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軟體評測

這個作業屬于哪個課程 2021春軟體工程實踐|S班
這個作業要求在哪裡 軟體評測
這個作業的目标 通過各種案例分析,評測,思辨,總結
其他參考文獻

目錄

  • 1第一部分 調研,評測
    • 1.1CSDN問答
      • 1.1.1體驗
        • 介紹
        • 使用軟體
      • 1.1.2BUG
        • 1.1.2.1首頁的問題詳情可能會亂碼顯示
      • 1.1.3結論
    • 1.2Stack Overflow
      • 1.2.1體驗
      • 1.2.2BUG
        • 1.2.2.1show formatting tips無法收起/展開
      • 1.2.3結論
    • 1.3SegmentFault
      • 1.3.1體驗
      • 1.3.2BUG
        • 1.3.2.1浏覽器寬度變化導緻搜尋框消失
      • 1.3.3結論
  • 2第二部分 分析
    • 2.1開發時間估計
    • 2.2同類産品對比排名
    • 2.3軟體工程方面的建議
    • 2.4BUG存在的原因分析
  • 3第三部分 建議和規劃
    • 3.1市場概況
    • 3.2市場現狀
    • 3.3市場與産品生态
    • 3.4産品規劃

    • CSDN問答是CSDN網站下的問答子產品,為使用者提供提問求助和回答問題的功能。對于提問者,CSDN提供了多種激勵使用者回答的機制,提供專家團,并依靠CSDN平台使用者的優勢對問題的解決作出一定的保證。對于回答者,CSDN提供一系列的獎勵機制,包括排行榜、懸賞等提升回答積極性的方法;回答者可根據子產品、标簽等浏覽問題。
    • 提問者
      • 登入

        CSDN為使用者提供了兩種登入方式,一種為使用者自行點選登入注冊按鈕,跳轉到一個新的界面進行登入,第二種方式是進入到需要使用者相關資訊的界面,網站會自動彈出登入視窗,值得一提的是CSDN是此次三個測評網站中唯一一個有兩種登入視窗的網站。可通過微信掃碼、手機号、賬号密碼以及QQ、GitHub等第三方賬号登入。但是使用除微信以外的第三方賬号,頁面會顯示“暫不支援除微信外的其他第三方賬号注冊”。

        軟體評測
      • 提問

        提問者在編輯标題時,網頁會自動聯想20個相似問題和部落格的标題,按照相似度和問題的熱度排序,為使用者提供快速的解決方案的同時,避免問題的重複。

        問題内容的編輯提供了簡單的富文本編輯框,對文本樣式的編輯十分有限,像文字的斜體樣式并沒有提供,并且文本框的高度是固定的。

        提問使用者還可為自己的題目添加最多三個标簽,友善不同問題的歸類,讓提問者能夠選擇問題領域,快捷地找到專業人士解決問題。标簽需要在已有的範圍内選擇。

        釋出之後的問題詳情頁提供了對問題的點贊、回答、增加賞金、收藏、分享、邀請等功能,提供一系列幫助使用者加速問題解決的方法。

        軟體評測
      • 編輯提問内容

        提問之後對問題的補充、修改是很重要的功能,CSDN把對問題的編輯放在了問題詳情頁的二級菜單下。

        對問題的編輯在彈出的視窗中操作,提問者可對問題的标題和問題詳情進行修改,需要注意的是編輯并不支援對标簽的修改,并且修改之後并沒有問題修改曆史的記錄。

        軟體評測
      • 加速回答

        對問題的曝光和推廣對問題的解決有很大的幫助,CSDN提供了邀請最近回答過類似問題使用者的功能,此外還可通過分享連結、加酬金的方式增加問題的曝光度。

        CSDN為問答子產品專門配備了專家團,使用者首次提問有問必答,之後需要使用該功能需要開通VIP。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 回答者
      • 問答首頁

        回答者可以在問答的首頁檢視到各種問題的标題、部分詳情以及标簽、釋出時間、使用者和使用者的采納率,左側有問題的回答數和浏覽數,問題已經解決的在回答數位置有藍色框标記。

        回答者可根據頻道和标簽浏覽感興趣的問題,對問題的展示有酬金類型、問題狀态、排序方式的篩選器。

        軟體評測
      • 搜尋

        在導航欄進行搜尋,搜尋的結果最先跳出來的是CSDN全站的結果,問答子產品的搜尋結果需要再次點選擷取。

      • 跳轉回答

        進入問題詳情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點選問題标題進入詳情頁浏覽、回答,一種是點選回答小框直接進入詳情頁問題回答的編輯框進行編輯。

