賣。
就這樣,規模一點點地擴大,沈萬三積累了一定的資産,他又開墾了更多的土地,業務規模也不斷的擴大,不再僅限于周莊以及附近,還擴充到了全國各地,交通網四通八達,很快就成為了當地有名的富商。
發達起來的沈萬三,吸引了同縣的富商陸德源的注意。陸德源也算是沈萬三的伯樂,他一眼就看出了沈萬三的經商天賦,暗自震驚的同時也與他交好,後來為了親上加親,陸德源更是将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沈萬三。
陸德源年事已高,對财富的欲望也不那麼強烈了,他便将全部的财富交給了沈萬三打理經營,也算是尋找了個接班人。
有了陸德源的資源和人脈,沈萬三如虎添翼,将生意越做越紅火,不僅在國内做,更是将業務擴充到了國外,他也将國外獨特的香料珠寶運回到國内販賣,這些新奇的東西在國内富豪手裡很暢銷。
助朱元璋投資建都城
後來各地起義,天下大亂,沈萬三在戰亂中的生意也不受影響,他為人誠信,經常資助窮人,也幫助起義的部隊,在民間的口碑很好。張士誠,陳友諒等人都受過他的幫助。
即使明朝建立後,沈萬三的生意也依舊紅火,他越做越大,一步步成為了明朝的首富,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計劃修建都城,可當時天下初定,國庫凋敝。
拿不出多餘的錢去建造都城,朱元璋左思右想,突然想到了沈萬三這個富商。畢竟當初起義的時候,朱元璋的部隊也得到過沈萬三的資助,對他的财力還是有些了解的。他親自去接見沈萬三,告訴他自己想在南京修建設都城,并希望得到他的資金援助。
當時的沈萬三已經是首富了,他有了巨額财富後就像做一些實事,更加注重自我價值的實作,聽到朱元璋的話他當即就爽快的答應了。再說修建都城赢得的可是美名,要被後世永遠記住的。
沈萬三出錢後,對修建都城也十分傷心,他每天親自上崗監工,資金成把成把地往外挂花他也毫不心疼,很快都城就修好了。朱元璋對沈萬三慷慨解囊的氣概十分滿意,當下就封賞了沈萬三的兩個兒子全部做官。
不僅如此,朱元璋更是親自許諾沈萬三有什麼要求都可以盡管開口提,君無戲言,可謂是給足了沈萬三的面子,修建都城的事情也讓他的口碑更好,生意也更火。
惹禍上身
後來朱元璋又準備實行天下大赦,犒勞三軍,撫慰民心,剛剛資助過修都城的沈萬三聽說這個事情後大喜過望,主動提出要自己出錢犒勞三軍。
雖然是好心好意,可在朱元璋聽來無疑是赤裸裸的挑釁,這是亵渎自己的君主權威,他本來對沈萬三的好感也消失殆盡,态度急轉直下。
朱元璋下令調查沈萬三,更是發現沈萬三曾經資助過死對頭陳友諒,這可算是點燃了朱元璋,他當即下令将沈萬三抄家壓入大牢,聽候發落。
最終等待沈萬三的就是被發配到雲南,他家人的生活也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據說沈萬三被抄家的時候有二十億的白銀。
而明朝初期的一兩銀子折合成現在,相當于300元,是以沈萬三當時的20億白銀家産,大概就相當于現在的6000億元。現在的世界首富财産也不過是5500億元罷了,沈萬三可遠比現在的世界首富都要有錢。
在大起大落後,沈萬三并沒有自暴自棄,一蹶不振。他在被發配到雲南的路途中,多方面觀察,挖掘出茶馬古道的商機。
他将江南優質絲綢和西南地區的物品互相往來交換,利用茶馬古道賺取了不少的錢财,雖然财富比不上曾經,可也足夠他順利度過餘生了。
小結:
經曆過大起大落,沈萬三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曾經是世界首富,一朝被抄了家,他并沒有一蹶不振,反而是重拾信心,更加努力拼搏,足以可見沈萬三的耐心和信心。
想當初的他也是一樣,不甘心當一個安于現狀的農民,通過自己的努力積累一定财富,慢慢步入商業發展道路,不斷的開拓業務,最終成為了明朝的首富。
金錢是汗水奮鬥來的,沈萬三的首富位置不是那麼好當的,其背後的努力我們可想而知,在新環境中開辟商機,懂得變通,這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