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富七師甲全軍,新四軍第七師,每年上繳軍費可養活20個國軍甲種師

皖南事變之後,新四軍很快重建,重建後的新四軍下轄七個師和一個獨立旅,陳毅擔任軍長,劉少奇任政委。在這七個師中,新四軍第七師是實力最為弱小的,七師剛建立的時候,隻有一個一個第十九旅和一個挺進團,而其他師都下轄三個旅。

富七師甲全軍,新四軍第七師,每年上繳軍費可養活20個國軍甲種師

第七師的部隊也都殘缺不齊,建制混亂,剛組建的時候總兵力僅有1900餘人,大部隊都是地方遊擊隊剛改編而來的,戰鬥力不強,裝備也很差。第七師師長為張鼎丞,但當時張鼎丞在延安中央黨校軍校,一直沒有到職,第七師的工作一直是由政委曾希聖負責。

新四軍第七師的活動區域,主要是在巢南山區和無東這一塊,巢南山區主要是以董家大山為中心,東到石澗埠,西到任家山,長約30裡,南到簸箕場,北到巢湖邊,寬約10多裡;無東主要是在六洲,臨江壩,三宮殿,田家橋等地。這塊區域并不大,而且随時會受到國民黨軍和日僞軍的進攻。

新四軍第七師剛成立的時候,周圍的鬥争形勢确實很殘酷,自身的力量也很弱小,但是

第七師所處的皖江地區,處于日寇在華中的心髒地帶,扼守着長江下遊咽喉和淮南鐵路兩側,距離南京,蕪湖很近,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在這裡堅持鬥争,有利于華中新四軍向南,向西發展,并為日後反擊日寇提供了一塊前進基地。

第七師當時還有一些有利的地方,那就是皖江地區的群衆基礎很好,皖江地區的黨組織,早在1927年大革命的時候就已經有一定基礎了,當地百姓十分擁護新四軍,抗戰期間在人力,物力上給予了新四軍很大的幫助。

皖江地區不但人口稠密,而且物産豐富,是華中地區的魚米之鄉,這也為第七師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之處。

富七師甲全軍,新四軍第七師,每年上繳軍費可養活20個國軍甲種師

曾希聖到任之後,首先開始抓皖江地區的經濟,沒有雄厚的經濟支援,部隊也不可能發展壯大。1942年初,曾希聖到新四軍軍部和華中局彙報工作的時候,到處挖經濟和軍工方面的人才。當時,華中局已成立了由曾山領銜的财經委員會,副主任是朱毅、方毅。

曾希聖找到曾山後,要求他向皖江地區派人,但當時曾山手裡的經濟人才早就被挖空了,隻有

蔡輝在華中

黨校學習。而蔡輝也被很多人盯着,新四軍第六師師長譚震林早就盯上了蔡輝,曾山也有意讓蔡輝去華中局财經委主持相關工作。

但是曾山考慮了一陣子後,覺得皖江地區适合發展經濟,于是就把蔡輝調到了曾希聖的第七師了。後來曾山又把譚偉、徐德明等一批财經幹部,也都派到了第七師在皖江的根據地,幫助第七師發展經濟。

蔡輝到達第七師後,立刻廣泛組織發動群衆,學習南泥灣精神,推動大生産運動,号召部隊官兵和農民開荒種地,

戰鬥任務相對輕緩的1944年,根據地共開墾荒地7000畝,植棉數萬畝,植樹1000多萬株,養殖家畜、家禽無數。

富七師甲全軍,新四軍第七師,每年上繳軍費可養活20個國軍甲種師

除此之外,蔡輝為了開辟财源,發展根據地經濟,還大力推動發展公私合營經濟,帶動民營商貿和手工業的發展,在皖江地區建立香煙廠,印刷廠,造紙廠,産品銷售到國統區和敵占區。

在曾希聖的上司下,蔡輝還成立了

皖江貿易管理總局,和國民黨方面,日僞軍方面開展貿易。

為了配合蔡輝的經濟戰,曾希聖派重兵

駐紮湯家溝沿江一帶,對港口和渡口嚴加封鎖,禁止大米私自出境,日僞軍收不到糧食,隻能高價買入。

除了開展貿易外,過境稅也是皖江地區的主要财政來源。蔡輝當時還成立了貨管總局,在各水陸交通要道設立貨物檢查站,凡是運送貨物的車船騾馬,都要進行征稅,

有的機構卻很少有專業的稅收幹部,一般都是當地遊擊隊長親自動手,連過路的日本商人都得交稅。

在曾希聖,蔡輝等人的努力下,第七師也逐漸從一支弱旅成為了一支兵強馬壯的勁旅。第七師的武器裝備十分精良,都是花錢從敵占區那裡買來的,上萬條嶄新的三八大蓋。第七師還有自己的兵工廠,他們在蕪湖用大米換購大小車床,刨床,鑽床等91部裝置,同時從軍部引進了一批軍勞工才。

富七師甲全軍,新四軍第七師,每年上繳軍費可養活20個國軍甲種師

1943年3月,七師兵工廠才形成生産能力,北撤時已壯大到800多人,能制作子彈、手榴彈、擲榴彈、刺刀、擲洋筒、迫擊炮、炮彈、地雷等,改造、維修各類槍、炮等,是後來華東軍區軍工生産部的主要技術力量之一。第七師不能給慣出所需要的炸藥,雷管,硝酸,導火索以

及化學制劑,五金工具等,也都是從日僞軍控制的地區購入。

相比于其他師來說,第七師的供給标準很高,夥食标準是每人十元,吃的全是大米。

除了大米外,偶爾還會發零用錢,每個人每月發一支牙膏,三條香煙,逢年過節,就用機關專門飼養的豬,羊,雞,鴨,魚改善夥食。

第七師的軍裝是軍部特批的,全師三萬多名官兵全部使用進口龍頭細布縫制的軍裝。

在新四軍内部,有富七師,甲全軍的說法,也就是說,一個第七師的軍饷,足夠養活整個新四軍。

1942年底至1945年春,僅七師上交軍部的現款,約達5300萬元法币(按當時價,折黃金26.5萬兩)。

其中,1944年1月至1945年1月的一年間,上交現款高達4400萬元。按照當時國民黨軍的供給标準,可以供給20個國軍甲種師。新四軍第七師之是以能發展得這麼好,主要是因為新四軍上下一心,主要幹部都很清廉,而國民黨軍内部卻克扣軍饷,A錢腐敗,不思進取,欺壓百姓,沒有了老百姓的支援,國民黨軍的部隊在敵後自然就生存不下去。

富七師甲全軍,新四軍第七師,每年上繳軍費可養活20個國軍甲種師

1941年5月1日成立時新四軍七師兵力不足2000人,抗日遊擊區不超過4000平方公裡,人口不過百萬。到1945年北撤時,已擁有革命武裝近20萬(主力部隊3萬,地方武裝,民兵15.6萬),根據地面積2.25萬平方公裡,有14個縣級政權,人口300餘萬。

); }

中國抗戰全紀錄1931-1945

¥49.6

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