        軟體評測
      • 寫回答

        問題回答的編輯框與提問的詳情編輯框一樣,提供簡單的文本編輯。回答完問題便會幫助答主自動關注該問題。

        軟體評測
  • 優缺點分析
    • 使用過程

      首先,我使用CSDN提了一個關于後端項目自動部署的問題,對問題的編輯,分類,釋出功能都能夠較好地滿足提問的基本需求。因為第一次使用,有問必答功能免費,很快就有專家團的專家進行解答。我的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答,可以滿足解決技術問題的需求。之後又體驗了回答問題的功能,浏覽了問題後,對一個問題進行了解答,也能夠較好地擷取到題主的回報,基本能夠滿足答主的需求。

    • 優點
      • “有問必答”解答迅速。CSDN問答為問答子產品提供了專門的專家團進行解答。在我的實際體驗中,從提出問題到有人回答僅花費了一分鐘,而從提問到得到合适的答案花費了不到半個小時。
      • 有較豐富的獎賞機制。CSDN問答提供了多種鼓勵使用者回答問題的機制,包括但不限于酬金獎勵,榜單激勵,對于使用者活躍回答問題有很大的幫助。
      • 提問詳情編輯、回答編輯文本框無上手難度,所見即所得。提問的詳情文本框、回答問題使用的文本框(其實是同一個)使用者隻需輸入想要的文本,使用文本框上方的功能鍵對選中文本進行編輯就可看到文本的效果,沒有任何文法上的要求,也沒有Word那樣眼花缭亂的功能,學習成本極低,基本能夠滿足編輯使用。
      • 依靠CSDN平台的優勢。CSDN不是隻有問答子產品,還有部落格,論壇等較為活躍的闆塊,其中的使用者也可參與到問答中,而使用問答闆塊的使用者也可參與到其他闆塊中去,增加使用者對平台的依賴。
    • 缺點
      • 相關消息被限制在平台内。收到别人的私信、回答、評論,一切的消息都需要在平台内才能擷取,需要保持網頁登入,或者下載下傳App才會有資訊推送,容易造成消息擷取不及時的情況。
      • 登入注冊,如果使用微信掃碼登入的話,使用者在新浏覽器上或清除cookie之後掃碼,CSDN會要求在微信上關注一個公衆号(應該不是CSDN官方的),這種硬推廣給我的感覺比吃了蒼蠅還難受。
      • 編輯體驗較差。雖然文本易于編輯但是編輯框高度固定,而且高度設定得不合理,一次僅能輸入6行,單單文字編輯還好,插入圖檔後,圖檔前後的文字明顯分隔,需要頻繁操作滾動條,體驗極差。并且文本編輯過于簡陋,并不支援數學公式等複雜但必要的編輯功能。在這個方面我認為CSDN确實有為使用者考慮過,為使用者準備了易上手的富文本編輯器,考慮到不是每個層次的使用者都會用Markdown等語言,但是考慮的實在太不周全,這個文本框的高度分明就是在為難使用者,讓使用者六行以内就描述清楚問題?一插入圖檔就要上下滾左右拉,為了讓使用者不插入圖檔?那還提供插入圖檔的功能幹嘛?強烈懷疑程式員自己都沒有用過這個編輯框。而且編輯工具欄的圖示都模糊失真了,小小的細節很影響使用者體驗。
        軟體評測
      • 問答社群使用者普遍不遵守社群規範。提問頁已經提醒标題、描述中杜絕無關詞彙,闆塊中标題包含“大佬”,“小白”等詞彙的現象依然嚴重。甚至CSDN自己都在問答詳情裡發送廣告資訊。
        軟體評測
  • 對産品的改進意見
    • 優化編輯體驗。對使用者可能的編輯情況多做考慮,保留易上手的優點,同時能夠增加必要情況比如複雜公式的輸入支援,取消對文本框的高度限制,優化插入圖檔的編輯體驗。
    • 嚴格社群規範,可以适當對違反規範的使用者進行懲罰。
    • 更改廣告投放方式。無論是關注公衆号,還是發廣告帖,都對使用者體驗造成了影響,但廣告收入似乎是網站的主要收入來源,這條無解?

