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這個作業屬于哪個課程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FZUSESPR21
這個作業要求在哪裡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FZUSESPR21/homework/12002
這個作業的目标 <回首過去、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思維導圖和學習路線>
其他參考文獻 ...

目錄

    • 第一部分 調研,評測
      • CSDN問答
        • 體驗
          • 首頁
          • 提問題
          • 回答問題
        • BUG
          • Bug星級标準
        • 結論
      • Stack Overflow
          • 搜尋
          • 編輯别人的回答
          • 釋出問題
          • 個人中心
          • Bug1
      • SegmentFault
    • 第二部分 分析
      • 開發時間估計
      • 同類産品對比排名
    • 第三部分 建議和規劃
      • 市場概況
      • 市場現狀
      • 市場與産品生态

軟體評測

如圖,首頁靜态頁面大緻分為三列,最左為闆塊選擇,中間為主體内容,右邊為額外功能,一目了然,上手起來很友善,符合黃金規則裡面的減輕使用者負擔。

頁面布局我認為可以稱之為優點,其中左邊的闆塊又貼心的将有共通之處的放置于同一個小标題下。而中間部分可按不同方法排序,并且很貼心的每個問題的預覽的顯示了回答數和浏覽數。右側部分最上方有較為明顯的提問按鈕。總而言之,首頁總體排版符合直覺,功能可以滿足使用。細節上已采納意見的問題的預覽項的回答數會有一個小框框。除了中間主體部分感覺寬度略有不足導緻問題詳情預覽有點短,但标題換行的處理至少保證了标題的完整性,這也要求了提問者需要寫一個足夠好的标題。如果說要改進的話,我認為可以盡量減少左右空白,适配各種浏覽器縮放比例,比如我14寸電腦150%的系統螢幕縮放100%的浏覽器縮放,左右會有角度空白,并且主體内容部分有點窄。而當我浏覽器縮放改為75%時,感覺獲得了最好的浏覽體驗,就是字有點小,仔細觀察後發現原因,當我浏覽器縮放比例從100%到75%不斷變小時使用體驗好起來了:

軟體評測

我驚訝的發現中間的主體内容部分居然越來越寬,中間部分的顯示也舒服起來了,建議修改寬度代碼的機關使用,避免犧牲了中間寬度來保證用處一般的右邊欄寬度,并且還保留那麼大頁面左右空白的離譜行為。

軟體評測

提問題功能從上到下為标題、内容、标簽、提問方式、送出按鈕。并且右邊和文本框有提示和技巧。總體上沒什麼缺點。可以稍加改進的地方就是内容框插入較寬較長的圖檔後會由于輸入框不夠大,産生滑塊,但用起來不是很友善,不能直接預覽到我釋出完後大概長什麼樣,如果有個預覽按鈕就好了。

軟體評測

布局類似上面的提問題和首頁。收藏、點贊、分享、關注、邀請回答、舉報。功能應有盡有,圖示簡約,右側部分和首頁遙相呼應,保持了很好的一緻性。

如果要說改進,還是和上面的提問題一樣,圖檔插入顯示不友善。

星級 描述
★★★★★ 緻命性系統故障、緻命性安全性漏洞、使用者體驗嚴重影響
★★★★ 嚴重系統故障、伺服器鑒權漏洞或重要資料洩露、使用者體驗較差等
★★★ 系統設計缺陷、資料同步等,較輕微地影響大部分使用者體驗
★★ 系統設計缺陷,界面邏輯不合理等,不容易被發覺,較輕微地影響小部分使用者體驗
界面設計不足,較為主觀性,對少部分使用者較小地影響使用者體驗

#####Bug1

軟體評測
  • Bug發生時的測試環境:系統:win10 螢幕顯示比例:150% 浏覽器顯示比例:100% 浏覽器:Microsoft Edge 90.0.818.62 64 位
  • Bug的可複現性及具體複現步驟:目前沒有C币懸賞文章時為必然發生。
  • Bug具體情況描述:如圖明明彈出提示說“都沒有更多啦~”即沒有按C币懸賞的問題,然後成功将單選框選中置為C币,卻沒有重新整理提問清單,這裡提問清單應該顯示為空白來表示沒有相關提問比較符合直覺,而不是連重新整理都沒有,不然單選框選選中的選項和實際顯示的提問清單不一緻了。
  • Bug分析:
    • Bug的可能成因:當選中的篩選條件篩選不出結果時,采取了對問題預覽清單什麼也不做,僅僅是彈出提示框,并且将單選框選中置為剛剛篩選無果的選項。
    • Bug的嚴重性
      • 系統功能上沒有什麼影響,與安全性無關,但影響了使用者的使用體驗。
      • 星級:2星
    • 對于Bug的預期及改進建議:這裡我覺得應該把提問清單置為空白比較好,或者單選框選中選項不要置為C币,總之就是要保持單選框選中的選項和實際顯示的提問清單要一緻就可以了。

