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也拍抗日劇?八路軍形象惹争議,中國人看後卻拍手稱贊

2015年,日本做出了一件讓兩國人驚掉下巴的事:日本電視台播出了一部抗日“神劇”。

這部抗日劇叫做《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女主角的飾演者是松島菜菜子。于是很多人就想,日本拍的抗日劇,肯定會對我國八路軍的形象加以抹黑,并且大肆宣傳日本人“英勇神武”。

但是事實真是這樣嗎?

電視劇一出,日本瞬間掀起巨大的争議,但是我國人看了卻拍手稱贊,這到底是怎樣一部神劇呢?

日本也拍抗日劇?八路軍形象惹争議,中國人看後卻拍手稱贊

八路軍形象“颠覆認知”

該劇的背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為了紀念反法西斯戰争70周年,于是拍了這部“中國人民抗日劇”。

女主角叫天野希代,是一名滿懷報國之志的女學生,1931年,希代的母親因病住院,在照顧母親的過程中,希代慢慢對護士産生了興趣。

随後希代為了朝這一夢想努力,于是報考了護士學校,在畢業以後,她就應召入伍了,因為她認為:女性也應該為國家做貢獻。

随後希代就開始了嚴厲的教育訓練,成績合格後,她就懷揣着激動的心随軍出發了。在她的概念裡,這将是一次報效國家、為國争光的旅程。

在家人和朋友的目送中,希代踏上了去往中國的征程。作為一名有博愛精神的醫護人員,希代的職責就是救治受傷的日軍。

日本也拍抗日劇?八路軍形象惹争議,中國人看後卻拍手稱贊

不過來到中國(滿洲)後,這裡殘酷的槍林彈雨着實吓了希代一跳,兩國正在交戰,戰場上到處都是血肉翻飛的場景。

不僅如此,在這裡,希代還看到了跟自己的想象背道而馳的場景:日軍正在殘忍地殺害中國人,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給了希代很大的震撼。

日軍的行為一下颠覆了希代的認知,這讓她一度悲痛萬分。看到此情此景,希代忘不了自己臨行前父親說的話:中國人和日本人的性命是平等的。

有一天,滿洲開拓團一個叫中川的人受傷被送到了醫院,同時來的傷員裡還有一個中國人,這個人傷得很重,希代非常不忍心,于是她決定要想辦法救治這個中國傷員。

不過,她的這一行為被負責人制止了,這給了希代更多人認知的颠覆,于是希代下定決心,要留下來幫助苦難的中國人!

不過,希代這一背叛國家的行為,很快就引起了日軍的注意,面對這個“叛徒”,日軍想要将希代狙殺,沒有辦法,被追殺的希代隻能一路逃跑。

很快在機緣巧合之下,希代竟然跑進了我國八路軍的陣營,這裡的場景,再次颠覆了希代的認知。

日本也拍抗日劇?八路軍形象惹争議,中國人看後卻拍手稱贊

為什麼說這部劇對日本來說是“神劇”呢?它就神在這兒!

面對嚴峻的立場問題,日本這位編劇竟然沒有抹黑中國八路軍,而是真實還原了八路軍的形象。

其中包括我國軍人作戰時的頑強堅毅,甚至中間還有個鏡頭,特意展示了我軍真實的優良作風——不拿群衆一針一線,這些都一一呈現出來。

盡管劇中有一個小小的缺陷是:劇中的八路軍都說日語。

除此之外,也許是編劇為展現“中日友好”的主旨,劇中希代與自己的兒子博人走散,博人被中國地主收留,地主将他當成自己的親兒子,而博人也對中國人民非常友好,漢語也說得非常流利。

整部劇的主線就是,希代懷着大愛的精神,一直跟随部隊在中國救死扶傷。電視劇一出,可以想象在日本掀起的巨大争議了。

日本也拍抗日劇?八路軍形象惹争議,中國人看後卻拍手稱贊

編劇到底什麼目的?

日本本土的群衆看到這部抗日劇以後,一下炸開了鍋,瞬間對編劇的辱罵聲一片,當然,站在日本的角度我們是可以了解的,畢竟這關系到國家之間的立場。

不過對于我們國人來說,看到這部抗日劇卻是比較欣慰,編劇能夠一五一十地還原曆史,不偏袒任何一方,這就是非常難得的品質。

因為這部劇的争議太大,編劇一度頂着非常大的壓力,日本群眾也堅決不能容忍自己的國人這樣“诋毀”國家,于是還甚至一度引起日本“右翼反派”的攻擊。

是以由此可見,這部劇在日本的收視率慘淡不堪。那麼這位日本編劇拍出這個題材的電視劇,目的是什麼呢?