  • Bug嚴重性分級
    等級 描述
    ★★★★★ 導緻整個程式無法運作
    ★★★★ 程式功能存在缺陷,與需求不符,造成無法挽回的錯誤
    ★★★ 程式部分功能缺失
    ★★ 程式性能差,缺少提示性說明
    影響觀感
  • Bug發生時的測試環境
    • 作業系統及版本:Windows 10 專業版 20H2
    • 浏覽器及版本:Microsoft Edge 90.0.818.62 (官方内部版本) (64 位)
  • Bug的可複現性及具體複現步驟
    • 可複現性:必定發生
    • 具體複現步驟:檢視CSDN的問題清單詳情
  • Bug具體情況描述
    • 描述:一些特殊字元如=,},等符号在問題詳情中會顯示為、&等特殊字元
    • 展示:

      首頁詳情

      實際内容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 Bug分析
    • 可能成因:資料庫字元,html字元之間轉換可能不徹底,或者截取字元串産生問題
    • 嚴重性:★ 觀感不好
    • 預期及改進建議:正常情況特殊字元也應該正常顯示,建議在存儲和展示時做好字元的轉換。

  • 評價

    好,不錯

  • 定量測評

    修改鄒欣老師的表格,評價如下

類别 評分 (滿分 10 分, 良好 6 分, 及格 4 分,聊勝于無 1 分, 很差 -3 分)
核心功能 分析三個核心功能,功能設計和品質。 8
細節 有什麼為使用者考慮的細節? 5
使用者體驗 當使用者完成功能時,不幹擾使用者 (例如: 是否不斷彈出不相關廣告)。 4
輔助功能 一些輔助功能如皮膚等 3
差異化功能 這個軟體獨特的功能. 它對使用者的吸引力有多大?
軟體的效能 占用記憶體, 啟動速度, 記憶體洩漏情況 6
軟體的适應性 在聯網/斷網, 大小螢幕, 沒有滑鼠的情況下都可以順暢操作. 和不同平台的軟體能流暢協作
成長性 記住使用者的選擇, 适應使用者的特點,使用者越用越友善 7
使用者有控制權 系統狀态有回報,等待時間要合适。關鍵操作有确認提示,有明确的錯誤資訊。 讓使用者友善地從錯誤中恢複工作, 快捷操作鍵可調整。
自選評分項目 使用者專業程度,社群活躍性,社群規範程度,解決問題的效率
59

  • 基本功能介紹和使用
      • 注冊,登入

        Stack Overflow在提問之前同樣需要登入注冊。

        注冊方式有通過Google賬号,GitHub賬号、Facebook賬号、郵箱等方式注冊。在這裡我選擇了GitHub賬号登入,在GitHub授權之後,Stack Overflow并沒有像國内網站一樣需要再次驗證郵箱或者手機号,隻需填寫自己的昵稱,感興趣的技術,以及求職意向(有點廣告的意思,但是可以選“不感興趣”)。下方的郵件消息訂閱選擇框預設是不勾選的。注冊過程中出現了一次I'm not a robot 驗證。

        提問前必須登入,登入會跳轉到登入頁面,同樣提供三種第三方賬号的驗證登入方式以及郵箱和密碼的驗證方式。登入頁面提供忘記密碼,找回密碼的跳轉頁面。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 進入提問頁面,首次提問必定彈出指導提問的彈窗,個人認為直接彈出更加直接,友善新手掌握社群提問方式,可設定下次不提醒,關掉彈窗後右側依然保留提問指導的卡片。(CSDN也有相似的指導方式)

        編輯問題的标題,與CSDN相似,會彈出相似問題的清單,一般是25個。與CSDN不同的是Stack Overflow的相似問題展示得更加詳細,還包括部分詳情,問題是否已解決、回答數、釋出時間、釋出者,幫助使用者更好的決定提問的方式,以及是否有必要提問。

        問題詳情的編輯,Stack Overflow提供了一個支援Mark Down的文本編輯框,可以用Mark Down文法直接編輯,也可使用上方的功能按鈕對文本進行編輯,單純使用功能按鈕編輯文本是可行的,但是可編輯性會差一點,文本框下方提供了一些Markdown的常用文法以及詳情的預覽。Stack Overflow的文本框高度是可調節的,較長的問題描述編輯起來體驗還不錯。需要注意的是,新手不被允許向詳情中插入圖檔,隻能通過嵌傳入連結接的方式。

        Stack Overflow允許使用者為問題選擇至多五個标簽,輸入标簽名網頁會聯想合适的标簽;若現存标簽不能滿足使用者需要,使用者可直接輸入标簽名,再點選文本框就可生成自定義标簽。