評價分級:

  • a:非常不推薦
  • b:不推薦
  • c:一般
  • d:好,不錯
  • e:非常推薦

我的評價是d:好,不錯

根據鄒欣老師的對軟體的評分标準:https://www.cnblogs.com/xinz/p/3308608.html

結果如下:

類别 評分
功能 核心功能 分析三個核心功能,功能設計和品質。 7
細節 有什麼為使用者考慮的細節?
使用者體驗 當使用者完成功能時,不幹擾使用者 (例如: 是否不斷彈出不相關廣告)。 6
輔助功能 一些輔助功能如提問注意事項等 9
差異化功能 這個軟體獨特的功能.它對使用者的吸引力有多大?
軟體的效能 占用記憶體, 啟動速度, 記憶體洩漏情況
軟體的适應性 在聯網/斷網, 大小螢幕, 沒有滑鼠的情況下都可以順暢操作. 和不同平台的軟體能流暢協作
成長性 記住使用者的選擇, 适應使用者的特點,使用者越用越友善
使用者有控制權 系統狀态有回報,等待時間要合适。關鍵操作有确認提示,有明确的錯誤資訊。 讓使用者友善地從錯誤中恢複工作, 快捷操作鍵可調整。
自選 登入注冊友善 登入注冊是否支援QQ、微信、github等賬号直接登入 10
網絡要求 是否需要vpn
中文支援
總分 94

軟體評測

首先,這個首頁就很合理,布局合理,沒有莫名其妙的空白,是以空間使用率比csdn那個高一些,并且提問清單的預覽資訊也很全面,并且已采納回答的預覽也會标記,其中過濾器功能很好用,可以通過我的标簽或自定義标簽來過濾提問,當然了,右側功能區也可以添加标簽或添加忽略的标簽。從功能性上,首頁幾乎沒什麼缺點,除了右邊欄目的公司招聘廣告排在了相關标簽和熱門網絡問題的前面,每次要用這兩個功能都得經過廣告,不過這可以提高廣告被浏覽的機率,為了賺錢嘛,不寒碜。并且首頁單獨開的一個标簽欄目還是十分好用的,可以顯示很多标簽,标簽在該欄目時,右邊功能區是消失的,可以用于顯示更多的标簽及其介紹預覽、提問總和、今日提問、本周提問。使用者功能也是同理,顯示資訊量很大,不像大多數網址那樣,Stack Overflow十分注重社交,在這裡和csdn有很大的不同,個人不在隻是個人,這裡有公司,有TEAMS,有工作招聘,是以個人中心功能也比較豐富,這時配置的靈活度和豐富度就很關鍵了,後面會講到。

軟體評測

搜尋功能有提示,可以搜标簽、搜使用者、搜回答數量等。并且很人性化的一點,比如直接搜尋java,它會自動識别成标簽并且自動添加上左右中括号,即這個搜尋框給了使用者較大的靈活性和可選性。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在提問裡面,你甚至可以友善的在别人的回答的基礎之上,找到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并實時修改,然後被評審,放置。并且編輯器有實時預覽的功能,并且還有編輯摘要用于解釋更改。但有一點既算是缺點又是優點,當編輯框的文本内容過長時,它不是像csdn那樣出現滾動條,而是自動換行,這種解決編輯起來很友善,不然兩個滾動條一個水準一個垂直,然後框又十分小的csdn誰用誰知道,而sf的框的解決是可以被拉高,水準自動換行,犧牲一定排版的靈活性,換來了舒适的輸入體驗。并且聲譽低于10的使用者不能釋出圖檔,避免了一些水軍之類的釋出不良資訊。

缺點,當然也可能是特性,就是當我編輯别人的回答和我自己回答問題時的輸入框是不太一樣的,我自己回答問題時輸入框有一行文法提示,比如連結、圖像、清單等。但我編輯别人的回答時,就沒有這一行功能了。

