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齊姓字名誰?這是一個看似特簡單其實挺麻煩的問題。
不了解曆史的人會想當然地回答:“這還用問,伯夷自然姓伯名夷, 叔齊應該姓叔名齊。”
了解曆史的人則會給出這樣的答案:“這兩個人是兄弟倆,一個叫伯夷,一個叫叔齊,他們姓什麼書上沒有說。”
聽起來好像第二種回答是正确的,實則不然。
實際上,“伯夷”并非姓名,“伯”是伯夷在兄弟間的排行,而“夷”則是他死後人們為他起的谥号。
同樣,“叔齊”中的“叔”和 “齊”也分别是兄弟排行和谥号。
如果按照這種方式來稱呼“三蘇”中的 大蘇和小蘇,那麼排行老大谥号為文忠(公)的蘇轼将稱作伯文忠,排行 老二谥号文定(公
)
的蘇轍則應稱為仲文定。
那麼,伯夷叔齊的真實姓名是什麼呢?
據《史記》記載,伯夷叔齊所屬的孤竹國王室以墨台為姓,即現在的 墨姓,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齊名智,字公達。也就是說,伯夷全名墨台允,叔齊大号墨台智。
關于伯夷叔齊還存在一個誤解——伯夷是老大,叔齊是老二,這個說法的前半截是對的,伯夷确實是孤竹國國君墨台初的長子,後半截卻是錯的,叔齊并非老二,叔齊的"叔”字就是一個無可辯駁的證據。
在中國古代,特别是先秦時期,兄弟間的排行有“伯仲叔季”這個順序。
《三國演義》就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一一吳主孫權的父親孫堅有四個兒子,長子孫策,字伯符;次子孫權,字仲謀;三字孫翊,字叔弼;四子孫匡,字季佐。
孫策弟兄四個分别占了 “伯仲叔季”四字中的一個。同理,占了 “叔”字的叔齊應該排行老三,也就是說,他和伯夷中間還有一 個弟兄。
《史記卷六十一 伯夷列傳第一》有這樣的記載:伯夷和叔齊是孤竹 國國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國國君想立小兒子叔齊為接班人,但還沒實施就去世了。
叔齊在父王死後想把王位讓給大哥伯夷,伯夷不肯違背父命,就偷偷離開了孤竹國,叔齊見伯夷如此仁義,便也學着大哥的樣兒逃走了, 于是,孤竹國的臣民們就把老國君的二兒子立為了新國君。