        釋出問題前需要點選按鈕跳轉到頂部重審自己的問題後才能釋出。在釋出時又遇到了機器人驗證。

        軟體評測
      • 編輯問題内容直接在問題詳情頁編輯,可對标題、詳情進行編輯,也可修改标簽。可以對修改進行描述(可選),有點像git的commit資訊。

        此外,點選問題左側的timeline按鈕可顯示該問題的編輯時間線,儲存了問題的修改,評論等資訊。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 Stack Overflow并沒有站内邀請的功能,隻能通過分享連結的方式增加問題的曝光度,進可通過其他社交平台分享,沒有站内的聯系方式。分享框提供了常用的網站進行分享,點選相應圖示可在社交媒體快速發送動态求助。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 浏覽

        在問答首頁面,使用者可看到各個問題的标題、部分詳情、标簽、釋出時間、作者及其成就。問題卡片的左端有問題的回答數,投票數,浏覽數,已解決問題同樣會對回答數做出标記。

        在Stack Overflow所有的問題都是按照标簽來進行分類和管理的,标簽是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辨別,使用者可以按照标簽進行浏覽,對标簽進行關注和忽略,并且可以通過RSS訂閱标簽的問題源。

        Stack Overflow也給問題也添加了過濾器,與CSDN相比這裡的過濾器更加客制化,可以在過濾器中添加标簽的篩選條件,還可以定制自己的過濾器并儲存。

        軟體評測
      • Stack Overflow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功能豐富的搜尋框,輸入的不僅可以是要搜尋的内容,還可按提示輸入篩選資訊,與日常使用的使用多選框篩選,這裡的搜尋功能對使用者的要求更高一些。

        因為Stack Overflow專注于問答,是以搜尋結果就是直接跳轉問答的搜尋結果。

        軟體評測
      • 問題詳情頁面

        問題詳情頁可檢視問題的較長的描述,以及具體的回答,使用者可根據問題品質對問題投票。

        同樣對于回答也可根據品質對其投票,問題和回答都可評論。可行的回答經過題主認證後有綠色的打鈎标志。

        對于答主和題主都可通過RSS訂閱問題活動。

        軟體評測
      • 回答問題

        回答問題文本框與問題詳情編輯文本框相同,使用Markdown,高度可調整。

        軟體評測
      • 評論問題

        對于問題并沒有十足把握的解決方案可通過問題評論與題主交流。

        評論使用簡易的Markdown編輯器,高度可調整。

        軟體評測
      • 使用Stack Overflow提問了一個Windows Terminal毛玻璃效果失效的問題,從提問到有人回複僅用5分鐘,答主以評論的方式回答,品質較高,一條評論解決問題。
      • 功能專一。Stack Overflow主站專注于CS技術問答,一切為了問答,一切依靠問答。整個網站都是靠問答支撐起來的。在問答的過程中不會過多地被其他闆塊或功能所影響。
      • 編輯體驗佳。編輯詳情使用Markdown文法,對于有使用Markdown經驗的使用者對于文本的編輯非常自由,對Markdown不熟悉的使用者也可較為直覺的對文本進行編輯。
      • 問題活動有timeline記錄,友善回溯。提供類似git的回溯、記錄功能,對問題的每次修改、評論等活動都會被記錄在timeline中,對于需要修改問題、評論等資訊的使用者提供了曆史版本的檢視,對于後來的需要檢視問題詳情的使用者提供了詳細的活動記錄,可以檢視時間線,獲知整個問題的評論、修改的時間。
      • 提供各種RSS訂閱。對于标簽、問題都提供了RSS源的訂閱連結,不論是答主還是題主都可以在網站之外擷取闆塊的最新動态,獲知問題的最新活動,無需使用自己的RSS訂閱軟體就可以在電腦、手機上擷取消息,無需再下載下傳額外的軟體。
      • 社群活躍度高,使用者專業能力強。Stack Overflow在全球有大量的使用者,而且由于Stack Overflow嚴格的社群管理機制,活躍的使用者主要是專業能力強,得到其他使用者較高評價的。基于我的經驗,網站使用者的評論,回答的品質都較高。
      • 社群使用者普遍遵守社群規定。社群嚴格的管理機制使得新手的權限較低,需要在網站上積累有較多的使用經驗後,才可對問題有較多操作,這時使用者已基本了解社群的規則。而且問題、回答、評論的Flag、投票功能可以友善的對問答、評論品質進行篩選。
      • 語言限制。整個網站僅支援英語一種語言,對于英語不是母語的使用者有很高的使用門檻。
      • 國内通路受限。對于國内使用者,Stack Overflow并不太穩定,網站的圖檔有很大的幾率加載不出來,有時根本無法通路,對國内使用者又是一個門檻。
      • 評論不支援換行,格式醜陋。評論隻支援簡易的Markdown編輯,不支援換行,如果有貼代碼的需求的話,不能換行對代碼的格式影響較大。
      • 不支援站内求助,需要借助其他社交平台。站内有很多的高品質的使用者,但是并不能直接邀請,需要通過其他的社交網站交流。
      • Markdown編輯器學習成本較高,不支援數學公式,需要插件。較自由地對内容進行編輯需要較好地掌握Markdown文法。
    • 改進意見
      • 增加語言支援。對于國内使用者而言英語是一個很大的門檻,建議對網站增加中文的支援,對于原有的英文問答建議添加像Twitter那樣的翻譯功能。
      • 加強站内交流。Stack Overflow的使用者品質很高,沒有利用起來真的很可惜,建議增加站内私信的功能,可以私下交流、邀請使用者回答,對于消息的推送可以使用郵箱提醒。
      • 增強文本編輯功能。Markdown雖然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文本編輯需求,但是還有不能滿足的需求,比如算法提問的需求,寫數學公式需要安裝插件,建議多考慮使用者的輸入需求,多增加文本編輯的支援。此外,評論中不能換行對閱讀有一定影響,建議增加換行,個人認為閱讀體驗比空間使用率更重要些。