軟體評測

标題,内容,标簽。比csdn明了一些,并且編輯框功能和上面提到的回答問題的編輯框一樣,功能和提示較為完善。

軟體評測

個人中心是stack overflow的一大亮點,裡面的可配置項十分豐富,給使用者提供了靈活、開發的配置。個人資訊配置、标簽配置、求職資訊配置、隐私選項、主題、甚至快捷方式、導航、側欄都可以改。如果

stack overflow總體使用上,功能很豐富,在電腦端界面布局比csdn合理,空間使用率高,搜尋、釋出問題、回答問題功能有很多為使用者考慮的地方:提示、搜尋框自動識别并填補中括号...但有一個很緻命的缺點直接決定了我日常使用可能不太使用這個網址,首先是全英文的,谷歌翻譯各種神奇操作很多時候還不如不翻譯,其次需要挂vpn,而且挂完vpn使用起來流暢度、加載速度還是遠不及國内網站。如果可以更好的對漢語支援,并支援國内網絡通路就好了,目前看來使用者基本都是使用英語為主,當我遇到問題時,肯定還是百度、csdn為主,基本在國内的圈子。登入時可以使用github賬号,如同github一樣,這個網址除了語言、網絡問題,其他的方面我認為遙遙領先同行。

軟體評測
  • Bug的可複現性及具體複現步驟:滿足特定條件發生,第一次打開需要擷取cookie權限時發生。
  • Bug具體情況描述:點選Accept all cookies時無效,多點幾次也一樣,其他功能可以正常使用,但多次重新整理頁面後再點選就有效了。
    • Bug的可能成因:我後來試了幾個浏覽器,發現火狐和未開啟翻譯功能的谷歌浏覽器沒有這個問題,可能是edge浏覽器的翻譯插件或其他插件沖突導緻。
      • 系統功能上沒有什麼影響,與安全性無關,但影響了使用者第一次使用體驗,隻會發生一次。
    • 對于Bug的預期及改進建議:對edge浏覽器更好的相容,避免類似現象。

8
5
95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産品較好的滿足了,搜尋,提問題,回答問題,首頁浏覽等,個人中心這些基本功能。相比其他兩個網址,缺點就是可能問題比較少,應該是使用者數量的問題導緻資料量較少。界面上我十分簡約,個人感覺不比stack overflow差,兩個風格不太一樣,思否的上手比較容易。而思否的個人中心也較為完備,雖不如stack overflow的功能數量,但基本功能都有,通知設定、屏蔽名單、個性名片、實驗室功能等,還是足夠使用了。如果不是使用者數量少,使用者體驗上感覺,如果不是對各種功能要求很多,隻是想要一個簡約的問答網址,思否的使用者體驗還是不錯的。

改進意見就是可以在不變臃腫的設計下(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排版),增加一些功能,比如主題色調設計之類的。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軟體評測
  • Bug的可複現性及具體複現步驟:必然發生,複現步驟:在個人中心編輯個人資料時,依次點選賬号設定、個人資料、或其他選項。
  • Bug具體情況描述:使用編輯個人資料功能,左邊有賬号設定、個人資料、通知私信、屏蔽名單等選項,但個人資料這個選項選完後界面和其他選項不一緻,有一種割離感。
    • Bug的可能成因:前端界面代碼沒有複用元件,或使用了不一樣的元件。
    • 對于Bug的預期及改進建議:将右邊欄作為元件,然後在每個設定頁面複用,這樣使用賬号設定、個人檔案、正常設定等設定時,切換時沒有割離感。

我的評價是e:好,不錯

104

Q1:使用此服務的所有功能,估計這個軟體/網站/服務做到這個程度大約需要多少時間(團隊人數6人左右,計算機大學畢業生,并有專業UI支援)。

我認為至少需要4個月,需求分析一個月,具體實作和測試需要三個月。大概可以做到類似csdn、思否的樣子,但如果要向stack overflow的樣子就需要更長時間了。

CSDN:CSDN

SF:segmentfault

SOF:Stack Overflow

軟體排名
UI界面 SF>SOF>CSDN
上手難度 SF>CSDN>SOF
加載、響應速度 CSDN>SF>SOF
使用者數量 SOF>CSDN>SF
現有内容品質 SOF>SF>CSDN
編輯器功能
綜合

首先市場有多大?直接的使用者有多少?潛在的使用者又有多少?

首先,CSDN注冊量是3100萬(截止2020-11),其中月活750萬。也就是這在中國是一個3000萬人的市場。

參照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08781/answer/1560069852,得出的結論,中國大約有200萬在一線coding的程式員。核心使用者估計有200萬,當然還有一些學生和相關行業但不是一線coding的。

參照http://www.xinhuanet.com/2019-03/29/c_1124302309.htm來看直接使用者的有600萬。

潛在使用者估計和CSDN注冊量相差不大(如果CSDN沒有資料注水太大的話)在3000萬左右。

目前市場上有什麼樣的産品了?

CSDN這種國内T0級别知名程式員社群的問答闆塊,思否這類T1級别的、還有國外的世界T0級别的大網址。

上述産品的定位、優勢與劣勢在哪裡?

