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曆新年請門神,财到福到吉祥到

農曆新年請門神,财到福到吉祥到

有一首關于過新年貼門神的童謠流傳至今:“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按照習俗,每逢過年,為了吉祥喜慶、保平安,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貼門神。差別于常見的門神畫像,煙台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膠東彩塑傳承人陳玉錄制作的彩塑門神因其立體化、形象化的的表現方式,備受市場推崇,還是以登上過央視。

農曆新年請門神,财到福到吉祥到

走進位于煙台1861文化産業園的陳玉錄彩塑工作室,俨然進入一個彩塑藝術品博物館,寬敞的空間内錯落有緻地擺放着數個展架和主題場景陳列台,其上陳列的是陳玉錄在各個時期創作的主題各異的代表性彩塑作品,牆上懸挂的除了幾幅特色鮮明的版畫,最惹眼的就是造型各異的彩塑門神挂像,所有作品形神畢肖、栩栩生動,大千世界、生靈萬物在小小一抟黃泥上被表現得淋漓盡緻,塑與畫的高超技藝将黃泥賦予了鮮活的靈魂和生命。

農曆新年請門神,财到福到吉祥到

門神文化探究

“中國最早的門神是神荼和郁壘,他們出自《山海經》,是遠古門神。”陳玉錄多年從事膠東民間民俗文化研究和整理,說起門神文化,他打開了話匣,“後來還有君王诏封的禦封門神,像老百姓熟知的秦瓊與尉遲敬德。再有就是老百姓封的素封門神,要得到老百姓認可,成為素封門神得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得有本領,第二得是好人,願意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要說素封門神,這數量可就多了,像張飛、關羽、嶽飛、海瑞、包拯等,還有一些神話人物兼職門神的情況,像招财童子、福祿壽三星、文武财神、鐘馗等,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而且中國人講究好事成雙,門神一般都是一對,一左一右張貼懸挂。”陳玉錄把記者帶到了一對挂畫前,這套作品以喜慶濃郁的正紅色為底闆,左邊是姜太公手執蝙蝠,持打神鞭騎于麒麟之上,威風凜凜,右邊是趙公明以長劍挑銅錢,胯下猛虎怒目圓睜,尾高豎,“這就是我創作的彩塑門神,可以挂在門闆上,與木版畫相比,它極具浮雕的立體質感,人物的塑造也更加生動形象。”

農曆新年請門神,财到福到吉祥到

創新不能忘“根”

記者注意到,在展示架上,還有好幾對彩塑門神擺件,風格鮮明,各具特色。陳玉錄指着其中的一對彩塑介紹,這對作品是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吸收了木版年畫的元素進行的創作,人物造型線條飽滿、圓潤,用色隻采用傳統的紅綠灰幾種,對比鮮明,卻不顯單調,眼部細節則采用了戲劇元素,凸顯人物表情更加生動。“而這對門神的創作,我更多借鑒了現代元素,像盔甲部分,我融合了動漫元素的設計,配色上采用了現代調色方式,使色彩看起來更加柔和”陳玉錄指着另一對作品介紹到,“随着時代的發展,對于出現的一些新題材,新材料,新技法,我們都應該加以利用,創造出具有時代特點的藝術作品,但傳統的民間元素一定不能丢,否則藝術會斷了根。”

以匠心對待創作

對于門神這類傳統題材的藝術作品,在進行創作前,陳玉錄會查閱大量曆史文獻,搜集各地民間版畫,走訪名山古迹,不斷增強自己的文化底蘊和“傳統元素”儲備,是以他的門神作品,讓人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到濃厚的古風古韻。“在制作方面,我們膠東彩塑也是比較獨特的,”陳玉錄說:“要經曆揉泥、醒泥、塑形、掏空、縫合、精雕、晾幹、燒制、上色等幾個步驟,每個步驟都極有講究,稍有不慎就會導緻作品破損、開裂,是以彩塑作品創作周期都是比較長的。”

除了彩塑創作,陳玉錄也緻力于彩塑文化的推廣和普及,全國各地不少年輕人慕名而來,跟随他學習這門藝術,姜宗偉就是其中的一個。“雖然大學學習的美術專業,可學習彩塑一點也不輕松,跟随陳老師學習半年多了,前不久我想做一個最簡單的小兔爺,結果師傅指導我一直改,改了半個多月,才基本成型,咱們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姜宗偉感歎道。

除了門神,陳玉錄還制作了各種寓意吉祥的彩塑小擺件,有“萌虎”“虎妞”“虎娃”“福娃”,小老虎和小娃娃都萌态可掬,讓人忍俊不禁。物件雖小,但每一件作品,每一處細節,也都無不透露出陳玉錄對彩塑藝術的匠心精神和對中國民俗文化的發自内心的熱愛。陳玉錄說:“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老虎代表陽氣,從前過年給孩子戴虎頭帽,穿虎頭鞋,就是希望孩子虎虎有生氣,百邪不侵。今年恰逢虎年,我想通過這些作品,表達對新春的美好寓意和對大家的祝願!”

(大衆報業·大衆日報用戶端記者 從春龍 通訊員 趙海燕 報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