    • 具體複現步驟:調整浏覽器寬度使網頁内容小于785px
    • 描述:對浏覽器寬度進行調整,編輯框的show formatting tips按鈕消失
    • 展示:在網頁寬度大于等于785px時導航欄的搜尋框可以正常顯示

      ​ 小于785px時show formatting tips消失,對Markdown的提示功能無法使用。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 可能成因:寬度設定錯了
    • 嚴重性:★★ 提示性功能缺失
    • 預期及改進建議:正常情況下在任意寬度應該有show formatting tips。建議對寬度進行修改。

  • 非常推薦
9
10
總分 66

      • 注冊登入

        思否同樣支援微信掃碼登入,手機号,賬号登入,以及多種第三方網站的驗證登入。手機号登入(免密碼登入)未注冊使用者直接注冊并登入,而使用微信、第三方驗證通過後,之前若沒有綁定手機号,需要綁定手機才能繼續。

        軟體評測
      • 思否的标題編輯沒有聯想功能。

        思否的詳情編輯支援Markdown,高度可調整,且支援公式編輯,全屏編輯,視訊,圖表等,是三個網站中編輯功能最豐富,文本内容最豐富的。

        思否的問題最多添加五個标簽,我是無法建立新标簽的,不是知道是否因為是新人。

        軟體評測
      • 編輯

        編輯功能的頁面與釋出頁面相似,差別在增加了版本下拉框和編輯備注,可對修改編輯資訊,标記修改内容,網頁會儲存修改記錄,對問題的修改提供回溯。

        軟體評測
      • 思否提供了分享和邀請回答的功能。

        分享功能提供二維碼供使用者進行分享。個人認為掃碼受到裝置的限制,不如連結來的直接。提供了幾個社交媒體的分享快捷按鈕,和Stack Overflow一樣,點選之後就可快速發送問題求助動态。

        邀請回答有站内邀請和微網誌邀請兩個方式。站内邀請直接就點不了,無法使用;微網誌邀請隻是在微網誌末尾添加了@使用者,感覺和分享差別不大,邀請回答實在是有點雞肋。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 使用者在問答首頁可以看到問題的标題,但是看不到問題的内容,問題卡片與CSDN相似,有回答數,浏覽數,是否已解決,标簽,使用者,時間等。思否并沒有篩選器。

        内容也是按照标簽來組織分類的。使用者可以關注标簽來關注感興趣的内容。

        軟體評測
      • 因為思否和CSDN一樣,不止提供問答的子產品,還有其他的部分,是以在搜尋時,搜尋的是全站的内容。

        在搜尋結果右側還提供搜尋内容在Google、百度中搜尋的快捷連結。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 問題詳情