在分析編劇的目的之前,我們先來說一個小插曲,在這部劇中,日本戰敗後,日本女護士們遇上了解放軍,解放軍并沒有像蘇聯軍那樣對她們折磨淩辱,而是把她們當成自己的同志。

女護士們在我軍中學習漢語,學習“毛澤東指導思想”,學習共産主義理念,站在日本人的角度看,這個劇情的确無比“刺激”。

日本也拍抗日劇?八路軍形象惹争議,中國人看後卻拍手稱贊

另外,編劇還啟用了很多中國演員,并且劇中為數不多的反面角色,也沒有放在中國人身上。

這部劇的重點并沒有明确表明“戰争責任方”的立場,而是全篇隻是在宣傳飽受戰争摧殘的人們,在災難面前是多麼的脆弱渺小,即使擁有“女主光輝”的希代,也依舊飽受苦難。

以希代為主線,人們看到的是與親人失散後的痛苦,戰争造成的巨大創傷,戰争期間艱難求存,可以說非常完美地演繹了“反戰”主題。

這樣看下來,編劇無非是想宣傳博愛的人道主義思想,“頭頂”幾乎明晃晃寫了“中日友好”四個大字,可以說,編劇沒有歪曲事實,沒有為了拍而拍,這一點理應得到我們的贊賞。

劇中圍繞着“紅十字會”展開故事,在這其中,紅十字會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内幕”。

國際紅十字會一直是非國家人道組織,在國際上他們深受人們尊敬,第一次大戰期間,各國曾經簽訂了“日内瓦公約”,其中就有一項針對紅十字會的内容:各國不能殺害和抓捕紅十字會人員。

關于這個條約,當時日本也是簽字承認的,但是在血肉翻飛的戰場上性命都不保的時候,又有幾個人還會去顧及那些條約呢?

于是很多紅十字會的人員被抓到後都被肆虐淩辱了,更多的則直接被殘忍殺害,是以戰争大到對國家,小到對個人,都是慘絕人寰的痛楚。

日本也拍抗日劇?八路軍形象惹争議,中國人看後卻拍手稱贊

幕後花絮讓人動容

這部劇的衆多場景都是中國,劇組人員當年5月底到達北京開始拍攝,在拍攝時,當地氣溫30多度,劇組人員常常一拍就是十幾個小時,而女主角松島菜菜子卻從沒喊過一聲累。

拍攝期間,日本的演員們在中國一直吃中餐,這讓他們很不習慣,但是卻沒人提過半句意見,回到日本後,松島菜菜子還曾定了100份日本拉面請劇組人員吃。

劇中曾經出現的“中國人與日本人的性命同等重要”等台詞,松島菜菜子也對此深以為然,由此可見,她能成為很多中國人的“女神”是不無道理的。

這部劇一播出,很快也在中國引起了反響,我國人民看到後,都紛紛拍手稱贊,不過,這卻沒能給這部劇帶來什麼收視漲幅。

畢竟在大部分日本群眾眼中,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是“保家衛國”的戰争,他們的士兵都是“英明神武”的。

是以抛開戰争立場來說,這是個很值得看的劇,雖說劇中有些史實并沒有百分百的還原,但是我們也可以了解,畢竟日本手中關于二戰的資料并不多。

日本也拍抗日劇?八路軍形象惹争議,中國人看後卻拍手稱贊

看完這部日本抗日“神劇”,再反觀我國的許多抗日神劇,不得不承認高下立現,比如中國的“手撕鬼子”、“騎着自行車飛上天”、“手榴彈炸開飛機”等劇情,着實令人啼笑皆非。

當然,我國也有不少優秀的抗日劇,但是我們面對中國抗日神劇的短闆,應該要吸取經驗和教訓。

抗日劇的目的并不是我們看到“手撕鬼子”後産生多麼痛快的心理,而是為了讓我們珍惜前輩先烈用命換來的和平盛世,記住國人是如何掙紮着走出百年屈辱,激發我們應該奮發圖強的決心!

綜合來說,《紅十字》這部劇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影視劇,它尊重曆史,宣傳博愛理念,内容的煽情之處賺足了人們的眼淚。

作為一部反戰題材的電視劇,它無疑是成功的,劇中的一些故事主線雖說是架空的,但是内容卻能引起人們的深思,感興趣的網友可以一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