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期,我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條件普遍不好,黃标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生在了湖北省沔陽縣峰口鎮張家台村的一戶農民家庭,是家裡面的第五個孩子,後來因為連連鬧饑荒,日子都不好過,活下去都成了問題,黃标的父母就将第二個兒子過繼給了親戚,又帶着其他的孩子逃荒。
黃标十一歲的時候,在大冬天跟着母親出去讨飯,結果卻是以走失,母親丢了兒子,也是日夜哭泣,但在那個時候,又可以去哪裡找自己丢失的孩子?母親即想念黃标又擔心黃标遭遇不測,導緻眼睛都瞎了。
不過黃标也是好運氣,在走丢後遇上了一個住在深山老林的道士,道士見他小小年紀,又與家人分别,這世道還不太平,于是收留了黃标,并且教會了黃标武功,大概3、4年後,黃标也能夠獨當一面了,便辭别道士回家去了。
黃标極為孝順,而且人也直爽,每天不是為母親端茶送飯,就是去寺廟燒香敬佛、學習武功,還維護了村子裡的治安問題,打跑了幾夥土匪團夥,是以黃标也是聲名遠播。
後來一個出身書香世家的姑娘束新安對黃标心生愛慕,兩人也是喜結良緣,婚後有了3個孩子,一家人是和和滿滿,但是鄉民們的日子苦啊,1925年,黃标帶着近百名的鄉民發起了“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但一夥人卻是以投身了革命。
盡管多有挫折,但黃标足智多謀,倒也是一個有福氣的人,由于黃标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救了當地金華寨寨主的侄女,寨主早就聽聞過黃标的事迹,今日一見更為佩服,于是将黃标選為了寨主,黃标是以成為了洪幫的老大。
黃标是個非常有正義的人,帶着洪幫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老百姓也是尊稱他為四哥、四爺(因為黃标的二哥被過繼給了親戚,黃标就成了家中的第四個孩子)。
那麼黃标又是怎麼投靠了日軍成賣國賊,使得母親因他擡不起頭?這要從抗戰說起,黃标有心抗戰,但是遇上組織的時間有些晚,1938年,日軍占領了沔陽,日軍認為黃标在當地十分有聲望,是以打算拉攏,派了漢奸雷筱圃去做說客。
但黃标避而不見,他平生最痛恨的就是漢奸,要他當漢奸,他甯肯與日本人拼命。不過在1940年,組織找上了黃标,黃标也是非常高興,覺得是自己為國家出力的時間到了,可黃标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接受雷筱圃的拉攏,打進敵人的内部。
那一刻黃标十分痛苦,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争之後,黃标還是接受了這個任務,為了成功趕走日軍,黃标做起了“漢奸”,然而除了極少數的組織成員知道真相,其他人對此都是一無所知,黃标做的畢竟是情報工作,保密工作自然也是首位的,連他的妻子、母親都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黃标被日軍逐漸信任,也打入了内部,而黃标也是營救了不少革命黨人,将日軍的機密消息秘密告訴了組織,完美的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任務,但是黃标“賣祖求榮”的消息也傳到了張家台村,起先同村的人都不相信是黃标會成為漢奸,但鄉民眼見的就是如此,是以村子裡的男女老少都以黃标為恥。
族人們也氣得将黃标從族譜中除名,黃标的家人也沒少遭白眼,黃标的老母親又氣兒子又心疼兒子被父老鄉親們這麼說,最終選擇了自缢,而這對黃标來說也是極為痛心的,但是日本人還沒有被趕跑,黃标不想功虧一篑,隻得接受了這一切,繼續自己的人物。
據《新四軍第五師抗日戰争史》記載:“(抗戰時期)荊州地區的稅款以及黃标黨組上交款成了邊區的主要财政支柱。”
二戰結束後,黃标恢複了自己的身份,但還是有一部分人并不清楚黃标并不是漢奸,而是黨的一位情報從業人員,尤其是沔陽縣當地人,對黃标誤解極大,1953年,黃标在監獄中病逝了。
一直到1980年,黃标被平反,沉冤昭雪,大家對黃标更多了一份認識。在黃标去世的61年後,黃标的遺骨被安葬在革命烈士陵園,人們才知黃标是位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