        思否的問題詳情與Stack Overflow相似,可以對問題,回複進行贊、踩、回複、舉報等操作,還可關注和收藏問題。

        軟體評測
      • 對問題的編輯界面與問題詳情編輯文本框相同,使用Markdown,功能豐富。
        軟體評測
      • 在思否上提了和Stack Overflow上提的一樣的問題,隻是将英文翻譯成了中文,至今沒有人評論或回答。
      • 編輯體驗最佳。提供多種内容編輯的支援,為三個網站中體驗最佳的。
      • 依靠思否的平台優勢。同CSDN一樣,思否還有其他的子產品,其他版塊的使用者也可參與到問答中,增加使用者對平台的依賴。
      • 頁面整體風格一緻,較美觀。UI配色風格較清新,風格統一。
      • 問題編輯有曆史版本記錄。對問題的編輯有版本的記錄,對題主修改有一定幫助。
      • 使用者對象不夠明确。在國内的網站卻提供Twitter和Facebook的分享,國内那麼多其他的社交網站不能用嗎?
      • 浏覽問題清單體驗不佳。在首頁不能浏覽問題詳情,僅能通過标題了解問題。問題清單沒有提供篩選器。
      • 莫名其妙的界面、功能功能設計。例如,問題詳情頁中問題左側的左側有一個收藏按鈕,問題下方又有一個收藏的按鈕,更可氣的是兩個收藏按鈕不是同步的;提供的邀請回答,有站内邀請的變遷卻不能用,隻能使用微網誌邀請,這和分享中的微網誌分享有很大的差別嗎?
      • 社群活躍度不高。提的一個問題至今還沒有收到回複或解答。
      • 消息推送限制在平台内。僅可通過保持網站登入,使用App擷取消息推送。
    • 明确使用者主體。明确網站的使用者群體,如果是國内使用者,就做好對國内使用者習慣的适應。
    • 改善浏覽體驗。可以參考Stack Overflow對問題清單增加詳情和篩選器。
    • 去除重複、無用功能。例如
    • 提升社群吸引力。做好推廣,保持社群活躍性。
    • 拓寬消息推送管道。不要把消息封閉在站内。例如,使用微信登入的使用者可以通過微信推送站内消息,提供RSS訂閱源等。
  • 【進階】采訪另一個使用者
    軟體評測
    • 采訪對象的背景,為什麼選擇這個人采訪?TA 的需求是什麼?
      • 北京交通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大三學生
      • 因為他有算法上的問題需要解決,是以推薦了他使用SegmentFault,并選擇他進行采訪。
      • 他的需求是解決遇到的算法問題。
    • 采訪對象實際使用的産品欄目
      • SegmentFault問答欄目
    • 采訪對象使用軟體的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和亮點
      • 亮點
        • 有周榜月榜,待回答的問題欄目,友善浏覽
        • 關注一些标簽,還能獲得推送
      • 問題
        • 搜尋結果不是很準确
        • 算法問題較少,主要是技術類問題
        • 公式編輯體驗不佳
        • 選擇代碼語言後,編輯代碼不能自動縮進
        • 問答子產品裡的問題不能直接在百度搜到,不夠開放
    • 采訪對象覺得從使用者體驗的角度來說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
      • 應該改進一下搜尋功能,搜得準一點,要是能直接在百度搜到這個網站的回答就好了。
      • 再改進一下編輯框,公式,代碼,不太好輸入。
      • 可不可以擴充多一些子產品。

    • 具體複現步驟:調整浏覽器寬度使網頁内容小于1776px
    • 描述:對浏覽器寬度進行調整,頂部導航欄内的搜尋框小于一定寬度會消失,未在其他地方找到類似的搜尋功能,緻使網站搜尋功能缺失。
    • 展示:在網頁寬度大于等于1776px時導航欄的搜尋框可以正常顯示

      ​ 小于1776px時導航欄原本搜尋框所在的位置變為一片空白,消失不見,寬度更小時依舊不會出現。

      ​ 在其他位置也未找到搜尋的功能,這個Bug導緻網站原本提供的搜尋功能缺失。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 可能成因:有可能前端對搜尋框的寬度設定出錯了,可能給搜尋框設定了最小寬度,給兩邊的元件固定了寬度,導緻中間的搜尋框小于一定寬度時就消失不見了。
    • 嚴重性:★★★ 縮放導緻搜尋功能缺失
    • 預期及改進建議:正常情況下在任何寬度下都應該有直接或間接的搜尋功能。建議在不同寬度下根據不同情況對搜尋框的位置和寬度進行修改,其實在寬度變化的過程中導航欄的空白區域都很大,建議将搜尋框放置在空白區域中。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 【進階】Bug 回報
    軟體評測

  • 一般
51

  • 使用此服務的所有功能,估計這個軟體/網站/服務做到這個程度大約需要多少時間(團隊人數6人左右,計算機大學畢業生,并有專業UI支援)。

以CSDN為例,該類網站的主要功能如下

提問和編輯提問:包括問題的編輯,相似問題的推薦

問題清單:對問題集中展示,并提供類似标簽這樣的分類組織問題的形式,對問題的篩選器

搜尋:搜尋的算法

問答詳情頁面:對問題的回答、評論、點贊/踩、回答、分享等操作

其他的基礎功能:登入,注冊、獎勵機制等

以六個計算機大學生的能力,并配有專業UI支援的情況下,參考本次團隊作業的過程,再結合問答網站的複雜程度。

我估計編碼前的學習、分析、設計階段大約需要花費6周的時間。

編碼實作

内容 估計時間(周)
提問和編輯提問 1
問題清單 2
問答詳情頁面 1.5
其他的基礎功能
7.5

後期測試大概需要2周時間

項目總計15.5周,約109天

  • 分析這個軟體目前的優劣(和類似軟體相比),這個産品的品質在同類産品中估計名列第幾?

