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陷落後,扶王陳得才20萬大軍繼續在湖北作戰,但部隊士氣低落,很快就在黑石渡潰敗,扶王服毒自殺而亡。遵王賴文光、首王範汝增等率4000餘兵馬突圍而出,前往皖北彙合張宗禹、任化邦率領的“撚軍”,一起進行抗清鬥争。雙方合作後,對軍隊進行整編,擴充騎兵數量,增強部隊之機動性,并繼續打着太平天國旗号作戰,故而這支軍隊被稱為“新太平軍”,也稱“新撚軍”。整編之後,八旗第一名将僧格林沁率2萬馬隊前來圍剿,從皖北一路追到湖北、河南、河北、山東,馬隊疲憊不堪,卻未能與太平軍主力決戰,清軍士氣十分低落。僧格林沁一路追殺,對太平軍十分蔑視,終于遭受厄運。1865年5月,僧格林沁在山東菏澤高樓寨遭遇埋伏,八旗陣亡7000餘人,本人被小兵砍殺。
八旗第一名将陣亡後,滿清朝廷再也無法從滿蒙貴族中物色帶兵人選,隻能放手讓曾國藩等漢族地主集團統帥三軍;漢族地主之政治、軍事觸角伸到中原,極大改變了晚清的軍政權力格局。曾國藩督師後,采取“河防戰術”,企圖利用黃河、運河、海河之天塹,将太平軍封鎖在中原,而後聚集重兵殲滅之。為避免被合圍,張宗禹、賴文光等采取分兵政策:張宗禹率兵去陝西、甘肅;賴文光、任化邦、範汝增率兵前往湖北,并尋找機會進入四川,而後建立川、陝、甘根據地。12月,賴文光搶先發動攻勢,聚集重兵圍攻曾國藩,待湘軍主力雲集時,掉頭猛攻開封北面蘆花崗,突破曾國藩設定的賈魯河—沙河防線。如此,滿清耗資重大的“河防計劃”破産,曾國藩在朝野一片謾罵聲中離開前線,李鴻章淮軍走上了前台,承擔起追殺太平軍之重任。
對外戰鬥不是李鴻章的長項,但對内追殺起義軍,他卻下狠心,與曾國藩有得一拼。李鴻章督師後,繼續采取曾國藩“河防戰術”,并加以完善,提出了“扼地兜剿”政策:“困于山深水複之處,棄地以誘其入,然後各省之軍合力,三四面圍困之”,手段相當狠毒。為此,賴文光隻能快速機動,從山東經河南進入湖北,血戰一番後進京山縣羅家集。李鴻章呢?調動清軍主力追擊:李慶昭、鮑超、劉銘傳、郭松林、張樹珊、周盛波、宋慶、彭毓橘、伍維壽、熊登武等部全部出戰,打造最豪華陣營。1866年12月,賴文光與追殺而來的淮軍在京山縣進行交戰,太平軍以步兵守衛陣地,騎兵包抄淮軍側後,擊敗郭松林。此戰,淮軍總兵張鳳鳴、副将鐘光鬥、遊擊楊爵發等被斬殺,郭松林被合圍,但被湘軍悍将彭毓橘救出。
湘軍抵達戰場後,賴文光率軍撤離,淮軍悍将郭松林認為這是太平軍畏懼戰鬥之表現,于是繼續率兵追擊。1867年1月,郭松林率4000餘兵馬,分三路追殺,進入羅家集。令郭松林失望的是,太平軍不是畏懼戰鬥,而是要打埋伏戰。郭部抵達羅家集時,魯王任化邦率騎兵主力正面迎戰,魏王李蘊泰則率馬隊從兩翼包抄,“馬步抄裹,越積越厚”,壓着淮軍前鋒吊打。經半日激戰後,左路清軍首先潰敗,總兵曹仁美、謝連升相繼陣亡,淮軍前鋒面臨覆沒之危險,郭松林隻能親自帶領中軍前來救援。郭松林離開大營後,賴文光率軍突襲,焚毀營壘數十座,截斷了淮軍後路。如此,郭松林隻能決戰到底,但任化邦、李蘊泰所部馬隊實在是彪悍無比,以步兵為主的淮軍想突圍而出,機率非常小。
郭松林率中軍來救援,半路即遭到太平軍馬隊攔截,被圍困在陣中。郭松林是淮軍中僅次于劉銘傳之悍将,雖然陷入重圍,但依然敢親自操刀沖殺,與被李鴻章譽為“項羽”再世的魯王任化邦進行搏鬥。雙方從中午殺到日落,郭松林受7處刀傷、槍傷,左腳被打斷,成為小兵俘虜。幸運的是,小兵不認識郭松林,且天色已晚,于是将其遺棄路邊。但是,戰鬥還在繼續,郭松林弟弟郭芳鉁率殘部死戰不退;任化邦、李蘊泰馬隊連番沖擊,一次次撕開對方防線,淮軍被斬殺4000餘人,郭芳鉁命喪疆場。接着,任化邦、李蘊泰圍攻沈鴻賓,準備将這支最後的生力軍消滅。沈鴻賓提前退入村莊,并修築堡壘,頑強抵抗,太平軍連番沖擊後,突破村外防線,即将殺入村内。此時,湘軍悍将彭毓橘率3000兵馬前來增援,太平軍撤出戰場。
郭松林部被斬殺4000餘人,弟弟郭芳鉁(副将)陣亡,淮軍損失相當慘重。淮軍遭受重大挫折後,自然不會吞下苦果,李鴻章決定繼續追殺,為陣亡将士複仇。不得不說,李鴻章滅太平軍時,算是霸氣外露,不達目的不罷休。接着,張樹珊、姜玉順、彭毓橘、熊登武、譚仁芳、周盛波、劉秉璋等部投入戰場,并出動劈山炮、開花大炮等新式武器,繼續與太平軍戰鬥。任化邦、李蘊泰馬隊沖擊力強,但在新式火炮面前并沒優勢;激戰一番後,太平軍陣亡3000餘人,隻好撤兵,但也斬殺了顔光傑、左得勝、鄧志鳌等清軍将領。此時,張樹珊認為太平軍已是強弩之末,隻要再加一把勁,必然可以将其全殲。如此,張樹珊率200兵馬輕裝追擊,脫離大部隊行動。結果,賴文光殺個回馬槍,直接滅了張樹珊,所帶來的200兵馬也全部被斬殺。
張樹珊乃淮軍悍将,李鴻章說他“血性忠笃,治軍精強,作戰兇悍,常為軍鋒”,此時被太平軍斬殺,淮軍将士無不膽寒。如此,淮軍隻能暫停追擊,重新拟定作戰方案。太平軍在羅家集一帶斬殺4000餘淮軍精銳,連續擊斃張鳳鳴、鐘光鬥、楊爵發、曹仁美、謝連升、郭芳鉁、顔光傑、左得勝、鄧志鳌、張樹珊等10位清軍悍将,也算是巨大勝利。正如曾國荃所言:“子美(郭松林)受挫于前,海柯(張樹珊)陣亡于後,二人皆戎行健将,悉中賊之詭計。各軍于勇銳之中,仍寓穩慎之意,庶可以策萬全也。”承認淮軍被打趴了。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戰争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