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在《桃花源記》當中曾經描繪過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在彎曲的小路上,有小雞和小狗在互相打鬧。在莊稼地裡有很多穿着樸素的男女,在辛勤的勞作,從衣服的樣式來看,他們好像不是這個朝代的人,但是這些人看起來個個都面帶笑容,非常開心滿足的樣子”這些村民在這個地方世代耕作,與外界當時的社會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人的祖先都是來躲避戰亂的,于是找到了這一美麗的地方,繁衍生息。他們問來的人現在是什麼朝代,甚至是“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當然了,這些都是陶淵明幻想出來的,并沒有這樣的一個真實事件,這些都是陶淵明通過“漁人”發現的桃花源而虛構出了人人勞作,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社會安定,民風淳樸的世界。這是陶淵明對美好的向往,也是他對于現實生活不滿的表現。事實上現實的曆史當中,确實有過這麼一個人,與世隔絕,隐居深山,改革開放多年出來後第一句話竟然是“日本人打到哪了”。
這位抗日老兵的名字叫做李良田,與他的名字一樣,他們家是一個淳樸的,靠耕作為生的農民家庭。可是在那個年代,抗日戰争爆發了,身為熱血好男兒,本着一腔保家衛國的熱血,25歲的李良田毅然決然的參加了抗日軍隊 ,誓要将日本人趕出我們的國土。但是不料在一場激烈的戰鬥當中,李良田身負重傷,無法繼續跟随部隊作戰,為了不拖後退,他申請先回家養傷,待傷好之後再回歸部隊繼續殺敵。
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李良田回村後不久,就趕上了日軍進村進行大掃蕩。迫不得已,為了生存,李良田和當地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就躲進了深山老林之中。與鄉親們過起了隐居生活,這一隐就就是60年。在這其中,也有一些年輕人走出了大山,但是回來的沒幾個。對外面的消息,這些老人幾乎一無所知。
1988年的時候,李良田依舊心系祖國,他沒有辦法再繼續躲藏了,于是要求家人帶他出去看看。孫子在老人的懇求之下,帶着老人,費了很大的勁兒才走出了大山。出來後的景象讓老人既陌生又震驚,于是便匆匆地詢問路人,日本人打到哪裡了,路人告知日本早已戰敗,抗戰早就勝利了,老人十分的高興,回到山裡告訴村民後,大家都搬了出來。後來老人因為舊傷發作去世了,享年11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