    數字代表排名

比較項目 CSDN Stack Overflow segmentfault
UI
浏覽體驗
編輯體驗
解決問題的品質
活躍度
社群規範
功能外的影響體驗的問題
上手門檻

綜合排序(由好到差):Stack Overflow > CSDN > segmentfault

  1. 從各方面的問題,推理出這個軟體團隊在軟體工程方面可以提高的一個重要方面(具體建議)。

    從第一部分的缺點中可以看到,CSDN對于使用者的使用體驗還有待加強,例如

    1.編輯的體驗

    2.推廣資訊對使用者的困擾

    3.社群規範普遍不遵守

    可以看出CSDN軟體團隊與使用者之間還是存在一定距離的。開發前期要是能夠廣泛的進行調研,擷取需求的話,在文本編輯的樣式多樣性方面應該不會像現在這樣功能貧乏。而後期如果能多傾聽使用者的聲音,像文本框高度限制這樣的問題,應該很多使用者都會遇到,這些普遍影響使用者體驗的問題早就應該改過來了。

    是以,對CSDN團隊的建議是多傾聽使用者的聲音,前期多做好調研,與客戶溝通需求,後期要積極收取使用者回報,改善體驗。當然了,營收和使用者體驗之間應該做好權衡。emm,懂得都懂。

  • 對于SegmentFault的搜尋框消失的Bug原因分析
    • 我覺得搜尋框消失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但是因為出現的情況比較比較特殊,我認為bug出現的原因是測試把關不嚴,敷衍了事,沒有注意在特殊的配置或環境下測試、具體的設計品質不高。

  • 首先市場有多大?
  • 其次直接的使用者有多少?潛在的使用者又有多少?

    類似CSDN問答這樣的産品,面向的主要是計算機科學相關專業的學生、IT從業人員、計算機技術愛好者。2020年,中國計算機科學相關專業的大學生數量在10萬以上(陽光聯考網統計資料)。而中國現有的IT從業人員在300萬人左右。而在2018年全球共有2300萬軟體開發人員,到2023年達到2770萬(Evans Data Corporation) 。可見整個市場是非常大的。

    直接使用者為有使用計算機技術問答類使用習慣的計算機科學相關專業的學生、IT從業人員、計算機技術愛好者。

    潛在使用者為使用搜尋引擎直接搜尋計算機技術類問題的計算機科學相關專業的學生、IT從業人員、計算機技術愛好者,以及打算轉行IT,即将進入計算機科學相關專業學習的學生等有意向接觸計算機相關技術的使用者。

  • 目前市場上有什麼樣的産品了?
    • Stack Overflow - Where Developers Learn, Share, & Build Careers
    • CSDN問答
    • 技術問答 - SegmentFault 思否
    • 開發者頭條 - 程式員分享平台 | 程式員必裝的App | 技術極客的頭條新聞 (toutiao.io)
    • 問答-鴻蒙HarmonyOS技術社群-官方戰略合作夥伴-51CTO.COM
    • 技術問答 - 開源問答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群
  • 上述産品的定位、優勢與劣勢在哪裡?
    SegmentFault技術問答
    定位 為全球開發者提供的分享、學習開發經驗的平台 CSDN網站的一個子產品,為開發者快速解決技術問題。 中文版Stack Overflow,同時SegmentFault擁有類似部落格等其他子產品
    優勢 1.使用者來源廣 2.使用者品質高 3.社群活躍且規範 1.專門配備專家團隊解答 2.CSDN其他子產品有大量使用者,有使用者數的基礎 1.UI風格清新 2.平台較新,技術問答平台起家,維護較用心
    劣勢 1.僅支援英文 2.上手門檻高 1.不是主營子產品 2.與其他子產品統一,可能引入其他子產品的劣勢 活躍度低,成員較少
  • 上述産品之間呈現什麼樣的關系,哪些為競品關系?以及競争中的各方态勢如何?
    • 關系:Stack Overflow為全球領先的開發者問答社群,CSDN問答和SegmentFault都是模仿Stack Overflow的産品。CSDN問答和SegmentFault技術問答在争奪中國市場,是競品關系。
    • 各方态勢
      • Stack Overflow:全球領先的開發者問答社群,其地位已經難以動搖,但主要正對母語為英語的國家。
      • CSDN問答:應該是國内問答社群使用者最多的平台。
      • SegmentFault技術問答:平台較新,使用者數較少,但是開發者用心營運,還是有不少粉絲。

  • 這個産品的核心使用者群是什麼樣的人?典型使用者是什麼樣的?學曆,年齡,專業,愛好,收入,表面需求,潛在需求都是什麼?