CSDN本身我使用更多的是它的部落格功能,其定位主要還是以部落格為主,問答不是它的支柱,但拓展了CSDN的服務範圍,拓寬了CSDN站點的功能範圍。定位在于通過增加功能以便更好的建構CSDN這個程式員交流社群。優勢就是,在國内CSDN有足夠的知名度,能夠輕松地吸引原有使用者使用CSDN的問答闆塊。要說劣勢就是内容品質不夠高導緻網址逼格不夠高。

而思否定位就是問答是較為核心的功能,結合專欄來吸引使用者,課程來實作盈利。優點就是問答品質高,網址品質高,缺點也比較明顯,沒有CSDN著名部落格功能吸引使用者,使用者數量比不過CSDN。

Stack Overflow也是定位問答為核心,面向使用者較為進階,借此推廣工作崗位介紹等等。優點就是使用者數量大,使用者水準高,消費能力強。劣勢就是在中國市場由于網絡和語言導緻競争力不足。

上述産品之間呈現什麼樣的關系,哪些為競品關系?以及競争中的各方态勢如何?

三家互相之間都是競争關系,從世界來看Stack Overflow比其他兩家強大很多,但從中國市場來看,CSDN優勢很大,思否也緊随其後,Stack。

這個産品的核心使用者群是什麼樣的人?典型使用者是什麼樣的?學曆,年齡,專業,愛好,收入,表面需求,潛在需求都是什麼?

一線coding人員為核心使用者,典型使用者往往是軟體從業者或在校學生,教育訓練班,大專、大學、碩士、博士學曆,年齡20+為主,專業計算機相關專業。

例如使用者1:

屬性 特征
學曆 大學
年齡 25
專業 計算機
收入 15W/年
表面需求 偶爾提提問題,經常搜尋問題解決工作上的一些麻煩
潛在需求 了解面試所需技能和經驗,準備跳槽

使用者2

某985碩士
26
40W/年
偶爾回答問題,經常搜尋問題解決工作上的一些麻煩
分享進入大廠的經驗心得,分享面經和内推碼

###**産品規劃**

你要在目前軟體的基礎上設計什麼樣的新功能?為何要做這個功能,而不是其他功能?為什麼使用者會用你的産品/功能?你的創新在哪裡?可以用NABCD分析。

我要在目前軟體的基礎上設計一個面試經驗分享,可以讓使用者分享真實面試經曆。**Need**:因為類似Stack Overflow開了找工作功能,既然這個功能有需求,那面經彙總想必也有需求,問答網站的很多沒有面經闆塊,有也做得往往很一般,沒有将一些大廠資訊整理成冊,貼上公司圖示友善翻閱面經、題庫。**Approach**:做法上可以讓使用者在對應闆塊,對應公司标簽下分享,然後回報就是類似聲望之類或者一些代币。**Benefit**:好處就是使用者可以有更多管道擷取面試經驗,不用局限于牛客網之類的網站。**Competitors**:競争很大,牛客網功能十分完善,但問答網站的優勢是,低成本:隻需多開一個闆塊,除非營運主動要買一些大廠内部面試資料等。并且面經中有不懂,可以友善得當場問答,畢竟問答網站。**Delivery**:推廣,就借助問答網站為依托來推廣面試經驗分享這個闆塊。

如果你是項目經理,可以招聘6個人,并且有4個月的時間,你認為應該如何配置角色(開發,測試,美工等等) 才能在第16周如期釋出軟體的改進版本,并取得預想中的成績。三個後端,兩個前端,一個美工。其中前後端測試在中期由前後端組内自由協調。

第1周:進行需求分析和調研,采訪未來可能使用者,分析競争産品

第2周:獲得大緻方向,進行評估和計劃,産品Axure粗略模型,學習需要用到的技術棧。

第3周:前端跟進,着手所用技術棧架構搭建和相關知識學習。後端分析資料流圖,資料庫,系統結構設計。美工完成主要UI。

第4周:美工和前端靜态頁面搭建,後端開始開發。

第5周:前後端實作功能1

第6周:測試功能1,前後端實作功能2

第7周:測試功能2,前後端實作功能3并測試

第8周:組内回歸測試,盡量完成主體功能

第9周:對測試版本網站進行使用和評估,提出改進方案

第10周:根據改進方案修改、删除、新增功能、布局、邏輯、UI界面等

第11周:根據改進方案修改、删除、新增功能、布局、邏輯、UI界面等

第12周:根據改進方案修改、删除、新增功能、布局、邏輯、UI界面等,并進行測試

第13周:組内完成測試,釋出測試版本,進行市場調研

第14周:對調研中的bug,進行修複

第15周:對調研結果回報的界面問題進行修複,并部署正式版

第16周:進行釋出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