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軍禮——丁炳生,男,1922年生,江蘇金壇河口人。1945年參加新四軍,跟随陳毅赴茅山、天目山等地區抗擊日寇,在部隊擔任機槍手。在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抗美援朝戰争中,機智勇敢,英勇善戰,多次戰鬥從未受傷。多次榮立三等功。王玉華 攝
平凡中彰顯偉岸
——談王玉華《抗戰老兵》攝影作品
李舸 │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
戰争太殘酷了——胡正明,男,1928年生,江蘇金壇唐王人,1940年年僅11歲,在新四軍父親、哥哥的影響下參加了新四軍,成為警衛營小鬼班戰士,在茅山地區參加抗日遊擊戰,後參加解放戰争、抗美援朝戰争,多次榮立三等功。王玉華 攝
看着江蘇攝影家王玉華精心拍攝的《抗戰老兵》系列攝影作品,我深受震撼。黑白影調下,70位抗戰老兵,一個一個似鐵打銅鑄的雕塑,凝重裡不失靈動,平凡中彰顯偉岸!
我是幸運的——歐陽忠信,男,1928年生,江蘇金壇西崗人。1944年7月參加新四軍,在陳毅部隊司令部當衛生員。在溧陽,與日本鬼子展開了激烈交戰。随部隊北撤,先後參加揚州、寶應阻擊戰,在戰争中搶救傷員時,背部、腿部中彈受重傷,榮立四等功。王玉華 攝
王玉華,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攝影家協會主席。他大眼睛,個高而結實,謙虛又健談,有農民的樸實和詩人的激情。
八年抗戰不容易——陳發鴻,男,1925年生,江蘇金壇社頭人。1942年4月參加新四軍,跟随陳毅、粟裕在茅山等地參加抗日遊擊戰争,曾任陳毅、曾山在金壇建昌圩主持召開的中共蘇皖區第一次代表大會警衛。随部隊北撤,參加高郵、淮安、漣水等抗日戰争,肉搏中面部等處受傷。後參加解放戰争,榮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王玉華 攝
我們見面的機會屈指可數,更多的是電話溝通,但這沒有影響我們之間在藝術上的探讨。電話那端,傳來最多的是他對如何表達、刻劃、挖掘影像内涵和人物情感的見解。他總在追尋“人人眼中有,個個鏡中無”的新聞作品,而不是新聞産品,也是以常常收獲榮譽:1997年拍攝的《漁家歡慶十五大》刊登在《人民日報》華東新聞報眼顯著位置,2008年拍攝的《從雅典到北京》——喜迎奧運刻紙長卷攝影作品發表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他拍攝的《特殊的報刊亭》《毀窯還田》等作品也被《人民日報》刊用,《送子參軍》榮獲第24屆全國攝影藝術展紀錄類優秀作品……作為一名最基層的攝影家,他的努力印證了一句名言:“英雄不問出處”。
抓住鬼子緊緊不放——孔慶平,男,1928年生,江蘇金壇西崗人。1943年2月參加新四軍,在師偵察科當通訊員。在鹽城跟随粟裕在蘇中地區開展抗日遊擊戰争,為首長傳遞軍事情報。1945年八九月間,參加攻打拒不投降的高郵日軍。後參加解放戰争,榮立三等功。王玉華 攝
我也時常想,玉華何以常保激情呢?他的文章《“鏡頭”永遠裝着“責任和使命”》一文讓我找到了答案:“無論是作為金壇政協委員還是攝影工作者,都肩負着重大的責任和光榮的使命。他在建構和諧社會的活動中尋找“熱點”;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序中尋找“難點”;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尋找“亮點”。他默默地追求着“影不驚人誓不休”的新聞佳作,讴歌正能量,奏響最強音。
我的槍法很準——徐進,男,1923年9月生,江蘇金壇人,194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先後參加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抗美援朝戰争。王玉華 攝
有一年,我在常州見到玉華,才知道他在過去300多個日日夜夜裡,以常人難以想象的付出關注着抗戰老兵們。他說:“越是走近這些老兵,就越為他們的人格和境界着迷,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健康還是疾病,他們好像約好了似的,都在念叨‘我們是幸運的,太多太多的戰友倒下了’,那種‘心底無私天地寬’的高風亮節,那種無怨無悔的精神境界,讓人肅然起敬!”
一有機會就狠狠打——王喜孝,男,1922年生,江蘇金壇白塔人。1941年參加新四軍,被編入新四軍黃河茅山16旅47團4連,兄弟三人相繼參加了新四軍,跟随陳毅、粟裕在茅山地區與日僞軍開展抗日遊擊戰争。在塘馬戰鬥中幸存,後參加解放戰争、抗美援朝戰争,榮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王玉華 攝
為了能拍出抗戰老兵這些平凡而可敬的老人骨子裡固有的風骨,王玉華意在筆先,善思善想善溝通,憑借滿腔熱忱,以幾十年積澱的功力,很快讓老人入“戲”出“神”,全身心地“用最平凡的人物,樹最偉岸的豐碑”。王玉華《抗戰老兵》系列攝影作品的史料價值已遠遠超越了其藝術價值,它是真實地搶救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曆史。
我大腦裡還有兩塊彈片——張土根,男,1927年生,江蘇金壇唐王人。1944年8月參加新四軍,跟随陳毅在茅山、浙江天目山、黃橋等地區抗擊日寇。年紀小、個子矮、機智勇敢,多次在日寇的眼皮底下、槍炮下脫離險境。在抗日戰争、解放戰争中,後腦、肩部多處被彈片擊中負傷,榮立三等功4次。王玉華 攝
看完王玉華《抗戰老兵》系列攝影作品,我隻想舉起右手,向玉華、向老兵、向所有讴歌正義、捍衛尊嚴、維護和平的人——敬禮。
看準了往前沖——戴和生,男,1928年生,江蘇金壇涑渎人。1944年3月參加新四軍,跟随陳毅在金壇、溧陽、宜興、安徽等地與日寇展開鬥争。随部隊北撤,後參加解放戰争,榮立一等功2次。王玉華 攝
制作|史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