    核心使用者群:計算機科學相關專業的學生、IT從業人員、計算機技術愛好者

    典型使用者:

    姓名 柯星星
    學曆 大學在讀
    年齡 20
    專業 軟體工程
    愛好 打遊戲、燒烤
    收入 每月1800RMB生活費
    表面需求 提出開發技術問題并得到解答
    潛在需求 深入學習相關開發技術
    柯大星
    碩士
    27
    職業 Java開發工程師
    打遊戲、睡覺
    17k RMB
    幫助有Java開發問題的使用者解答
    想要出名(喜歡被叫大佬),順便賺點外快,鞏固技能
    白柯星
    大學
    24
    Android應用開發工程師
    玩手機、睡覺
    13k RMB
    找找能解決手頭上Android開發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就看看)
    快速、準确、随處随地地擷取問答内容

  • 你要在目前軟體的基礎上設計什麼樣的新功能?為何要做這個功能,而不是其他功能?為什麼使用者會用你的産品/功能?你的創新在哪裡?可以用NABCD分析。
    • 新功能描述:為Stack Overflow添加中文支援的功能。對于不同語言的問題、評論和回答内容提供翻譯按鈕,類似Twitter的翻譯功能。翻譯并不是簡單的翻譯所有内容,需要跳過代碼等不需要翻譯的内容,并對剩下的内容進行适當的翻譯。盡量做到翻譯後與原内容表達的意思相同,不被特殊内容影響翻譯結果。
    • NABCD分析
      • N:國内的使用者使用Stack Overflow最大的門檻就是語言,需要解決語言門檻解決中國使用者的語言痛點。
      • A:可以在網站使用Markdown對檔案編輯的基礎上,對Markdown内容進行分析,跳過Markdown标記的代碼等特殊内容,對剩下的内容進行翻譯,最後再整合跳過的内容呈現給使用者。
      • B:解決語言可以為網站帶來大量的中國開發者使用者。中國有約300萬開發者,市場巨大。
      • C:優勢:社群使用者技術水準高,普遍遵守社群規則,社群活躍,使用者數量多。

        ​ 劣勢:使用者不願離開中文社群,原本在中文社群上的獲得的成就、收藏的内容等使用者不舍得放棄;

        ​ 使用者可能不願再去學習新社群的規則,原本的就夠用了,沒必要遷移。

      • D(推廣):可以和百度合作,通過百度搜尋到Stack Overflow的回答,讓使用者使用Stack Overflow解決問題,體會Stack Overflow的優勢,擷取使用搜尋引擎的潛在使用者。
  • 如果你是項目經理,可以招聘6個人,并且有4個月的時間,你認為應該如何配置角色(開發,測試,美工等等) 才能在第16周如期釋出軟體的改進版本,并取得預想中的成績。
    • 算法工程師*2
    • 前端*2
    • 後端*1
    • 測試*1
  • 請為你的團隊設計16個周期每周的詳細規劃。
    1-2 調查使用者需求
    整理使用者需求,小組了解使用者需求,生成需求文檔
    算法工程師了解工作内容,初步形成解決思路;其他崗位開始确定使用技術,并完成開發環境搭建。
    細化分工,前端了解需要工作的内容,設計原型,後端分析資料,在了解原有資料庫的基礎上設計生成資料庫設計文檔;算法工程師繼續解決翻譯的文法處理等問題。
    團隊開會,定義好前後端,算法的接口,做好開發計劃生成系統設計文檔
    7-10 算法工程師完成翻譯接口的基本實作;前端完成翻譯功能的界面修改;後端實作前端所需接口;各成員在開發過程中完成自己的單元測試部分
    11 團隊開會,了解工作進展,總結開發階段經驗,了解不足與優勢,做好下一階段計劃
    12-13 算法工程師繼續優化、測試翻譯接口;後端測試接口,增強接口的安全性和健壯性;前端優化頁面,增強頁面适應性,避免界面縮放造成的體驗或功能上的缺失
    14 項目內建測試
    15 開放小範圍測試,收集問題并進行改進
    16 繼續優化體驗,做好部署并上線,做項目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