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說:一個士兵要麼戰死沙場,要麼回到故鄉。 一年一度的“逃離北上廣”又開始了,靜下心來思考,作為開發者的你會如何選擇呢?
作為*程式猿*,也許在一線城市徘徊幾年後在心裡都會問自己,是否還要繼續呆在這裡,是否還要堅持做這行?
> 有人無法容忍未來的單一确定性,于是跑來大城市尋找不确定和未來的想象空間;而另一些人就是希望穩定的安全感和每日生活的小确幸,人各活法,大城市的生活狀态,也隻是适合一部份人而已。
其實每當過年時興許我們都有着一種心理,過年回家,内心充滿着主角自帶光環,過完年回來,心裡又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失望與空虛感。
聽到同僚吐槽最多的話就是“房子太貴了”“房租又漲了”“物價又上漲了”“交通太擁擠了”,是啊,在一線城市,工資再高也抵不過生活的壓力啊,如果你的薪資很高的話就另當别論了,因為得不到歸屬感,因為恐懼,因為想在這裡生活,是以都想找到自己的一個歸屬感,房子。
白天堵車,晚上加班,住着狹小的房間亦或是小區房,看着車水馬龍很多人在待了幾年後就選擇回到自己的老家或城市發展,我們都習慣了城市的車水馬龍,看慣了身邊的燈紅酒綠,每當你加班通宵或是忙得生病了的時候,你會由衷的想起一句話--看到的都是光鮮,看不到的都是苟且。
不管昨夜多麼泣不成聲,早晨醒來城市依舊車水馬龍。
我們白天早起為了趕上班,晚上為了趕項目通宵加班, 機械的重複着每日的生活軌迹,我們每天都在問着為什麼,卻依然重複着這個規律。
普遍的一個觀點是:
一線城市機會多又相對公平,二線城市潛規則多又講人際關系。但不要忽略,一線城市的機會可能是虛假機會,公平可能是虛假公平——你以為到了北京更容易名揚四海,其實隻是名揚小圈子;你自以為擁有上海的高薪水,一年所餘依舊買不起一平方米的房子。所有城市皆有潛規則,整個中國都是熟人社會,但沒有一個城市的所有機會能被同時屏蔽。不妨反過來看,一線城市在拼智商,二線城市在拼情商。
我們從反思的角度來分析下一般我們在憂郁什麼:
- 每年數以萬計的大學生蜂擁而至;
- 人才競争很激烈;
- 年齡增加;
- 薪資問題;
為什麼我支援在一線城市奮鬥,因為,這裡聚集的人與機都是對等的,與上面問題對等的答案有哪些?
- 小弟
- 遇強愈強,技術得到提升
- 經驗也随着增加
- 城市對等薪資
在這裡,能認識更多的朋友,能提升自己,也能得到更多的機會,畢竟,我們處于的是網際網路時代,二線城市與三線城市也能得到發展,但畢竟沒有一線城市來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